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主任专员菲利普·拉扎里尼发文披露,以色列当局禁止援助物资进入加沙地带已达三周之久。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长期以来期盼巴以和平稳定,担忧的人道危机正急剧恶化。

自2023年10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加沙地带便陷入战火深渊。以色列持续不断的军事打击,已造成超过5万人丧生,无数家庭支离破碎。而此次以色列连续三周禁止援助物资进入,更是让加沙民众生存状况雪上加霜。拉扎里尼直言,当下加沙地带食物、药品、饮用水、燃料一概匮乏,这般严密封锁比战争初期持续时间更久。加沙地带230万民众的生存,高度依赖经以色列进入的物资,每一天援助缺失,都意味着更多儿童挨饿,疾病传播范围扩大,各类物资匮乏情况加剧。



冲突现场(资料图)

与此同时,以色列军方的一系列举动也严重阻碍了人道工作开展。联合国秘书长发言人迪雅里克指出,以色列军方不仅扩大了人道组织在加沙地带需提前协调行动的范围,还频繁拒绝此类请求。在3月18日至24日期间,近50次协调的人道主义援助行动,竟有40次被拒,拒绝率高达82%。26日当天,10次援助任务中就有5次遭拒。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明确警告,人道主义准入被拒绝,诸如获取基本物资、为大饼店补充燃料等关键任务将无法开展。

以色列此番行径,背后有着复杂因素。从内部看,内塔尼亚胡领导的右翼执政联盟长期秉持强硬政策。原本的“三步走”停火协议达成得较为仓促,以色列在部分人质获释后,认为哈马斯谈判筹码减少,试图通过军事施压,实现消灭哈马斯、加沙非军事化等目标。并且,内塔尼亚胡面临国内极右翼势力巨大压力,近期重新任命极右翼代表人物本 - 格维尔为国家安全部长,这一动作显示出其向强硬派靠拢,欲稳固执政联盟的意图。



特朗普(资料图)

外部层面,美国的态度给了以色列底气。美国总统特朗普高调表态偏袒以色列,针对也门采取军事行动,让内塔尼亚胡觉得有机可乘,期望借助这一局势,通过极限施压逼迫哈马斯妥协。自3月18日以军恢复作战以来,已造成加沙地带855人死亡、1869人受伤,加沙地带卫生部门27日声明,过去24小时,以军军事行动又致使至少25名巴勒斯坦人死亡、82人受伤。

面对加沙地带严峻的人道主义危机,国际社会纷纷发声。美国、欧盟、俄罗斯和中国等主要国家和地区,均呼吁以色列立即停止军事行动,恢复人道主义援助通道。美国国务院表示,对加沙军事行动加剧地区紧张局势,阻碍和平进程;欧盟强调要保护平民与民用设施,防止冲突升级;俄罗斯警告以色列行动可能引发更广泛地区冲突。

中国一直心系巴以和平,多次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和平谈判解决争端。中方对以色列在加沙重新挑起战火、破坏停火协议,致使平民伤亡和人道灾难加剧,表示严重关切,敦促以色列停止军事行动,落实国际法义务。今年1月以色列与哈马斯达成的加沙停火协议,本应按计划推进到第二阶段,即以色列全面撤出加沙,但如今局势走向事与愿违。

联合国也紧急发声表态,强调以色列对加沙地带的“全面封锁”违反国际法,国际人道主义法严禁通过剥夺平民生存必需品危及平民生命。红十字国际委员会警告,每延迟一天恢复援助,就有200名儿童因营养不良死亡。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称,加沙地带食物储备日益减少,边境口岸关闭,数十万人再次面临严重饥饿和营养不良风险,且军事行动升级干扰食物援助工作,目前其在加沙的食物库存仅够维持最多两周援助。



冲突现场(资料图)

埃及、约旦等周边国家,同样反对以色列军事行动,催促各方保持克制,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期望维护地区和平稳定。然而,以色列并未停止军事行动脚步,还在不断扩大对哈马斯打击范围,对加沙地带更多地区发布撤离令,威胁若哈马斯不释放被扣押人员,将“夺取加沙地带土地”。

在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以色列国内也出现不同声音。大批民众在内塔尼亚胡住所附近集会抗议,反对政府重燃战火,要求被扣押人员尽快回家,指责现政府应为新一轮巴以冲突负责,呼吁政府下台并举行选举。但内塔尼亚胡政府目前仍倾向迎合国内强硬派诉求,使得巴以和平解决冲突的希望愈发渺茫。

加沙地带人道主义危机已刻不容缓,冲突各方应立即停止敌对行动,倾听国际社会呼吁。以色列需摒弃军事解决问题的执念,切实履行国际法义务,开放援助通道。国际社会应加大斡旋力度,推动巴以双方回到谈判桌前,只有通过和平谈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巴以冲突,让加沙民众摆脱战火,重归安宁生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