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个月我都是在成都度过的,除了参加全国糖酒会,顺便还打卡了交子之环的春糖生活季、乘坐低空赏花专线,只是油菜花田火锅太火了,还没约上……”来自上海的展商刘先生细数着自己半月来的行程。
这并不是个例。在刚刚过去的这周,成都“热力十足”,全国糖酒会火热开幕,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成都世遗马拉松等等多项赛会活动接续登场,来自全球的专家学者、行业企业、马拉松跑友等不同群体共同汇聚成的巨大“流量”,让成都重点商圈客流量、餐饮、酒店、交通等关联产业收入均激增,“文旅+”成为拉动城市消费的新引擎。
成都“人气”有多旺?在3月31日下午举行的成都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揭晓了2024年成都文旅发展的新纪录:旅游接待总人次达3.1亿,实现旅游总收入3732.7亿元,文化旅游业总体实力保持全国第一梯队。
数据的背后,是成都文化旅游业向品质化、多元化、智慧化、国际化方向发展的策略,随着文商旅、文体旅、农文旅等新业态、新场景、新产品不断呈现,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潜能,“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也将释放更大经济潜力。
▲糖酒会现场
01
IP·流量新入口
最近,成都双流区军工厂家属院被游客挤“爆”了。这个上世纪80年代的老街区,因为微短剧《家里家外》日均接待量暴增300%,而其辐射带动作用还在持续——成都彭祖山景区拍摄地日均预约量直接翻三倍,有观众看完剧专门来找剧中“蔡晓艳买冰棍”的杂货铺,结果发现原址早改成了奶茶店,照样引发打卡热潮,老板紧急推出“晓艳同款红糖冰粉”,日销量从20碗飙升到500碗。
这是影视IP与文旅产业结合——“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引发的连锁反应。从全国糖酒会到春糖季,传统会展IP正在焕发新活力,开幕首日两大展馆的进馆人数就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持续增长的人气背后是汹涌的消费活力。从“单一票房驱动”到“多元价值挖掘”,电影IP《哪吒2》的流量持续“溢出”,联动打造“天府长岛+交子大道”哪吒IP生态,在交子大道举办《哪吒2》幕后创作展,创新演绎“哪吒”国潮IP光影秀,让文旅市场也踩上了“风火轮”。
▲“哪吒”在成都交子大道
事实上,伴随大众旅游转向“深度体验游”,旅游消费也变得更加年轻、活力和时尚,为一场赛事、一场演出、一个展会而奔赴一座城,成为出游新风尚。“跟着微短剧、演出、赛事、展会……去旅行”等创新融合消费场景,更是为城市带来了意外的消费增量。还是在成都,舞剧《努力餐》、金钟奖等精品剧目、盛典节会成为成都旅游的“流量密码”。在国际乒联混团世界杯期间,成都联动“玉林路民谣音乐季”,打造世界杯公园,推出“混团黄金周”,吸引中外游客22万余人次入园,带动周边商家营收增长220%。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举办各类演出2.3万余场、同比增长67%,观众达1000万,同比增长52.53%,票房收入25.88亿元,同比增长39.48%,大型演唱会规模全国前五,平均跨城观众占比超50%。
▲玉林路民谣音乐季现场
让IP的热度和流量一直延续下去,成都还在解锁更多“跟着……去旅行”新模式。“我们计划打造‘跟着影视去旅行’3.0版本。”四川省影视发展联合会副会长、成都天府宽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斌透露,上周刚刚成立的成都光影天府影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就将聚焦影旅融合,将全省21个市州文旅资源串联成“农商文旅体”融合产品,形成“全川取景、成都制作、全球传播”的产业闭环,让美景“从镜头走出去”,让游客“随银屏走进来”。
02
业态·消费新场域
“坐飞机赏花真美!在天上飞这一圈,才晓得咱们平时在地面看花顶多算个‘平面画册’,从几百米的高空俯瞰,就像在看一幅立体的《千里江山图》。”在位于成都龙泉驿区洛带镇的四川即刻飞行俱乐部(简称“即刻飞行”),刚体验完低空赏花的游客赵春芳兴奋地说。
今年春天,以“空中赏花”为代表的低空旅游新业态成为春日踏青新玩法。 “进入3月以来,明显感觉游客变多了。”即刻飞行运营负责人张霖健告诉记者,低空赏花与低空飞行体验都很热门,尤其到了周末,一天飞机架次能达到30至40架。
低空旅游新玩法改写春日出游新模式的背后,是文旅消费场域正突破传统的空间意义,更是一篇“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融合发展的大文章。成都敏锐捕捉到消费升级的密码——以低空经济为支点,撬动千亿级消费市场。
