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双组为了备战欧洲的四站比赛以及后面的亚锦赛和苏杯,在北京封闭集训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写下这篇稿子的时候,我们已经结束了全英公开赛,转战瑞士了。
前面德国、法国奥尔良公开赛加上全英,男双组未能获得2025年的首金。梁伟铿/王昶获得法国奥尔良公开赛亚军,何济霆/任翔宇在全英打入四强,从成绩上看不够理想。回顾我们的训练以及各对双打组合的具体表现,虽然没有突破全英公开赛12年无冠的瓶颈,但是对未来我还是充满希望的。
首先,我们能够有五对男双参加今年的全英公开赛,这提升了中国男双的整体实力厚度。新选拔上来的一队队员逐步有机会多参赛,增加比赛经验。其次,集训的效果有体现,体能的保证,技术的熟练度,各对双打之间的配合,打法方向得到进一步巩固。平时训练的质量与表现基本上与比赛呈正比关系。通过比赛,我们也看到了对手的进步,尤其是韩国男双的进步,给了我们一些启发。
梁伟铿/王昶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体能状态已经恢复至正常水平。技术方面,王昶的前半场技术,梁伟铿的中半场以及后场技术,熟练性和出球质量都有了一定的保证。要突出他们以攻为主的打法特色,同时加强防守的实力和反击质量,整体配合的默契度是不错的。
在全英第一轮输给印尼选手,还是因为自身的失误过多,包括关键分机会球打丢了,不够严谨。我们计划再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在体能上进一步提高,技术上和配合上也需要有更高的质量和更合理的线路。通过和韩国、印尼选手的对抗,切实提高相持实力和出球成功率。要达成这个目标,他们在训练场内外都要做到静心和专注,这点目前做得不够。通过努力改进,他们是完全具备持续进步的条件的。梁伟铿是王昶在场上肆意发挥的重要保障!这句话非常贴切,王昶的“快和灵”、梁伟铿的“重和稳”,他们一定能够通过艰苦的训练把这些特点表现出来,继续在赛场上争金夺银。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何济霆/任翔宇由于伤病的原因,状态有所下滑。通过这次集训,他们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对自身的打法特点有了更深的理解。全英公开赛他们打进了半决赛,体现了前一段训练的成果。和韩国组合的三局对抗也让我们也看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如何处理风向,如何持续地保持高质量出球和精力高度集中的时长等等,这些问题是可以在训练中加以完善的。他们快速连贯的打法极具竞争力,保证身体健康和保持系统训练是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陈柏阳/刘毅在全英第一轮输给阿尔菲安/阿迪安托这对两届全英冠军,他们三局惜败,打得非常胶着,他们相持能力强的特点在比赛中有很好地体现。最近着重加强的进攻有进步,但是进攻成功率还是不高,还需要在攻封和轮攻上取得更大进步,才有可能变得更加强大。
谢浩南/曾维瀚全英公开赛打进八强,对他们来说是一次突破,和徐承宰/金元昊的第一局也值得我们好好复盘小结。他们的打法已经逐步成形,但还需要更加熟练和稳定。黄荻/刘阳初登全英赛场闯过首轮,和印尼选手交手时第一局惨败,但是第二局调整得不错,能够和对手对抗起来。通过比赛获取宝贵经验,看到平时训练的不足,认清进步的方向,这就是比赛的价值和意义。
写到这儿,我特别要提到韩国队的表现,徐承宰/金元昊和奇东柱/姜敏赫。在比赛中他们的“稳定”是特点:心态稳定,情绪稳定,无论领先或落后都始终坚持自己的打法,失误少,配合纪律性强。另外,他们在发球上比我们更加敢于变化,只要在规则允许的范围内,他们能够发出转球;能够踮脚;能够变换时间和节奏。相比这些,我们在比赛中的发挥起伏比较大,有时打得很好,有时突然会有连续的非受迫性失误,发球也显得过于“老实”,而且质量上也有提升的空间。
我们接下来要研讨,要有对策,包括如何保持心态的稳定?我会和队员商量对策,对手并不可怕,关键是自己能否有所提高。这一切都要在训练中去尝试改变,严谨又不失灵活变通,我相信队员们能够做到!
瑞士公开赛结束以后,我们将奔赴晋江集训,准备亚锦赛和年度最重要的苏迪曼杯。中国男双有信心通过复盘,总结得失,组织状态,为苏迪曼杯继续留在中国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