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考察调研,走访黎平县肇兴侗寨。总书记在村寨的信团鼓楼,同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共话乡村全面振兴时指出,现在旅游是一个很大的产业,乡村旅游如火如荼,民族地区要保留自己的特色文化,在文旅融合中更加彰显它的光彩。

这个3月,省内外游客纷至沓来。3月18日至25日,肇兴侗寨入园游客超1.24万人,同比增长66.42%。

也是这个3月,俄罗斯游客妮娜背着相机走进肇兴侗寨,目之所及的鼓楼、花桥、保坎、古井,耳边不时响起的侗族歌声、锤布声以及鸡鸣犬吠,让她连声赞叹“多么美丽的村庄”。

春日,侗寨门前的油菜花渐次开放。在妮娜眼里,这座位于贵州省东南部的古老侗寨,在青山的环抱中恰如一座没有橱窗的博物馆——祖祖辈辈相传的侗家生活,皆是收藏品。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一直是贵州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一张名片。近年,贵州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过业态共生、科技赋能、国际开放等举措,将民族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国际旅游市场上的“硬支撑”。


春日的肇兴侗寨被油菜花海簇拥。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杨 摄

原生态民族风情叩开国际旅游市场

拐入主街旁的小径,妮娜一头扎进非遗手工作坊里。她此行最感兴趣的是侗寨里的服饰技艺,从织布、染布到刺绣、银饰挂片,一道道工序让她感受到这里的生活古朴而时尚。

“黔东南是贵州文化旅游的发源地,肇兴侗寨是最早成名的国际旅游目的地之一。”在原贵州省旅游局局长傅迎春的记忆里,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旅游逐渐走上了市场化道路。在贵州,起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入境旅游,最初的两张“王牌”是原生态的山地人文系统与岩溶地貌自然景观系统。



国外游客在肇兴侗寨。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杨 摄

“那个时候,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包括建筑、服饰、饮食、祭祀、节庆、手工艺等,构成了贵州乡村旅游资源体系的鲜明特征,是国际游客定点追逐的目标。”傅迎春表示,面对机遇,贵州旅游立足省情采取了扬长避短、促销带动、以特取胜的策略,陆续开拓了欧美、日韩、新马泰、港澳台等重点客源地。

很快,黔东南州凯里市被世界保护乡土文化基金会列入“全球18个生态文化保护圈”之一。时任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的弗朗加利也给予贵州“生态之州、文化之州、歌舞之州、美酒之州”的高度评价。

“当时我们靠硬件吸引境外游客没有任何优势,但旅游资源的原真性是他们向往的‘诗与远方’。可以说,我们是在坚定的文化自信中走过来的。”傅迎春说。

文化IP初绽“中国秘境”扬名

“一山不同族,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贵州,18个世居民族和谐共生,堪称“文化千岛”。布依族“三月三”、苗族“姊妹节”、侗年节等千余个民俗节庆分布全年,非遗项目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文化千岛”贵州。贵州省委宣传部供图

伴随市场需求,21世纪后,贵州大力将民族文化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打造出一批节日文化IP与非遗品牌。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这些规模宏大、资源丰厚的民族村寨,纷纷走上了文旅融合的道路。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现代生活设施与古老的村寨精妙结合,加之“拦门酒”“长桌宴”等活态体验,为游客构建起沉浸式的文化旅游场景。

与此同时,贵州在旅游开发中始终秉持原生态民族文化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肇兴侗寨景区在规划建设之初,曾一度想要在寨门口开辟大型停车场,但最终保留了梯田原貌,使得这座建于北宋年间的侗寨能够原汁原味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据黎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唐大才介绍,黎平县肇兴镇共有8个村寨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此外纪堂鼓楼和肇兴鼓楼花桥群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侗族服饰特色鲜明。省委宣传部供图

2016年,《纽约时报》将贵州列为“世界上52个最值得到访的旅游目的地”之一,以“正宗的中国山地部落,尚未沦为大众旅游”概括贵州特色,认为其是“中国西南被忽视的秘境”。

2020年,《孤独星球》将贵州评为“全球十大最佳旅行地区”之一,成为中国唯一入选的省份,同样称贵州为“被低估的中国秘境”,认为其保留了“未被商业化侵蚀的原始美”。

这些国际评价推动了贵州从“中国西南腹地”向“国际旅游目的地”的转型。

文旅体融合催生世界级IP“破圈”

“在餐厅里吃饭,听到隔壁桌的外国人正拿着视频,讨论‘村超’,作为一名贵州人我感到很自豪。”日前,旅居加拿大的谢先生告诉记者。

近年来,以草根体育赛事为载体的贵州“村超”“村BA”,融入侗族大歌、苗族盛装等民族文化,在短视频平台上成就千亿级流量,成为全球瞩目的文旅现象。“村超”火爆出圈后,吸引了巴西、法国、阿根廷等51个国家的1100多名球员前来比赛交流。英国广播公司认为“村超”将足球与当地文化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时尚狂欢。

“民族文化 创新业态”的组合拳,实现了贵州旅游从“景点观光”到“生活方式”的跃升,进一步提高了在国际市场上的旅游吸引力。


“村超”是一个体育与民族文化的大舞台。韦贵金 摄

今年年初以来,随着贵州至越南、韩国、马来西亚等地的直航班机开启,贵州迎来一批批国际游客。

贵州达客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地接社总经理袁兴龙兴奋地说:“马来西亚今年3月、4月到贵州的直航包机团春季产品已经全部卖完了。”贵州亚太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刘江林则表示,去年接待的越南游客超过3000人,今年预计接待越南游客超1万人。而越南游客来黔的主要目的地之一就是肇兴侗寨。


外国游客在黄果树大瀑布。受访者提供

3月以来,航海家国际旅游服务(贵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戎笑笑正忙着开拓德语系国家旅游市场。他表示,“与境外渠道商联系时,对方最感兴趣的往往是贵州民族文化体验产品。从另一个角度说,来贵州体验民族文化,也是境外游客体验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好地方。”

随着文旅产业的不断发展及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等相关政策的支撑,2024年贵州入境游客同比增长81.8%。这一亮点数据的背后,正是贵州用好自然、文化“两个宝贝”,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的雄心壮志与具体实践。


本文转自:贵州日报天眼新闻

策划/黄蔚
文/曹雯 刘立超

一审:张雯雯

二审:鲍港

三审:张翼晶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