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台湾民进党当局气焰嚣张,赖清德更是公开称中国大陆为“境外敌对势力”。面对台独分子的疯狂挑衅,“武统”越发成为解决台湾问题的重要选项。其实每个炎黄子孙心里,都希望优先以和平方式收复台湾,但我们也早就阐明过立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但要明确一个概念。武统方式,并不一定非得是三军用命、一上来就直扑台岛的强攻行为。毛主席在世时,人民军队通过摧枯拉朽的解放战争,统一了中国大陆,但台湾问题却成为老人家的遗憾,也是后辈们延续至今的遗憾。

毛主席是伟大的军事家,他的军事思想和战法,几十年来都被奉为经典,也为后人早日解放台湾,提供了宝贵的启示:早在1948年的辽沈战役中,毛主席亲自指示东北野战军先攻锦州、后打长春和沈阳。这个打法为解放东北乃至全中国,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放在今天的台湾问题上,仍然是非常有效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辽沈战役前的敌我实力对比、战场态势,跟现在的“武统”备战情况很接近:1948年东北解放军发展到百万规模,其中仅精锐的野战部队,就超过了70万人;同时期的东北国民党军卫立煌集团,只有55万余人(正规军约48万),并且被极限压缩在三座城市内:从北向南依次是长春、沈阳和锦州,敌人无论部队规模、士气还是后勤补给,都面临很大困难。

当时东野主力在哪里呢?在北满的广大地区。而长春在三个城市中最靠北,并且守城的郑洞国集团只有不到10万兵力,是三个据点中人最少的。所以按照一般人的看法,就应该是从北向南推进,依次解放长春、沈阳和锦州。东野司令员,打仗历来以稳妥著称,轻易不会冒险,所以他的思路也是这样:先打长春。



但毛主席不这么看。先打长春在军事上是不难,可强攻下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加上俘虏和缴获品,我军实力将更加膨胀,而东北国军只剩四十多万人了。所以明眼人看得出来,这未必真是好事,结局恐怕只有一个:东北国军会跑!窜入关内跟傅作义集团合兵一处,给我军解放华北造成很大的麻烦。

毛主席看重的,不是短期内解放东北这块地盘。因为地是死的人是活的,主席是要求局部实力占优的东野,充分发挥这一点,把东北国民党军就地歼灭,不要给日后作战留下尾巴。



所以伟人的策略是:东野主力沿铁路线迅速南下,包打锦州。在优先解决完锦州问题后,国军通往华北的南大门就被关死了,沈阳与长春的两坨敌人再无逃跑的可能,成为瓮中捉鳖。到时候他们死战的可能性也不大,官兵意志瓦解掉,就只剩溃散和投降了。

这个思路,太超前!敌人想不到,我们自己人也不太敢干。经过一番试探和被教育后,东野指挥核心“林罗刘”,反复了一段时间才决定执行毛主席的正确方案,并且成功打下了锦州,敌范汉杰集团近15万人遭到全歼。



这场仗一打完,东北国军彻底没戏了。正如毛主席所料,沈阳的精锐廖耀湘兵团在奔逃路上被围歼于辽西平原;长春郑洞国集团的两个军起义投诚;至于卫立煌沈阳司令部还剩下的那点部队,没消耗东野多少气力,就被消灭了,其中有一多半敌人也是投诚、投降的。

现在的台海局势,跟辽沈战役的局面非常像。解放军三军实力,对比“台军”有压倒性的优势,再加上咱们独步全球的导弹技术,可以说两岸军力的鸿沟,比77年前辽沈战役时的对比更明显。但即便如此,一般人想象中的“导弹洗地”、外加陆战部队全面登岛,仍然不算是最优解,至少不该是我们开战初期的“当头炮”。



一方面,台湾“草莓兵”的孱弱状态,说实话是一种战前预估;但毛主席早就教导过我们,战术上要充分重视对手。尤其转入台湾各城市巷战过程,不排除还是有顽固、耐战的敌人,给我方有生力量造成杀伤。

并且赖清德当局不择手段,近期已经组织相关行业的人员,如出租车司机、楼管员等,接受军事训练并提供单兵反坦克武器,就是为了有一天打巷战做准备。台独分子的手很黑,直接把平民百姓拖进可能的战争危险中。且不论效果如何,对我们的子弟兵而言,至少是一种心理牵制,如何放开手脚作战?



