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省群众体育工作会议暨省体育总会四届五次会议在潍坊召开。会上,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山东计划组织群体赛事活动超9万场,并进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筑牢全民健身“硬支撑”。山东将全民健身的硬件建设作为转化赛事流量的先手棋,通过“一新一旧”激活设施资源,让社区健身设施从“有没有”向“好不好”升级;通过“一开一换”打破场地桎梏,全省学校体育场地开放率瞄准90%以上,健身器材更新规模突破12万件,真正让群众健身“举步可就”。公众健身活动中心、“口袋公园”等场地设施多起来,健身基础设施的提质扩容,既满足了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更带动了全民健身热潮,让健身人群成为城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创新“体育+”模式,释放产业融合“乘数效应”。山东的智慧还在于跳出体育办体育,以“体育+”的融合思维打开价值转化新空间。与文旅融合,“跟着赛事去旅行”让青岛帆船赛、泰山跆拳道赛成为城市名片,赛事观众转化为旅游客源;与医养结合,体卫融合项目让健身从“治已病”转向“防未病”,催生健康管理新业态;与乡村振兴联动,农民运动会、社区赛事下沉基层,激活县域消费潜力。这种跨界融合的“化学反应”,使得体育赛事不再是孤立的活动,而成为串联吃住行游购娱的产业链核心,形成“一赛兴百业”的辐射效应。
国际赛事赋能,打造城市发展“强引擎”。从世界帆船锦标赛到国际板式网球公开赛,山东以顶级赛事为城市注入国际流量。这些“国际会客厅”不仅带来短期消费热潮,更在提升城市能级上显现长远价值:济南因台克球赛收获全球曝光,青岛借帆船赛事巩固海洋城市定位,泰安以武术赛事强化旅游城市形象。赛事经济带来的不仅是酒店餐饮的即时收益,更是城市品牌增值、投资吸引力提升的长期红利。比如去年威海市举办的铁人三项世界杯,实现了4700万元的直接经济收益,可量化品牌价值则超过4亿元。山东正将这一效应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
惠民举措落地,构建共建共享“新生态”。山东始终将惠民利民作为政策制定的逻辑起点。11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器材更新、500万人参与马拉松赛事、90%学校场地开放等数据背后,是“政府搭台、群众唱戏”的治理智慧。这种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既厚植了群众体育土壤,也为提振消费培育了持久动力,全民健身参与度提升必将带动运动装备、培训服务等消费升级,形成“全民健身-消费扩容-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当下,体育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经济富矿。通过赛事组织撬动消费升级,通过场景创新激活产业潜能,通过全民参与提振全民消费,山东这条“体经融合”之路,正形成多维度消费生态,持续释放经济增长新动能,书写体育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文/张凯丽)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