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奥列格·迪登科近日透露,尽管巴赫穆特市已在俄军入侵中化为废墟,但仍有近5.6万名选民登记在册。这一数据折射出战争背景下乌克兰选民登记制度的巨大挑战。




巴赫穆特战前登记选民约5.7万人,经历一年激战,如今仅剩空壳。尽管实际居民早已撤离,登记数字仅减少千人,形成鲜明的"数字与现实脱节"现象。迪登科坦言:"这些登记地址就像墓碑,记录着曾经的家园。"

战争制造的登记乱局

  • 流离失所潮:超800万乌克兰人成为境内流离失所者,另有数百万人逃往国外
  • 信息断层:政府部门虽每月提交选民数据,但战争初期系统更新全面停滞
  • 法律困境:现行法律未规定如何注销"战区选民",自动更新机制缺失
    为破解困局,乌方自2023年底启动"选民数字重生"计划:
  1. 数据回填:耗时6个月录入积压两年的政府数据
  2. 智能账户:推出个人选民账户系统,允许公民自主更新信息
  3. 动态调整:开发算法识别"异常登记",结合卫星图像标记废墟区域

制度性难题待解
专家指出,单纯技术升级难以根治问题。关键挑战在于:

  • 如何界定"永久离开"与"临时避难"
  • 战区财产所有权变更如何同步登记系统
  • 国际法对占领区选民权利的规定模糊

这场"幽灵选民"危机,既是战争伤痕的微观写照,也是现代民主制度在极端环境下的压力测试。随着乌克兰筹备战后首次全国大选,能否让选民名单回归真实,将直接影响选举的合法性与公信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