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麻烦大家右上角点个“关注”,这样就不会错过精彩内容,随时可以查阅。
就在本月28日缅甸发生地震之后,30日晚上8点18分,太平洋上的汤加群岛也遭遇了一次7.3级的强烈地震。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这次地震被记录为7.0级。
不仅如此,当地时间30日晚上10点56分,日本北海道南部海域又发生了4.5级地震,震源深度达到了60公里。事实上,近期日本的地震活动相当频繁。
在28日凌晨3点50分,千叶县东北部地区发生了4.4级地震;今年1月13日,宫崎县东部海域发生了6.9级地震;去年11月27日,日本本州岛西岸附近海域发生了6.3级地震,震源深度同样为60公里。
去年8月,宫崎县附近海域还发生过一次7.1级地震。这些接连不断的地震灾害,让日本政府对“南海海槽”可能发生的特大地震更加警惕。
就在今天早上,日本政府公布了关于“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最新损失预测数据。
根据日本方面的统计,如果“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真的发生,将会给日本带来超过292万亿日元的经济损失,接近300万亿日元。
不仅如此,这场特大地震一旦发生,甚至可能导致约29.8万人丧生!
早在去年8月宫崎县附近海域发生7.1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就已经召集相关专家召开会议,重新评估未来可能出现的“日本南海海槽巨大地震”风险。
根据日本气象厅的评估,未来10年内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约为30%,未来30年内发生的概率则高达70%到80%,而未来50年内发生的概率更是超过了90%!
那么,为什么南海海槽地震会让日本政府如此担忧?近期频繁发生的地震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呢?
日本南海海槽大地震
日本政府发布的有关“南海海槽大地震”的损失预测数据,其具体位置并非我国南海区域,而是位于日本东南部。
这里处于菲律宾海板块、太平洋板块和欧亚大陆板块的交汇地带,地质活动非常活跃。
由于菲律宾海板块与其他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在这一区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海沟俯冲系统。日本将这一区域统称为南海海沟,而海沟内侧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挤压变形、逐渐向陆地过渡的区域,则被称为海槽。
这条海槽全长约700公里,属于大型板块逆冲型地震带,因为地质活动频繁,所以这一区域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极高。
熟悉日本的朋友都知道,这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如果南海海槽爆发大地震,对日本来说将是灾难性的。
根据日本历史记载,在过去700多年里,这一区域已经发生过5次特大地震。日本研究人员认为,南海海槽大地震的周期大约在100年至150年左右。
日本南海海槽地震对中国的影响也非常显著。史料显示,1707年的日本宝永地震以及1854年的安政南海地震,都引发了大规模海啸,导致我国江苏、上海等多个沿海地区多人遇难。
那么,如果南海海槽真的发生特大地震,会带来多大的破坏呢?
举个简单的例子,2011年日本福岛发生的“3·11特大地震”,给日本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如果南海海槽爆发震级达到9.1级的特大地震,其释放的能量将是福岛地震的三倍左右!
如果真的发生这种级别的地震,日本所遭受的损失将远远超过311大地震,关西都市圈可能会遭受毁灭性打击。
按照日本地质学家的计算,南海海槽发生特大地震的概率正在迅速上升。
2013年时,日本政府地震研究委员会发布报告称,从那时起,未来30年内南海海槽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高达70%-80%。
如今十多年过去了,这一概率还将进一步提高,而震级可能达到惊人的8到9级!
这种潜在的危机对日本政府而言,无疑就像一颗定时炸弹。而如今日本政府再次发布损失预测数据,无疑加深了日本民众的担忧。
那么,近期地震频发加上日本政府公布的潜在损失预测,是否意味着地球已经进入“震动模式”了呢?
专家分析
从缅甸地震到汤加、日本接二连三的地震,人们产生这样的担忧并不是没有理由的。
以此次发生在缅甸的地震为例,它位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东构造结上,这个地方本身就是地震高发区。
喜马拉雅地震带是全球地震最活跃的区域之一,我国西南地区同样位于这一地震带上,因此地震几乎每年都会发生。
今年年初西藏发生的地震也是如此。
再看看近期地震频发的日本和汤加,这两个地方同样位于地质运动活跃的板块交界地带,地震在这里并不稀奇。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全球已经发生了17次6级及以上的地震。但从整体来看,今年的地震活动相较于往年其实还略低。
我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专家表示,目前尚无足够证据表明地球已经进入地震活跃期,也不能仅凭这几次地震就断定地球进入“震动模式”。
同样的道理,尽管日本方面对“南海海槽特大地震”充满担忧,但这些观点基本都是日本学者的研究结果,不排除他们存在地震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可能性。
实际上,日本政府不只是今年发布了“南海海槽特大地震”的损失预测,在以往也公布过类似的评估报告。
对此,地震学家、东京大学名誉教授罗伯特·盖勒认为,地震的发生具有非周期性,仅仅依据过去地震的时间来预测未来地震何时发生,并没有严谨的科学依据,也没有实际意义。
日本政府之所以如此担忧,与这个国家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质灾害频发不无关系。
然而,日本政府频繁发布这种预估报告,对国内民众并没有太大帮助。大阪大学防灾专业副教授杉本惠美认为,日本不应只专注于对南海海槽地震的恐惧,而忽视日常应对灾害的准备。
结语
在灾难尚未降临之前,这类预测评估只会增加民众的恐慌心理,仿佛“狼来了”的故事一般。
长此以往,只会让民众徒增焦虑。
参考:
央视新闻:日本再发特大地震风险评估:或致近30万人死亡 2025-03-31上观新闻:日本再发南海海槽特大地震风险评估:或致近30万人遇难、300万亿损失 2025-03-31上观新闻:缅甸、日本、汤加相继发生地震,地球进入“震动模式”?专家解读 2025-03-31每日经济新闻:日本发布“特大地震”警告:30年内发生概率升至80%!专家:若发生,伤亡人数最高将超30万 2025-01-19观察者网:等风:让全日本恐惧的“南海海槽大地震”,破坏性有多大? 2024-08-16新民晚报:紧张戒备了一周,“特大地震”未发生,日本社会反思“狼来了”的背后 2024-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