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月31日发布最新研究数据,位于太平洋沿岸的"南海海槽"若发生特大地震,可能造成超过292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14.6万亿元)经济损失,死亡人数最高可达29.8万人。



这一数字比2013年的预测值(220万亿日元)高出三成,暴露出日本特殊地理结构带来的巨大风险。

日本位于四大板块交汇处,其中菲律宾海板块正以每年4厘米速度俯冲到欧亚板块下方。

这种地质运动在静冈至九州海域形成了一条长700公里的"南海海槽",这里自1944年东南海地震、1946年南海地震后已沉寂近80年。

专家警告,该区域每隔约百年就会发生一次8级以上大地震。



特殊的地理环境放大了灾害风险:

日本太平洋沿岸的平原地带集中了全国40%的工业设施,但这些土地多由松软的冲积层构成,会加剧地震震动;

填海造陆形成的关西临海新城地基不稳,可能发生土壤液化

四国山地和纪伊半岛的陡峭地形既会阻挡海啸退散,又阻碍人员撤离。

根据计算机模拟,若冬季深夜发生9.1级地震,大阪湾可能下沉3米,纪伊水道8米高的海啸将在8分钟内淹没沿岸城镇。

四国地区90%传统木造房屋可能倒塌,濑户内海沿岸的化工厂若爆炸,有毒物质会随西北风扩散到京都、大阪等城市群。



日本虽建立了全球最密集的防灾系统——静冈御前崎建有20米高防波堤,海底布置了300多个地震监测仪——但地质监测显示,南海海槽存在300公里断层同时破裂的风险,现有技术仍无法准确预测爆发时间。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