另一方面,也是很多人关心的重中之重。民进党当局之所以敢频频叫板大陆,基本策略就是“倚美谋独”,不断加大采购美械的数量,并寄希望于台海开战之时,美军可以直接参战,对解放军形成阻滞,妄图保住台岛。



笔者本人,并不认为美军有多少直接下场的概率。这并非臆测,军工复合体是希望借战争牟利,但要美国政府为了一个小小的台湾岛,直接与中国大陆这样强大的对手兵戎相见,不太现实。看看俄乌战场就一目了然,乌克兰甚至还是主权国家,美国都不敢直接派兵去救场,欧洲各国也不敢。何况台湾本就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根本没有主权、战略上也没有纵深,无论从哪个角度讲,美军增援难度都太大了,不合逻辑。



但我们分析时,还是按照毛主席的原则,战术上要重视。假定美国人真有心插手,那我们要如何有效预防美军的干预呢?关键点来了。

参考毛主席指导辽沈战役时的例子,如今要解放台岛,关键就是:优先封锁冲绳群岛!冲绳在战略意义上,就相当于77年前的锦州。美军在冲绳的嘉手纳基地,部署了8000余名官兵、上百架战机;而整个冲绳群岛,常驻2万余兵力,并且随时也可以从亚太的其他基地,对冲绳进行增兵。



对于台湾当局而言,相比于自己直接掌握的台军力量,冲绳的这部分美军、甚至日本自卫队,才是最大的指望。冲绳离台湾岛约600公里,如果我方突然发起雷霆作战,冲绳的美日军队不及时采取行动的话,日后也就没有再增援的必要了:解放军快则两三日、慢则一周就能结束整个战役。

所以发起武统的第一步,就是以火箭军、海空军力量全面封锁冲绳群岛,割裂美军与台湾的联系,迫使其无法增援、插翅难飞。我军以3个航母打击群(未来还会更多)、强大的导弹部队和空军战机为保障,实现这点并不困难。



如此一来,冲绳群岛瞬间就真成了“锦州”,台湾当局最重要的援军,被困住出不来,本岛军心大乱,多数人会像辽沈战役时的长春、沈阳守军一样心理防线崩溃。

完成这一步之后,我军再真正发起对台湾岛的登岛作战,配合有力宣传政策,台军大部归降、缴械的可能性很高,即便有负隅顽抗者,也不足以带来太大清剿难度。这便是解放台湾方案中,对毛主席“先打锦州”战术的有效借鉴。正所谓:先抓要点,后谋全局。



有人看到这里,可能会有质疑:这个方案,似乎很激进,岂不是预定了解放军和美军的军事冲突?大可不必有此疑虑。这是很主动的战术、但并非激进。我国从未承认日本对冲绳拥有主权,并且在国际社会这个问题一直有争议,日本只是拥有施政权,更不必说岛上驻扎的美军了。真到那一步,我们要封锁冲绳也就封锁了,没有什么额外压力和负担。

而被突然困住的美军,在中国家门口不具备足够的突围能力;本来他们要军事支援台独分子,就会出现很大损失,更不要说已经被牢牢困死在冲绳岛上。如此前提下,美军决策者稍有脑子的话,便不会贸然出手干预中国内政。而等到台湾全岛解放、局势稳定后,我军自然会对冲绳撤防。对美方而言,此时权当看不见、听不进,就是最明智的选择。



本栏目由军事历史作家运营,专注于军情、军史、战史、国际关系研究,以专业视角为您还原全貌,带来精彩细节。作品覆盖图文、视频、音频领域,欢迎关注以获得更多精彩文史内容,也欢迎您点赞、评论支持,作者期待您宝贵的意见建议。本文全网同步,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