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小羊,激动地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这次真找到了梦寐以求的产品。能机洗的桑蚕丝你穿过吗?某品牌动不动卖4000+,这次被我找到了源头工厂。4月8号干丝高档成衣春夏上新专场直播,一定要来!点击预约!
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要具备一种能力,就是信息甄别的能力。因为妖魔鬼怪太多,你很难想象一个人为了流量,会说出什么样的谎言,做出多么惊悚的判断。
最近我在各个平台上都看到了“王石返贫”的消息,四个字分开都认识,放在一起怎么都不理解。
难道前段时间疯传的澳门输光10亿的顶流明星竟然是王石?但那个不已经辟谣了嘛,是网民徐某强用AI写的假新闻。当时大家又是猜周杰伦,又是猜黄晓明,还有顶着澳门IP的网友,信誓旦旦地说自己认识叠码仔,输掉10亿的顶流明星就是那谁谁谁。
一条假新闻的传播,才真叫“每一片雪花都不无辜”。
王石返贫的新闻同样如此。
我打开看了一下内容,是说老王最近代言了一款燕窝,被称为晚节不保。然后不知道从哪里弄了一句话,说王石坦言经济遇到了些问题,生活困难,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赚点钱。
这句话我查遍近期各主流媒体的采访,都没看到。说实话没敢问deepseek,众所周知,这家伙是个编资料惯犯。
不过从常识判断,这段话至少有两个问题。
首先王石从来没有隐退过,一直在前台蹦跶得比年轻人还欢实,何谈出来或者不出来?
第二他就算暂时资金链出问题,也不会存在“生活困难”的问题。人家仅日本六本木的一处住宅,就价值近亿。
钱嘛,每个人都缺,因为生活品质不同,这世上总有东西能让你钱包一冷,连章小蕙都说钱永远是缺的。
王石去年宣布放弃万科每年千万的退休金,与企业共渡难关,最近又在给女儿摇号买学区房,短期有现金流的压力是可能,但这跟“生活困难”、“返贫”都没半毛钱关系。就算经济有状况,充其量也就是短期现金流的压力。
编新闻的人意淫王石返贫,是因为他代言了一个燕窝广告。
这个广告目前在飞机场、高铁站都有投放,据说还上了央视。我上周从杭州回来,在高铁站确实看到了,猛一看是熟悉的品牌,再细看是不熟悉的产品。
不是普通的燕窝,是被称为“总裁碗燕”的高端产品。一盒里面有六碗,售价高达3168元,相当于每碗就要五百多块钱。
产品主打“总裁的选择、男人的燕窝”,简直可以说是为王石这个代言人量身定制。
毕竟他曾经是真总裁,而且芳龄74,既能爬珠峰,又娶了小娇妻。王石的养生之道,一定是总裁们“心之所向,行之所往”。
大家还记得王石上一个代言是什么?8848钛金手机啊。基础型号卖9999元,升级款12999元,特别版售价高达44999元。
把大家耳熟能详的东西,卖到普通人消费不起的价格,是王石这个风一样的水瓶座男人一直以来的选代言标准。
接一个燕窝代言,能被说成返贫,是瞧不起燕窝还是咋的?人家代言的又不是窝窝头。就算是窝窝头,也是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杂粮,没毛病。
假新闻的最大特点,是投大众所好。你想要啥,就给你看啥,不讲逻辑只讲爽。
在王石返贫的假新闻留言区,全是嘲笑他因为娶了小娇妻所以晚年辛苦的。
我承认王石自从跟田小姐在一起,因为田小姐独立女性一通操作猛如虎,连带着王石也跌下神坛,从榜样型励志企业家变成了被嘲讽的油腻老登。
很多人盼着看他的笑话,觉得他被田小姐拉着拍短视频、做直播,是为生活所迫;七十多岁还要照顾3岁的女儿,夫妻摇号给孩子买学区房,纯属自己找罪受。
网友可能还是年轻,我年轻的时候大概也会这么想。那时候我在杂志社,最喜欢组的稿子就是35岁退休环游世界,40岁退休在大理买小院儿这种。
等自己真到了中年,甚至慢慢往老年走,才发现人生不是理想的,而是矛盾的。在你只能工作的时候,满眼都退休;当你真正可以退休的时候,却一心只想工作。
74岁的王石,娶老婆、生孩子、赚钱养家做独立男性,大家嘲笑他是被田朴珺逼的。
但比王石年长3个月的刘晓庆,无儿无女,也忙着谈恋爱、上综艺、拍短剧,行程满满,比年轻人还忙,应该没人逼她。
