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3月30日报道,美军双航母战斗群已在中东地区集结,这无疑再次引起了外界对美军军力的关注。
而随着台海局势的愈演愈烈,美智库曾就中美两国可能发生的“抗争”,进行过不止一次的推演,但结果却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
身为中国台湾省前领导人的马英九就曾公开表示:美智库推演了18次“中美战争”,结果都是美国输!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甚至直言,中美一旦开战,美军5000枚远程导弹将在3周内耗尽。
海峡舆情 2024年3月20日 关于“美智库报告:台海若爆发冲突 美军关键弹药库存撑不到7天”的报道
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美国不是号称“综合军力全球第一”的军事强国吗?
美智库警告
美国智库关于台海冲突的兵棋推演,在国际社会掀起了波澜,美军在推演中的罕见“示弱”,令很多人感到了一阵不安。
兵棋推演的结果,描绘了一幅意外的画面:如果美军介入台海冲突,将在短短三周内耗尽5000多枚远程导弹,其中至关重要的反舰导弹,更是将在一周内告罄。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来自美国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近20次的兵棋推演。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23年CSIS的兵推报告就已指出,俄乌冲突暴露了美国国防工业的不足:美国的军工产能难以支撑一场高强度的现代战争。
不过有观点认为,美国智库的报告,看似是对自身军力不足的坦诚评估,实则隐藏着多重战略意图,犹如一颗烟雾弹,掩盖着其真正的目的。
首先渲染弹药短缺,可以为争取更多军费开支制造理由,正如同特朗普时期对经济和关税的关注掩盖了其地缘政治野心一样,如今的“示弱”也可能是一种策略。
美国军费开支一直居高不下,但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问题的凸显和社会矛盾的加剧,军费预算也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
美政府提出的2025财年国防预算高达8952亿美元,直逼9000亿美元大关,如何让国会和公众接受如此巨额的军费开支,是一个难题。
但通过兵推结果,美国智库可以向国会和公众展示国防工业的“短板”,强调增加军费投入的必要性,从而为军工复合体谋取更多利益。
其次,通过美智库的推演来制造安全恐慌,可以迫使台湾当局加大军购力度。
兵推结果中美军弹药的快速消耗,无疑会加剧台湾当局的安全焦虑,使其更加依赖美国的“保护”,从而心甘情愿地掏出更多资金购买美国武器。
最关键的是,此举还能渲染“中国威胁”,借此达到拉拢盟友、构建所谓“反华统一战线”的险恶目的。
然而,兵推的数字游戏并不能完全反映现实,美国如果真的介入台海冲突,将面临诸多难以克服的困境,这些困境远比兵推报告中展现的更为严峻。
在地理位置上,美国远离台海,其军事力量的投射受到很大的限制,第一岛链上的美军基地虽然可以部署一定数量的战机和导弹,但这些基地也在中国火箭军的打击范围内,生存能力堪忧。
此外,战机的起飞需要较长时间的准备,而中国火箭军可以在第一时间对这些空军基地进行打击,使其难以有效发挥作用。
在军工生产能力上,美国也难以支撑长期高强度的战争消耗,以JASSM导弹为例,其库存和年产量远低于兵推中预估的消耗量,即使美国加大生产力度,也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弥补缺口。
此外,美国智库的兵推,往往基于一些不切实际的假设,例如假设美军能够有效打击中国本土目标,但却忽略了中国强大的反制能力以及中国广阔的战略纵深。
面对美国的战略压力,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同时采取多维度的反制措施,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区的和平稳定。
美智库这种“纸上谈兵”的推演,本质上是为美国的战略焦虑寻找心理安慰,事实上,我们解放军的“区域拒止”战略早已超越传统导弹对抗。
需要强调的是,台海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敏感、最复杂的议题,美国智库的兵推,虽然带有明显的战略意图,但也提醒我们,台海局势的潜在风险不容忽视。
虽然中国始终坚持和平统一的立场,但我们也绝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的选项。
希望美国能够认清现实,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幻想,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的两个大国,合作共赢才是符合双方利益的最佳选择。
最后,在未来的中美博弈中,相信只要中国保持战略定力,不断增强自身实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各种挑战,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