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刘澜昌
据俄罗斯《消息报》披露,俄罗斯直接投资基金总裁德米特里耶夫日前表示,俄美双方已启动有关俄罗斯稀土金属项目的接触与探讨,美国企业已表现出“明确兴趣”。而这一轮潜在的经济合作谈判,有望在四月中旬于沙特首都利雅得继续推进。
稀土,一直是现代工业链的“隐形命脉”。谁掌握稀土,谁就掌握了未来高科技竞争的基础筹码。而现在,这场谈判背后传递出的信号,不只是资源问题,更是全球地缘战略的惊人讽刺:嘴上说着“制裁到底”,背地却忙着谈合作。
自2022年俄乌冲突全面爆发以来,美国牵头西方世界对俄罗斯发起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揽子制裁,从能源、金融到军工、科技,几乎全面围堵。但现实是,到了关键资源、不可替代的产业链节点,西方开始“选择性务实”了。稀土资源,就是典型代表。
全球稀土供应链高度集中,而俄罗斯正是拥有完整稀土提炼能力、且具开采潜力的国家之一。稀土不仅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风电设备,还广泛应用于军事装备、导弹制导系统、雷达等领域,是典型的“战略性资源”。美国虽然拥有部分稀土矿藏,但缺乏足够的提炼加工能力,长期依赖进口。换言之,没有稳定稀土来源,美军的高精尖装备都可能“卡壳”。
在这一背景下,俄美突然在利雅得启动“稀土对话”,显然不是偶然。这场对话的本质,是在制裁战、代理人战争、政治叫嚣的遮掩下,资源现实主义的无声回归。
这不是第一次西方在嘴上正义、行动逐利之间切换立场。在天然气领域,欧洲表面上高喊“摆脱依赖”,但德国、匈牙利等国背后仍维持与俄能源公司的灰色通道;在粮食出口上,乌克兰港口未解封之前,俄罗斯与联合国悄然协商粮食走廊问题。而现在,轮到了“稀土换现实”。
而这场交易的地点选在沙特,同样充满象征意味。作为一个既与美国保持战略同盟、又不断靠近俄罗斯的中东大国,沙特正日益扮演起全球资源博弈中“中立平台”的角色。在石油之外,利雅得也逐步成为全球能源政治、资源外交的协调中心。俄美选择在这里碰面,某种程度上说明:哪怕斗得再激烈,资本与资源始终要找一个“讲交易”的地方落地。
不过,讽刺的是,美国政府一边主张“脱钩断链”、打造“民主供应链”,一边又不得不绕过政治道德高地,悄悄与对手谈交易。这暴露出西方所谓的“价值联盟”本质是选择性的,甚至是工具性的。乌克兰可以继续做战场,但美企必须有稀土可用;大西洋可以翻滚舆论浪潮,但中东的房间里必须照常点灯开会。
而对俄罗斯来说,这一幕无疑也是一次外交胜利。在欧美不断试图孤立莫斯科的背景下,若最终能在稀土领域实现对美合作,不仅能稳住部分外汇来源,更能进一步撬开西方制裁体系中的裂缝。毕竟,资源是最真实的外交通货。
这也暴露了一个冷酷现实:地缘冲突、意识形态、国际规则,最终都要让位于“不可替代性”。只要你握有别人无法绕开的东西,对手就永远会重新来谈。而稀土,就是俄罗斯目前手中为数不多的、但极具战略价值的谈判筹码之一。
可以想见,未来的俄美谈判不会止步于稀土。更多“暗线外交”、更多“功能性接触”、更多“避开聚光灯的谈判”将陆续展开。在表面交锋与实质互动之间,现实主义正再次全面占据国际秩序主导地位。
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俄美稀土对话无疑是一记警钟:全球格局正在从“阵营对抗”转向“资源分区”,制度、盟友、理念都可以谈判,唯有资源不能松手。在可预见的未来,控制关键矿产、维护产业自主、强化供应链安全将成为所有国家的首要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