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就像坐过山车!上周接近30度,本周又遇降温,还没有洗的羽绒服派上了用场。不过,春雨贵如油,尽管降温但城市发展的脚步却在加速。过去一周,首个省级基座大模型落户成都,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又迎新进展……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城市大事件,今天的进展让未来的成都生活更加美好!


上周,成都至南充高速公路扩容项目传来新消息,预计2025年底将全线建成通车。成南高速主线串联南充、遂宁、德阳、成都等4市10县(区),全长216公里,建成后将成为四川最长的8车道高速公路。目前,剩余路基、桥涵隧工程完成超80%、路面工程完成超50%。


成南高速扩容项目涪江特大桥

△图源成都发布

3月25日,四川沃飞长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四川航空集团旗下通航投资公司在成都举行战略合作签署仪式。双方开启国内主机企业与民航航司合作先例,将在飞行测试、设施运营、人才培养等六大领域合作,打造“机场—景区”“机场—市区”等低空出行专线,开展覆盖载客运营、应急救援、低空旅游等领域的试点应用。此次合作,双方将整合优势,探索商业运输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产业发展和城市出行效率的提升。


△图源红星新闻


3月25日,成都站(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东侧过境通道工程首榀预制箱梁成功架设。据了解,该工程位于成都市二环路与人民北路交汇处,总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为线上式高架候车特大型站。后续,项目将推进上盖平台、通道桥梁上部结构施工,计划年内完成主体结构70%的目标。建成后将整合城际高铁、地铁、公交等交通方式,成为“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更好地服务市民出行需求。


△图源成都发布


3月19日,四川省人工智能产业链产品发布会在成都高新区举办。众多“四川造”智能机器人和行业垂直大模型产品集中亮相。活动现场,成都高新区签约了与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联手打造的智谱诸葛大模型全国总部项目。该项目总投资达3亿元,依托GLM技术,深耕本地产业和政务服务需求,广泛覆盖智能文旅、数字政务、AI教育、智慧民生等领域。

同时,在此次发布会中,成都高新区还签约了交互人形机器人前沿研究中心项目。该项目围绕智能感知、自主决策、人机交互等技术开展交互人形机器人研究,聚焦具身智能技术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


活动现场

△图源成都发布


上周,成都永新医疗设备有限公司总部揭幕仪式在生物城加速器二期举行。永新医疗凭借清华大学先进医学物理科研成果,掌握多项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临床及临床前医疗设备,填补国内相关技术领域的短板。目前,该总部落户成都,将为四川医疗注入新活力,推动医疗设备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图源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


3月26日,“成都网络视听产业园区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在世纪城会议中心举行,200余家重点企业参会,共谋合作发展。活动现场,21个网络视听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额达134.94亿元。据悉,成都在今年已签约超100个网络视听产业项目,总投资额超500亿元。


活动现场

△图源成都发布


3月29日,2025第八届清华-四川科技成果对接会在成都举行,会上展示了全球首款本征安全的半开放储能锂离子电池。该技术自2010年启动研发,团队通过“固液分离”等创新,攻克了大容量长时储能安全难题。如今,团队采用“成都智能造+全球应用”模式,与海外达成合作,今年计划扩大示范应用,在成都及周边建设升级版产线,彰显成都科技创新落地的魅力。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绿色储能研究所所长陈永翀

△图源成都发布


上周,郫都区望丛祠改造提升迎来好消息,项目预计5月底全面完工。此前,望丛祠历经多次修缮扩建,此次改造已完成绿化、园林、景观、河道工作,正在进行部分绿化、路灯安装等收尾工作,预计5月底竣工验收后对外开放。


望丛祠改造提升项目效果图

△图源成都发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