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中世纪
英国《焦点》杂志曾在1999年左右邀请过100名最具权威的专家和1000名读者,评选世界上最伟大的100项发明。备选名单中有电脑、电灯、收音机、印刷、飞机、自行车等等。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排名第一的居然是抽水马桶!
这个结果肯定会让很多人感到意外、甚至产生争议,但大家至少会对一点有共识,那就是、马桶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大小便的器具,国人为什么叫马桶呢?据说,这跟“飞将军”李广有关。西汉时期,“飞将军”曾经射杀过一只老虎。当时,大家对于老虎都很恐惧,于是将军就让工匠模仿虎形、铸造了一个铜质的溺具,把小便解在里面,以示对猛虎的蔑视。此举引起了大家的兴趣,很多人模仿。一来二去、时间长了,大家就把便器叫“虎子”了。
到了唐朝,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名叫“李虎”,所以“虎子”的名字就不能随便叫了,更不能用在便器的名字上了。避讳起见、大家便将“虎子”这个大不敬的名称改为“马子”(或者“兽子”)。再往后,随着“马子”容量、形状和功能的不断完善,名字演变为“马桶”。
时至今日,中国南方的一些地方对自己看不起的女性、往往蔑称为“马子”,也是从这个本意演变而来的,即“尿壶”的意思。
在对待大小便的事情上,我们的先人是要比欧洲人讲文明的。我国早在殷商时期就有了公厕,到了汉代(前202—220年)时,公厕与猪圈相连,养猪、积肥并重,还有专人管理。等了宋代(960年—1279年),公厕已具行业性质,不但有专人管理,还有专人掏粪。
相比之下,西方世界就落伍了,一直到中世纪、欧洲还有随地屎尿的恶习。中世纪一般指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文艺复兴和大航海时代,大约是公元476年~1453年。
虎子
中世纪的欧洲人习惯在楼台窗口清空便壶
中世纪的欧洲人不但露天随地排秽,而且习惯在楼台窗口清空便壶,操作是这样:窗户打开,便壶倒空……1270年,巴黎曾发布过一项法律:任何人不得自楼台窗口倾倒水及粪便,白天夜晚均不可,否则必受罚金惩处。
但是,该法规并没有得到到位的执行。在一个世纪之后,巴黎又有新法律出台:如果愿意大喊三声Gareàl'eau(注意尿水),则可自楼台窗口往外倾倒尿粪。
可以想象,中世纪的欧洲有多么臭不可闻!经常跟旅行团旅行的人知道,在很多导游嘴里,都管在野外上厕所叫“唱歌”。旅途中、路上的时间往往较长,中间有人内急要大小便时。没有厕所怎么办?只有把大巴停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露天解决。解决过程中,为避免被他人撞到,就边解决边唱歌,提醒别人:“这里有人、请勿靠近。”
在马桶发明之前,中世纪的欧洲人就是采用这种原始方式解决内急问题的:不仅在地广人稀的乡村采用这种方式,城镇上的居民也多数随地便溺。只有讲究一点的人家,才会把屎尿先用桶装起来、完事儿以后倒到街上或者河里去。
当然,那时也会有一些规矩。比如一个著名的不成文规矩是“一箭之地”,也就是说解决内急的地点至少要离最近的居所有射箭一程的距离。为什么要有一箭之地呢?年父猜测原因是,如果解决内急时离人家太近的话,会被人家视作挑衅和轻慢行为,说不定会拿箭射你。只有躲开人家一箭之地,才能保证自己解决内急时的安全。
有记载说:在庆祝Anne Boleyn成为亨利八世的皇后仪式上,有两名使女在整个宴会期间一直蹲在餐桌底下,准备接她的排泄物;一个拿着便壶,另一个拿着纸巾。下面这张是14世纪手稿插图,描绘的是萨拉森(阿拉伯)士兵在教堂内大便的场景。
修道院里的僧侣,要比普通民众文明和卫生一些;他们当时使用的是类似中国农村现在仍能见到的旱厕或水厕。英国坎特伯雷(肯特郡)的基督堂修道院,在12世纪拥有较完善的供水和排污系统,可为公厕提供水流冲刷。如下图:
一箭之地
上厕所的士兵
上厕所的僧侣
上厕所时,提心吊胆
当时很多修道院都把厕所建在溪流上或岸边,目的就是为了让流水把排泄物带走。但是,这种水厕的最大问题是选址难以把握。如果修得离水太远,退潮时没有足够的水把排泄物冲走;修得离水太近,涨潮时又怕倒灌,担心连人带厕所一起被水卷走。
尤其是,一些居民使用柳条建造的水厕,每次如厕时都担心会出意外。看上图中上厕所的这位,那表情就是传说中的心惊胆颤吧?!……如果把厕所修在足够高的桥梁上,倒是可以避免这种被冲走的危险。所以,当时伦敦的桥上就建满房屋,桥上居民可方便解决排泄问题。
即便这样,依然还是有问题。从厕所里掉下来的排泄物是直接落入泰晤士河的;如果此时桥下经过的船员正好以郭敬明般的四十五度角、满脸忧郁地仰望伦敦的天空,那么十有八九会吃到“天上掉下来的XX”!
