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当前复杂的国际情况下,特朗普再次打响了中美两国之间的博弈,根据报道,印第安纳大学华裔教授王晓峰被美国调查。

仔细查看便会发现,美国已经将王晓峰教授二十年积累的基因安全研究数据全部清空,这样的消息引起了外界的关注。

而美国此举让很多人怀疑,美国是否继续延用了“中国行动计划”?面对美国这样的做法,我国又该如何解决?



网络图片

当“猎巫”成为国家战略工具

2024年3月28日清晨,印第安纳大学华裔教授王晓峰的住宅外,FBI特工用破门器强行闯入。

这场持续全天的搜查行动,不仅搬走了大量电子设备和文件,更在布卢明顿社区投下一颗“恐惧炸弹”。

邻居们目睹着王晓峰夫妇被带走,却无人知晓罪名,这种“无理由突袭”的模式,与五年前陶丰被捕的场景惊人相似。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5-03-30FBI突袭搜查知名华裔教授住宅,又一轮“中国行动计划”?





一些邻居聚集在附近讨论情况,但是都没有人知道这对华裔夫妇的状况。

当美国司法系统以“国家安全”为名,将学术界变成政治迫害的靶场,一场针对华裔科学家的系统性围剿正在加速升级。

司法构陷:从陶丰案到“中国行动计划2.0”

2019年堪萨斯大学化学教授陶丰因一封匿名举报邮件陷入噩梦,一名学生以“未获论文署名”为由威胁举报其“间谍活动”,而校方非但未核实指控,反而主动向FBI提供所谓“证据”。



网络图片

一段刻意截取的中国高校考察录像、几封断章取义的邮件,甚至捏造“全职在华工作”的虚假陈述。

这些漏洞百出的材料,竟成为司法部指控陶丰“欺诈美国政府”的核心依据。

陶丰案的阴影尚未消散,王晓峰事件再次印证美国司法系统的结构性偏见,FBI拒绝透露搜查理由,校方紧急删除其官网信息,这些动作与“中国行动计划”鼎盛时期的操作如出一辙。



网络图片

更值得警惕的是,特朗普近期公开宣称要“十倍强化对华科技封锁”,暗示被拜登叫停的“中国行动计划”可能借尸还魂。

寒蝉效应:顶尖人才“用脚投票”

当王晓峰实验室的电脑被FBI扣押时,他主导的2300万美元基因安全研究项目被迫中断。

这位全球计算机安全领域的顶尖学者,如今连办公室门禁卡都被注销,他们想传递一个信号:任何与中国有关联的学者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这是印第安纳大学一名匿名教授对《自然》杂志坦言。



王晓峰

这种恐惧正在撕裂美国科研生态,《自然》2024年3月民调显示,76%的受访学者因“政治干预学术自由”考虑离开美国。

美籍华裔数学家丘成桐的出走更具象征意义:他关闭哈佛数学研究所,全职加盟清华大学,直言“美国已容不下纯粹的科学探索”。

中国科技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至少有1400名海外高端人才回国,其中35%来自美国,同比激增两倍。



美国给出的资料

双轨打压:科技战与经济战的致命合流

特朗普政府对华遏制战略显现出高度协同性,一边通过司法手段清洗学术界,一边挥舞关税大棒打击产业界。

2024年4月2日,美国对华电动汽车关税飙升至100%,商务部同时将12家中国芯片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信息来源:每日经济新闻2024-09-14最终确认!美国上调对华电动汽车关税至100% 专家:车企要对政策变化做充分准备



这种“双轨战术”试图构建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全方位封锁,但其内在矛盾正在反噬美国自身。

彭博社分析指出,美国半导体行业30%的顶尖研究人员为华裔,“中国行动计划”导致的人才流失已威胁到本土芯片研发。

更荒诞的是,被FBI重点监控的王晓峰,其研究的基因组数据安全技术本是美国医疗系统的核心壁垒。



特朗普

困局与觉醒:当“国家安全”成为反噬毒药

美国司法部至今未就王晓峰案作出解释,但这场搜查的“示范效应”已然达成印第安纳大学至少三名华裔教授开始清理与我国合作者的邮件记录,某人工智能实验室暂停了与深圳企业的数据共享项目。

这种自我审查的蔓延,恰是“寒蝉效应”最危险的产物,它让科学精神向政治恐慌屈膝。

然而,高压政策也在激发反向觉醒,陶丰起诉堪萨斯大学的案件,首次将高校与FBI的合谋关系暴露于公众视野。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2025-03-30FBI突袭知名华裔教授住宅





《自然》《科学》等期刊连续发文,谴责美国政府“将学术界变成情报战场”。或许正如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萨利·科恩布鲁斯所言,当我们因恐惧而封闭,失去的不仅是人才,更是作为科学圣地的灵魂。

历史总是充满悖论:特朗普政府试图用“猎巫”阻挡中国科技崛起,却亲手将最锋利的人才武器送到了对手手中。当硅谷的华人科学家开始批量收到深圳南山区的招聘邮件,这场博弈的终局或许早已注定。

美国作为的伤害

自从特朗普上台之后,便开启了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从2018年开始,美国要求94个地区司法部门每年至少提出一至两起针对我国的诉讼。



特朗普

他们的理由便是为了防止我国从他们美国窃取信息,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凭空捏造“中国学术间谍”,大兴冤案。

虽然在2022年的时候,美国司法部宣布终止特朗普启动的“中国行动计划”,但是这项计划并没有就此消失,而是继续延续了下来。

信息来源:观察者网2024-08-27美国华裔科学家:“中国行动计划”伤害深重,削弱了美国生命科学领域竞争力







在2024年的时候,有数据显示,由于美国海关被曝无端阻止我国学生入境,所以从2023年11月开始,至少有20名持有有效签证的,在哈佛、耶鲁河约翰霍普金斯等留学生,都遭遇了类似的命运。

突围与反制:中美科技博弈的“第二战场”

面对美国的科技围堵,我国正开辟多条“非对称战线”,在关税领域,2024年5月中国对美进口丙酸加征120%关税,精准打击特朗普票仓的农业州。

在人才战场,北京推出“十年签证”,允许外籍科学家在中国工作期间保留海外实验室。



特朗普

更具杀伤力的是舆论反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纪录片《陶丰的五年》,揭露FBI伪造邮件的细节,视频在国际社交媒体播放量超2亿次。

我国企业也在重构技术供应链,比亚迪在智利收购锂矿时,优先聘用被美国制裁的中国地质大学团队。

华为与沙特共建的云计算中心,核心算法来自20名前IBM工程师,这种“去美国化”创新模式。



特朗普

让特朗普加征的半导体关税失去威慑力,2024年中国进口芯片数量同比下降28%,但自给率提升至47%。

结语

特朗普试图用“猎巫”阻挡我国的崛起,但是他却亲手将最锋利的人才武器送到了我国的手中。

如今美国再次逮捕华裔教授这件事情,只会让美国的人才外流,对于美国来说是不幸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