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近日披露了俄乌战争三年来的许多大事的细节,包括乌军击沉“莫斯科”号的内幕。


此外还有对乌克兰2023年大反攻的反思,接下来我们就一一来谈谈这些话题。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曾对乌克兰未经警告就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感到愤怒。


2022年4月中旬,美国官员在同乌克兰海军进行例行侦察时,感觉到了雷达屏幕上的“异样”,紧接着就惊讶地发现那竟是“莫斯科”号在下沉。


作为黑海舰队的旗舰,“莫斯科”号一直被视为俄罗斯海军的一大标志。





拜登则对乌克兰在没有事先通知美国的情况下,就将其击沉而感到恼火与恐慌。因为他们担心打掉俄军的“强大”象征会升级战争。


不过事后看来,拜登的担忧还是多余的,所以之后白宫也逐渐加大了支持力度。


同样让拜登政府一度感到愤怒的还有库尔斯克行动,乌军在未经许可下携带美国装备进入库尔斯克作战,让五角大楼感到被“敲诈”。



但是说归说,拜登还是没有停止军援乌克兰,后来的事实证明,美国也解除了远程导弹的限制,允许乌军打击俄罗斯的深处。


与此同时,《纽约时报》还披露了基辅方面对2023年大反攻存在的一些分歧。


时任乌克兰总司令扎卢日内原来的目标是南部的梅利托波尔,拜登同意了这个战略。



而现任乌军总司令瑟尔斯基则希望分兵攻打巴赫穆特,泽连斯基对此表示支持,美国则并不知道战术已经更换。


于是原定要进攻梅利托波尔的12个旅,有5个旅被派往了巴赫穆特。从后来的结果看,乌克兰这次的反攻并不理想。


但战场是无法倒回假设的,客观来说,乌军在南部和巴赫穆特的行动都没有达到预期,就算当时将12个旅都派往南部,结果也很难讲。





实际上我个人认为,2023年的反攻本身就是在西方的催促下而打的,乌克兰方面当时认为时机并不成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