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315的影响还在发酵,3月28日,乐事薯片被曝光含有潜在致癌的添加剂,长期食用可能会显著增加患癌风险。



对于喜欢薯片的人来说,这简直就是“晴天霹雳”。尽管客服坚称产品“完全符合国家标准”,专家也表示“脱离剂量谈毒性是不科学的”,但对消费者而言,“致癌”这个词本身就让人无法接受。



即便如此,消费者的担忧依然存在。



致癌隐患

据媒体报道,乐事薯片中含有一种名为TBHQ的可能致癌食品添加剂,这一消息瞬间引发了公众对零食安全的高度关注,“乐事薯片翻车”迅速成为网络热议话题。

其实这并不是乐事第一次陷入这样的争议。早在2024年9月,就有博主发文质疑乐事薯片中TBHQ的安全性,指出长期食用可能导致癌症或身体畸形。

当时这件事闹得沸沸扬扬,相关视频传播量高达几十万,各种话题接连不断,许多消费者因此逐渐放弃了乐事薯片。没想到仅仅过去没多久,乐事再次被曝出同样的问题,这无疑将其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TBHQ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油溶性抗氧化剂,主要作用是防止食物因氧化而变质,从而延长保质期。由于其耐高温、抗氧化能力强的特点,它常被用于辣条、方便面和薯片等食品中。

不过,TBHQ的安全性一直备受争议。在日本,这种添加剂被明确禁止使用;而在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虽然允许少量添加,但对其用量有着严格限制。



这种国际标准的差异让中国消费者更加担忧,争论的核心集中在TBHQ的用量以及长期食用是否真的安全。根据我国食品安全标准及国际权威机构的规定,在规定范围内使用TBHQ,其安全性是可以保证的。

专家还特别强调,脱离剂量讨论毒性并不科学,日常生活中少量摄入TBHQ所带来的风险非常低。



乐事客服迅速作出回应,表示产品“严格遵循国家标准”,并解释TBHQ的作用在于“保障食品的安全与品质”。不过,这一回应并未彻底平息争议。

消费者仍然心存疑虑,他们想知道为什么中日标准不同,也想确认国家标准是否足够严格,能否真正保护消费者的健康。这些疑问并未因官方解释而消散。



一些消费者开始质疑乐事之前的广告宣传,认为所谓的“天然原料”和“无添加剂”可能并不属实,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这些消费者觉得,乐事的宣传可能误导了他们,让他们误以为薯片是天然健康的,但实际上可能并非如此。他们希望乐事的广告能够更加真实透明。



除了TBHQ,薯片中还存在另一种值得关注的物质——丙烯酰胺。这种物质再次引起人们的注意,因为乐事薯片中的丙烯酰胺含量超过了欧盟设定的安全标准。

丙烯酰胺是在食品高温加工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物质,被认为可能对人体具有致癌风险。虽然我国目前尚未对丙烯酰胺设定限量标准,但专家建议,特别是儿童和孕妇等敏感人群,应该注意控制薯片的摄入量。



乐事方面则表示,丙烯酰胺是马铃薯经过高温处理时自然生成的,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大家可以放心食用。同时强调,薯片生产严格遵守国内各项食品安全标准,消费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关于致癌物,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只是基于证据强度,并不代表实际致癌风险高低。因此,大家不必过度紧张,TBHQ并未被IARC列为致癌物,在合理使用范围内不会对健康造成威胁,公众应理性看待。



人们往往对“致癌”一词过于敏感,再加上社交媒体上的信息碎片化,导致很多人对吃喝特别不放心。比如曾经流行的“香蕉辐射论”,用这个例子来说明:按剂量计算,一个人需要吃掉一百万根香蕉才会受到辐射影响。

结语

乐事事件为整个食品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必须更加重视食品安全问题。为了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企业应当更透明地公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例如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定期公布检测结果。



此外,企业还需加大科研投入,努力寻找天然的抗氧化剂以替代人工合成添加剂。这样不仅能够提升产品的安全性,还能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食品安全问题从来都不是简单的黑白之分,如何在确保安全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美味的追求,这是企业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毕竟,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不仅考虑的是安全问题,还会综合权衡食品安全风险、价格、口味等多个因素,最终做出选择。

文章信源:原文刊登于上观新闻---2025.03.29:《“乐事薯片被曝含致癌物”?制造食品安全焦虑的老套路又来了》原文刊登于鲁中晨报---2025.03.30:《乐事薯片被曝含致癌物,最新回应》原文刊登于光明网---2025.03.29:《乐事薯片含致癌添加剂?客服回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