美军近日高调宣布“成功拦截”东风-26导弹,声称使用了“突破性技术”,但细究之下,这场拦截试验却暴露了美军的真实困境。
据公开信息,美军此次测试的“主角”是尚未服役的SM-6 Block1AU导弹和AN/TPY-6雷达系统,前者最快2026年才能交付,后者因依赖中国限制出口的镓元素而生产受阻。
换句话说,美军所谓的“成功”只是计算机模拟的“数字拦截”,与实弹拦截相差甚远。这种“画饼充饥”的操作,像极了此前被曝光的“F-47六代机数字试飞”闹剧。
事实上,东风-26的实战性能远超美军现有拦截能力。
其末端突防速度达18马赫,远超标准-3导弹9马赫的拦截速度,且具备双锥体滑翔弹头机动变轨能力。
美军内部推演显示,若实战中遭遇东风-26饱和攻击,仅有两次拦截机会,失败率超过80%。
就连美军最新部署的AN/TPY-6雷达,也因技术限制无法有效识别东风-26释放的多弹头诱饵。
值得关注的是,美军此次测试选择在关岛进行,暴露出对第二岛链防御的焦虑。
中国火箭军早已将关岛纳入东风-26的射程范围,而美军现有防御体系仅能应对单枚导弹的理想化攻击。
一旦爆发冲突,解放军可发动多维度打击,包括空射弹道导弹、高超音速武器和电子战压制,美军的“拦截神话”将瞬间破灭。
这场“数字拦截”闹剧背后,是美军试图通过舆论造势掩盖技术短板的心理战。
正如美军曾吹嘘激光武器和电磁炮能拦截东风-26,却在实战中连胡塞武装的老式导弹都防不住。
军事博弈终究要靠硬实力,而非实验室里的PPT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