今年1月,成都文旅集团“熊猫飞的”低空旅游试飞成功,标志着未来游客可以实现打“飞的”旅游的愿望,同时还策划了“熊猫基地—都江堰”、西岭雪山空中游、“空中318”精品游等一系列低空旅游航线。其中,“熊猫基地—都江堰”航线首次尝试将世界级IP熊猫与世界遗产都江堰串联,让游客在参观完熊猫基地后,可以登上飞机俯瞰公园城市风光,随后飞越都江堰,从空中领略这一千年水利工程的雄伟壮丽。
“该项目将于年内开启预定。”成都文旅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成都文旅集团将聚焦“低空+文体旅商”场景打造,不断推进低空+研学、低空+旅拍、低空+文创、低空+赛事、低空+消费等场景落地,推动成都低空文旅向纵深发展。
▲低空赏花
事实上,在数字化浪潮下,从上了春晚的扭秧歌机器人到泰山上的送货机器狗,从各具特色的数字文旅项目到以deepseek为代表的ai黑科技,新质生产力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融入文旅产业,不断催生新产品、新场景、新体验,以创新供给激活消费潜能。成都东方正火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马建强在大会发言时就表示,下一步,东郊记忆的空间改造还将拥抱新科技,“可能会结合AI等新科技元素,以科技化的结合,让园区焕发更强的张力。”
下班去机器人公园与机器狗、“机械战士”亲密互动,周末坐飞机俯瞰万亩油菜花田,闲暇时走进幾米绘本VR剧场,穿戴好前沿的VR设备,就能沉浸式720°体验幾米绘本的原著精髓和治愈之美……在成都,科技创新与文旅消费交相辉映,不仅推动文旅经济持续增长,更让每一位游客都能切实感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旅游新体验。
03
生态·全球的吸引力
从武侯祠、熊猫基地、宽窄巷子等传统景点,到看演唱会、CityWalk等新颖玩法,成都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
数据显示,2024年成都接待入境游客16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在携程平台上,2024年四川入境旅游人次、订单、销售额同比增速分别达120%、100%、77%,而成都贡献全省77%的入境人次、83%的销售额,稳居全国第五,仅次于北上广深。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更是跻身全国入境游客访问量前五景区,成为成都文旅走向世界的“超级符号”。
这些亮眼成绩的背后,是成都文旅资源的全球吸引力,而成都也正在打造更具全球影响力的文旅名片。比如,夜游锦江将诗词、汉服、非遗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入游船产品、美学市集、巡游表演,构建富有本地特色的城市水岸主题文化消费空间,成为成都夜间消费热门选择。2024年共接待游客530万人次,入选“全国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示范案例”。
▲夜游锦江启航,国潮乐队演绎经典旋律
再比如,东郊记忆以音乐、艺术为媒介,打造“东区超现场”“工业赛博朋克光影街”“数字艺术馆”等13个智慧文旅场景,串联“成都墙”“火车头广场”等特色艺术地标。游客漫步园区,不仅可以聆听现场民谣演出,还能感受传统文化魅力,体验绿皮火车带来的历史记忆,增强了成都作为文旅消费目的地的吸引力,园区更是入选国家三部委“全国首批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试点项目”。
▲成都东郊记忆非遗光影秀《一梦华胥:中国皮影光影艺术秀》
在旅游体验方面,成都也在不断创新,尤其是从便利化、舒适度、吸引力、体验感等维度,有针对性地优化提升入境游便利化服务水平。成都市文广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持续在主要客源国家(地区)开展文化旅游推介活动的同时,鼓励旅行社开发满足入境游客多元化需求的产品,支持市场主体开发销售“成都礼物”文创产品,发挥成都口岸和旅游枢纽优势,联动省内知名景区开展全球营销,鼓励市场主体提供空铁联运和景区套餐等优惠,吸引境外游客来川来蓉。此外,成都还将进一步提升入境旅游服务的便利化水平和环境的国际化水平。
可以预见,“文旅+百业”“百业+文旅”正在打开更多充满想象力的消费潜力空间,成都正向着更高水平的文化旅游强市和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迈进,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丰富的产品、更加智能的服务,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红星新闻记者 李彦琴
编辑 陈怡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