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速度和效率紧密相连的现代机场,你总能看到拖着行李箱、手握登机牌的旅客,在航班广播此起彼伏的航站楼内快步前行。这是现代机场独有的快节奏画面,然而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下简称“西安机场”)T5航站楼内则有一处能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西部机场博物馆。
西安机场T5航站楼“百米长卷”景观(李宜鹏/摄)
凭借“全球首家”和“机场在地文物”等自带流量的关键词,西部机场博物馆投运当天就登上各大社交媒体平台的热搜榜,600个参观名额不到10秒钟便被一抢而空。数据显示,投运首月,西部机场博物馆累计接待旅客超4.5万人次,日均客流量约为1500人次。在这里,文物走出“方寸”天地,进入大众生活。旅客不仅能在出行途中邂逅历史,更能在机场打卡西安文旅新地标。
机场扩建工程“秒变”考古现场
候机也能看文物,这个创意要追溯到5年前。2020年6月~2022年10月,与西安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同步推进的,还有长达两年多的考古工作。当时,考古人员在扩建工程现场勘探时发现了大量古代文化遗迹,涵盖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各类遗存。据统计,期间共发掘各类古代文化遗迹6848处,出土文物22000余件(组)。机场工地“秒变”考古现场引发媒体关注。对此,有网友表示:“大西安的特色,机场可以考虑建座博物馆了!”
机场寸土寸金,T5航站楼的建设目标是到2030年实现8300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拿出6400平方米建设博物馆,从商业角度来看很难实现盈利。
西部机场博物馆项目负责人陈瑶说:“博物馆所在区域位于出发层的上夹层,这里不是旅客出发或到达的主要动线区域。在此处建设博物馆不仅为机场赋予了独特的文化气质,还能为周边的商业区和文创区引流,带来经济价值。”
站在西部机场博物馆建筑群前,根据历史资料复刻的唐代大明宫含元殿三层重檐结构和长安城九宫格棋盘“里坊制”布局格外引人注目。“以机场建设时期出土文物为主要展品,讲述有深度的历史故事,西安机场是全球首个”。西部机场博物馆工作人员侯超告诉记者,经过4年的努力,最终有约120件(组)在机场历次建设过程中出土的相关文物,在这里与旅客见面。
旅客正在参观四方馆内的展品
出发、抵达——机场是很多游客到西安的起点和终点。在机场等候的空白时间,西部机场博物馆让大家找到了新的乐趣。侯超告诉记者,“为了更好满足旅客需求,今后博物馆将不断完善展陈设计、增加科技手段,引入增强现实(AR)、虚拟现实(VR)等技术创新文物展示方式,打造沉浸式数字长安体验场景,为现场观众‘再现’古都长安”。
揭秘博物馆内的宝藏文物
春日暖阳倾洒在航站楼内,远远望去,位于T5航站楼出发层上夹层的“以铝代木”仿古建筑群格外引人注目。
仿古建筑特写(李宜鹏/摄)
西部机场博物馆展区分为四方馆和珍宝馆两部分。其中,四方馆的重头戏是“长安·常安——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土文物与古代长安”基本陈列展览。该展览通过“洪渎千载事”“丝路贯通途”“长安尽繁华”3个单元复原了古代长安的盛景,展现了机场建设背后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历程。
其中,“洪渎千载事”陈列了大量战国时期以及秦至金代的文物。这些文物勾连起了古今时代变换。在历史的长河中,今天保障着无数飞机起降的这片土地,也曾经是无数人生活、劳作的地方。“丝路贯通途”重点展示了贸易发展和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不同风格的文物,见证了多元文明的碰撞和融合。一件件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展品,让旅客感受到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条贸易通道,更是文化传播的桥梁。“长安尽繁华”则将观众带入隋唐长安城“万国来朝”的盛况。记者在采访中看到,在西部机场博物馆内,不少外籍旅客穿梭于展厅之间,被中国传统文化吸引,讲解员则用流利的英语为他们讲解文物背后的历史文化。一位旅客兴奋地说:“文物很精美、场景复原得很逼真!很庆幸在登机前有机会来参观。”
与四方馆主打基本陈列展览不同,珍宝馆以轮展的方式,每期精选一件陕西文物系统代表性文物与广大旅客见面。虽然珍宝馆占地面积只有88平方米,但能在这里亮相的文物,件件都堪称精彩。
首展期间,珍宝馆就选取了国家一级文物、春秋时期青铜礼器的瑰宝——秦公镈。这是一件来自两千多年前的青铜打击乐器,“镈”即大型单个打击乐器,“秦公镈”则因其主人为春秋时期的秦武公而得名。镈最早出现在殷商中晚期,盛行于两周及春秋战国时期,是礼乐重器之一,也是礼乐文化的重要载体。值得一提的是,秦公镈还刻有铭文,用135字记录下了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而受封诸侯、开始立国的历史,颂扬了秦文公、秦静公、秦宪公三代人治国兴邦的业绩。同时,秦武公也在这件乐器上写下了自己的目标:励精图治、纳聚贤才。
秦公镈
众所周知,国家一级文物十分珍贵,其展览对于度、湿度、安防等均有极高要求。那么,西安机场是如何确保文物安全的呢?
“在建设之初,西部机场博物馆就邀请专家团队专门制定了多层级防护方案”。陈瑶告诉记者,例如,在独立展柜内设置温湿计监控仪,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建立定期巡展机制;在博物馆外围采用防爆设施、配备红外线设施,参观采取实名预约制等,通过多项举措确保文物安全。
“机场+博物馆”还能加出什么?
在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机场+博物馆”的创新模式推动了历史文化与现代交通方式的深度融合。
西安机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以飞檐斗拱、朱红梁柱为特色的航站楼建筑设计,不仅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也是一种文化标识。“文化标识能够为旅客提供‘情感锚点’。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而言,建筑是文化的物质载体,而西安机场能够向全球旅客直观地展示‘十三朝古都’的历史底蕴,让每一位来到西安机场的旅客都感受到古都长安的雄浑大气。”上述工作人员说。
在机场文创商店,旅客可以看到各式各样与博物馆相关的文创产品,例如形似航站楼的曲奇饼干,机场限定的鱼符酥饼等。这些文创产品犹如一个个文化微缩景观,将厚重的历史以更有趣、更日常的方式呈现给旅客。
在众多博物馆衍生文创产品中,最让记者眼前一亮的当属“鱼符玩偶”。“别小看这个鱼符玩偶,我们计划将芯片嵌入玩偶,未来旅客过检时,就可以用它通过了,非常有仪式感!”陈瑶说。
除此之外,“数字人自动售货终端”也是T5航站楼的特色服务。这位虚拟数字人名叫“裴芙舟”,其形象设计融合了唐代文化与丝路精神,能够通过智能语音交互,为旅客提供机场导览、商品推荐等服务。闲暇时刻,“裴芙舟”还能娓娓道来,给旅客讲述一段唐朝文化知识,生动又有趣。
彩绘陶女乐俑(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西安咸阳机场提供)
“机场+博物馆”深度践行了人文机场理念。从城市文化传播的维度来看,这种联动能够将历史文化以新颖、有趣的方式展示给全球游客,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旅客前来探访。在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道路上,“机场+博物馆”是一个新的“生长点”,它让历史不再厚重,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触摸到了璀璨的华夏文明。(中国民航报 记者杨群峰、李佳为、路泞)
编辑|张 薇
校对|李季威
审核|程 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