所以,当时有俗语说“聪明人桥上过,笨蛋桥底过”……当然,桥底的人也会有扬眉吐气时。在上面"神清气爽"的排泄者,常常会不慎从茅坑掉进河里;这时,就该以前的受害者开心解气了!看看下面的图,在“神清气爽”时、坠下河里的悲剧,在当时估计没少发生过!
住在城堡里的贵族,是最早在居室内修建厕所的。这些城堡的厕所大多藏在塔楼里,好面子的贵族将之冠名为“更衣室”(wardrobe)。“更衣室”的建造方法很简单:塔楼往外延伸一些,在边上的石板上挖个洞,排泄物直接通过洞口掉进下面的护城河里(如下图)。
可惜,多数时候城堡的护城河并不是河,而只是一条壕沟或一圈死水;这样一来,用不了多久,护城河就会发臭淤塞。据说,这也给城堡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好处:堆满粪便的护城河成为一道新的屏障;只有最无畏的对手,才敢趟过齐腰深的脏水进攻城堡。
成45度角仰望天空时,天上掉下…
正在神清气爽时,突然……
贵族家的“更衣室”
随着城镇发展和人口增长,排泄物的处理终于成为一个绕不过去的现实问题。人们开始把粪桶抬到城外倾倒。但由于惰性,大家都自然而然地选择倒在靠近城市的地方。12世纪的巴黎,城墙下堆积起了巨大的粪堆,以至于敌人可以爬上粪堆、直接翻进城墙。
接下来,有院子的居民开始在后院挖个深坑,把排泄物填进去,一段时间后再雇挖粪工来清理;没院子的则仍然打开窗户直接倒在街上,希望雨水能把它冲走。当时,倾倒的排泄物加上随地的拉撒,再加上猫狗、马匹等动物的粪便,使得伦敦不少街道长期为粪堆所困。
街上的行人必须时刻提防头顶上的某一扇窗户,提防着头顶上“注意尿水”的声音、和倾盆而下的污物。这样的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十八世纪。这还是在伦敦、巴黎这样的城市。可想而知,欧洲其他城市当时会是怎样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
由此带来的一个严重问题就是,地下水污染、各种流行病特别是霍乱和鼠疫大行其道;每次传染病爆发,都夺走成千上万的性命。比如,从1347至1353年,席卷整个欧洲的被称之为“黑死病”的鼠疫,夺走了2500万欧洲人的性命,占当时欧洲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黑死病”后,惊弓之鸟的欧洲人到处找疾病原因,遗憾的是:“洗澡”躺枪,被列入病因中。那时的医生认为:水会削弱身体器官的功能,洗热水澡时毛孔完全张开,有毒空气就会进入身体。长期不洗澡,身上累积上一层厚厚的污垢,可抵抗疾病侵袭!
黑死病在欧洲
用香花来祛病的美女
马桶剖图
在当时,洗澡被基督徒认为是一种罪恶,人们将洗澡视为罪罚、终生不洗澡。当时普遍缺乏对这些疾病的正确认识;有地位的人会拿一束香花放鼻子下,伦敦议会大厦则用压有玫瑰花瓣的纸装裱窗户。当然,用这些措施来防治疫病注定会徒劳无功。
为了去除巨大的异味,当时的法国贵族大量从意大利进口香水。后来,觉得这样不划算,便自己开香水作坊。路易十六年代时,巴黎动用举国之力将意大利香水高手挖过来,一举奠定了法国香水工业的基础。
时间到了十六世纪,终于有一个英国人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抽水马桶。1596年,伊丽莎白女王一世的一个宠臣Sir John Harington KCB发明出一种冲水马桶,并特制一尊在王宫供女王使用。
可惜,这历史上的第一座冲水马桶并不受女王待见,原因是它存在一些女王不能容忍的致命缺陷,比如:冲水的声音太大,会让整座宫殿都知道女王刚刚如厕。
1775年,伦敦钟表匠Alexander Cummings对马桶储水器进行改进,可让水自动灌满水箱,每次用完可以自动关闭水的阀门。接下来,发明家Joseph Bramah在18世纪后期又对冲水马桶进行了改进。他创造性地采用了一些构件,如:控制水箱里水流量的三球阀、以及保证污水管的臭味不会让使用者闻到的U形弯管等,并凭这些创新于1778年获专利。
现在的冲水马桶,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一个S形管,也就是下水道的存水弯;这个管里总是会保存一些水。这些水的作用在于,相当于一个密封垫,将臭味盖住。
直到19世纪的维多利亚时代,现代的厕所才成为英国大多数房屋的标配。有人称,伦敦作为一流国际大都市的地位,就是从冲水马桶入户的时刻奠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