庆奶的新短剧名叫《萌宝助攻:五十岁婚宠》,跟她搭戏的耿大勇才四十多岁。剧情我是不太能看下去,但要说相差三十多岁能不能做夫妻,那是肯定能。现实中的夫妻,王石比田朴珺也大三十多岁呢。
庆奶的路人缘真是绝了。短剧难看,但不妨碍大家认可庆奶有资格为所欲为,75岁演50岁算啥,只要她不演婴儿就行。
要说王石再就业是被少妻逼的,庆奶又是被谁逼的呢?光那一柜子翡翠收藏,就够庆奶几辈子吃喝不愁了。
庆奶有两句话,说得特别好。一句是中国女性自我放弃得太早;另外一句是谁规定女人一定要优雅地老去,我就要张牙舞爪地老去。
“老”其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长期以来,中国人把它简单化了。一说起老,最高境界的追求就是享清福。可能因为传统的中国人普遍过得辛苦,老了还要帮忙带第三代,所以对“享清福”有特别的执念。
但现在时代变了,人生不应该是一个逐渐褪色的过程,老着老着就成了黑白照片。无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五彩斑斓地过一生。
尤其对于被安排了一辈子,普遍晚熟的中国人来说,可能到了50岁,才终于知道自己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那就去过,可以加速度,可以疯起来,人可以选择在安静中死去,也可以选择在呐喊中死去。
写到这儿,我想起我妈。
我妈退休后自己弄了个报刊亭守着,那时候报刊亭不仅卖报刊,还兼杂货铺的功能。有公用电话、香烟、口香糖,夏天卖雪糕,冬天卖糖葫芦。
这个小事业,给了我妈极大的安全感,当了一辈子工人的她,忽然被激发了经商天赋。大年三十吃完年夜饭,我妈就急匆匆要去报刊亭开门,说年轻人吃完年饭要去唱歌跳舞约会,打电话买烟的人特别多。
全家人都反对,觉得真是离谱,不知道的还以为子女虐待老人呢。
但我妈不顾大家的反对扬长而去,凌晨才回来,我们已经看完春晚准备睡觉。她兴致勃勃地边数钱,边讲八卦。报刊亭附近有个歌舞厅被称为“小香港”,经常有英男俊女酒后失态,我妈边守电话亭边看小城现实版的《海马歌舞厅》。
如果说女人是玫瑰,退休后守着报刊亭做小生意的那几年,是我妈真正的花期。
到现在我都很内疚。因为我生孩子,我妈不得不转让了报刊亭,来武汉帮我带孩子。那时候我年纪小,女性意识尚未觉醒,随波逐流地结婚生子,让父母帮忙带孩子似乎也是天经地义。现在回头看,我非常懊恼牺牲母亲的梦想,换来我的自由与轻松。
我妈作为大企业的一名普通工人,从进厂到退休,哪里需要哪里搬。她人生唯一一次实现梦想的机会是在退休之后,那几年,她的眼睛里有光。
我妈经常说谁谁谁退休以后在家呆着,不仅脾气变得怪异,身体也一下子垮掉了;退休跟进养老院差不多,都是等死。
年轻人想躺平,是因为年轻,时间的紧迫感不强,不愁没机会;年纪大了不想躺平,是因为害怕一躺下去就起不来,躺平变成躺板板。
以前是没机会,你到了年龄必须退休,退休以后只能在家里呆着,男下象棋女跳广场舞。现在有一部分人,拥有了不退休的自由,这个不退休自由,甚至比财务自由更诱人。
稍微了解经济的人都知道,这几年地产很难,王石放弃万科的退休金,自己出去接代言,不应该是一件被嘲笑的事。至于这个产品能不能卖出去,有没有金韭菜愿意被割,是品牌方的决策问题,都是自由选择,没毛病。
同为74岁的老人,王石卖燕窝,庆奶演网剧,都拓宽了社会对于老年人的认知。
不过虽然同为精彩老人,男人的成长边界明显比女性更加局限。
一方面,对繁殖的执念,让他们更为辛苦和操心;另一方面,生活无法自理,也让他们在变老的过程中变弱,很容易被少妻拿捏。
最近看一个采访,王石说他很黏田朴珺,田朴珺说王石吃东西到处掉渣渣。老男人对于少妻的爱,是一种独特的感情,充满了弱势者对强势者的谄媚与讨好。
这样想想,确实还是庆奶更爽,挺着腰板活到最后,甚至越老越硬气,无欲则刚。
社会一直教化女性是弱者,更需要家庭更需要爱,其实是一种极大的偏见。女性需要的是见世界、见众生的爱,男欢女爱的小爱,男人终究还是更需要一点。
往期爆文推荐
点『赞』和『在看』让我知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