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最高法微信公众号转载了我们刊登在《人民法院报》上的文章《绊住两家人的“坎儿”平了》。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速来get邻里和谐密码。

(也就一般优秀啦)


这是最高法公众号,点进去看吧

作者:杨玉娇 钟伟

“这次我不和解”

当九旬老人两次摔倒在邻居违建的围墙前,两家人十余年的邻里情分即将破碎,这场因"一堵墙"引发的纠纷如何破局?

当"土办法"碰撞"新枫桥",渠县综治中心用"家门口的司法服务"给出答案。

从挥拳相向到主动撤诉,从互放狠话到重归于好,不仅拆除了堵塞通道的实体围墙,更推倒了横亘在群众心间的无形藩篱。这场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正是"只进一扇门,能解万家事"的法治注脚。


这是原文章

绊住两家人的“坎儿”平了

“这次我不和解!”1月22日,张某怒气冲冲来到四川省渠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手拿一纸诉状,声称要打官司。

一次简单的房屋改造,却让两家邻居关系陷入僵局。纠纷源于郑某某翻修自家房屋时,用围墙、铁皮和大石块堵住了两家共用的通道。张某93岁的母亲通行期间两次摔倒受伤。张某情急之下推倒围墙,双方冲突加剧,险些发生肢体冲突。

此前,该纠纷经过乡镇、村社多次调解,原本已形成调解方案,为何双方仍在互相“放狠话”,矛盾再次升级?

渠县人民法院入驻县综治中心综合受理窗口的工作人员了解到,郑某某原本应在规定时间内对扩建房屋进行整改,确保张某一家的正常出行,但却因张某在村内散布“他家向我家低头”等言论而再次被激怒,拒绝整改。

两家矛盾的核心症结是什么?督促当事人整改家门口的“坎儿”容易,但要让双方当事人都迈过心里那道“坎儿”难上加难。

经综合受理窗口工作人员研判后,认为该事件还没有达到非诉不可的程度,具有调解基础,可以通过调解解决。按照县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处置流程,中心将该案指派给雪锋调解室进行调解。接案后,雪锋调解室立即安排调解员前往双方争议地点进行现场勘验。调解员发现,郑某某建立围墙等确实给张某家的出行和生活带来了不便,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多年的邻居,低头不见抬头见,过去互相帮衬的情分不能丢。”

“按照民法典,不动产的相邻权利人应当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的原则,正确处理相邻关系。你这墙占了公共通道,确实不合法。”

“房子修得好,也要把心量放宽。”

调解员并没有急于给出调解方案,而是从邻里情分入手,耐心劝解双方。经过多番释法明理,双方的情绪终于逐渐缓和,愿意按照原本的调解方案进行整改。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近日,两家人又因房屋相关的琐事纠纷起诉至法院。

“两家人都是火爆脾气,十多年来纠纷不断。”渠县法院立案庭工作人员钟伟告诉记者,虽然两家人又因矛盾闹上了法庭,但前期的调解工作已为法院的诉中调解打下了良好基础。

承办法官杨玉娇与调解员一起深入了解两位当事人相关纠纷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部门的调解情况后,针对两家人的“心结”,多次赴当事人家中耐心调解。最终,张某向法院提出撤诉,两家关系重归于好。

2024年11月,渠县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进驻渠县综治中心,民事诉讼咨询、立案受理、诉讼费缴退费办理、司法鉴定申请、信访接待、档案查询等事项均可在这个社会综合治理的“指挥部”完成。

这意味着人民群众“最多跑一地”即可解决矛盾纠纷。

“刚达成调解协议,就可以拿到法律文书。”这是不少当事人对县综治中心迅速、便捷解决矛盾纠纷的感慨。

“针对先行调解成功的案件,审查后符合条件的可当场予以司法确认;对符合速裁的当场立案、就地开庭并作出裁判;对案件疑难复杂的,分流法院后端精审,实现人民调解与司法确认的无缝衔接。”钟伟表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进驻县综治中心,有利于整合各项诉讼相关工作,有效减轻当事人诉累。同时,也有利于强化司法对多元解纷的指导,对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法治化有重要助推作用。

“我们将着力提升综治中心运行质效,统筹职能部门强化矛盾纠纷、风险隐患排查化解。”渠县综治中心副主任徐雪锋表示,县综治中心整合律师、法律服务工作者、社会调解组织等力量,协同法院、检察院、公安、司法行政、信访等专门机构,联动调处疑难矛盾纠纷,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消灭在萌芽。中心运行以来,共接待群众1781批次8624人次,办结率达100%,初信初访化解率达95%。

融资源、建机制、架网络、明职责、强贯通……近年来,四川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推动省、市、县、乡四级综治中心全覆盖的基础上,持续用力、纵深推进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89.62%的县级、86%的乡级综治中心实现了矛盾纠纷的“一站式”化解。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信息系统在多地区县先行应用,探索运行“一案一码”,努力做到矛盾纠纷“全生命周期”可感可知。

只进一扇门,能解万家事。目前,四川全省已有15个县级诉讼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同级综治中心,全面开展诉讼辅导、登记立案、诉调对接、司法确认、简案速裁、涉法涉诉信访接待等工作。

拟稿:杨玉娇 钟伟

编辑:杨楠茜

审核:陈洁

审定:刘兵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