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约秘书长吕特强势发声,警告俄罗斯如果对北约成员国发动攻击,将会遭到“毁灭性”回应。这话听着真是豪气冲天,但背后的底气到底足够吗?
曾几何时,美国是欧洲安全的“定心丸”,从冷战时期到21世纪初,美国对欧洲的军事保护一度坚定不移。然而,特朗普当政期间却摇身一变,质疑甚至威胁退出北约,这无疑让欧洲心里凉了一截。他要求欧洲增加国防开支,否则后果自负,并且毫不客气地指出,“北约早就名存实亡了”。这句话成为整个欧洲的梦魇,也暴露出了一个现实:一旦美国不再承担保卫责任,欧洲自己顶多算得上是一只纸老虎。
欧洲对于美国可能的“撒手不管”极为紧张,特别是那些临近俄罗斯边境的东欧国家,像波兰和波罗的海三国。他们有着与俄罗斯历史上的恩怨,如今的局势对他们来说更像是一个不定时炸弹。俄乌冲突让这些国家如坐针毡,害怕成为下一个被“清算”的对象,而吕特则努力用言辞抚慰这些焦虑的小国。
面对东欧国家的不安,吕特口中的“毁灭性回应”乍听之下似乎能让人稍微安心一点。但细想之下,这种承诺似乎更像是在空喊口号,让听者感到一种虚无缥缈的安慰。因为一旦美国放弃北约的防务义务,欧洲就没有足够的牙齿去应对俄罗斯这样的强敌。
法国和英国虽有核武器,但在现代军事博弈中,根本无法与俄罗斯匹敌。对于这些国家来说,要进行一场全面核战争,恐怕连个开始都没有就已然结束。北约的战斗力在没有美国的情况下缩水至少七成,吕特这番狠话多少有些底气不足,实际执行能力也显得苍白无力。
我们再把目光转向俄罗斯,普京政府在这种国际博弈中似乎显得悠然自得。俄乌冲突不仅没让俄罗斯拖入泥潭,反而促进了其经济的增长。数据显示,俄罗斯的经济增长率和外汇储备均上了新的台阶,看起来是越打越富有。这点无疑让整个西方世界震惊,他们期待的压垮俄罗斯的局面并没有出现。
在面对北约的口头威胁时,俄罗斯并没有表现出任何慌乱。对于普京而言,面对北约的恐吓,采取的是典型的“以静制动”,哪怕欧洲这边已经炸开了锅。但他心知肚明,当美欧内部意见不一时,俄罗斯的筹码就相对提高。换句话说,在这场复杂的地缘政治博弈中,俄罗斯已经占据了一定的先机。
实际上,欧洲各国正在体验一种前所未有的安全焦虑。对于俄罗斯潜在的军事威胁以及来自美国的“不再可靠”宣言,许多欧洲国家不得不开始认真思考独立防务的问题。可是,无论是军费开支还是军事力量建设,欧洲国家在短期内仍然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为了安抚民众情绪,欧洲不少国家开始实施储备食品和基本生活物资的计划,以防万一。尽管此举看似未雨绸缪,但是也在某种程度上加剧了内部的恐慌。
在俄乌冲突即将收尾的重要节点,欧洲面临的战略选择成为关键。北约若继续依靠美国,其安全保障依然岌岌可危,但若立志自强,眼前的挑战同样艰巨。东欧国家尤其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避免成为大国博弈的牺牲品。
从战略角度看,日益明显的趋势是美国可能逐步撤出欧洲事务,这将迫使欧洲国家不得不做出选择:是继续跟随美国,还是尝试在各个合作机制内取得更多的话语权。当然,这也不排除有一些国家会寻求与俄罗斯改善关系,以便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环境中保全自己。总的来看,北约秘书长吕特的警告表态,更多意味着一种“姿态外交”和心理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