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广西某小区的一名业主,从楼下的花园中捡到了一堆“大型蜗牛”,简单处理之后便端上锅蒸煮。

为了炫耀自己“捡到了大便宜”,这名业主将其分享到小区群里,本以为能引得众人的赞叹,谁知却被一名住户指出,他锅了蜗牛体内含有上百只寄生虫,根本不能吃。

而这名业主非但不听他们劝告,还扬言自己吃了好几年蜗牛,根本没问题。

他捡到的这些蜗牛到底是什么品种,他后来真的都吃了吗?



超强生命力

这位业主拿回家的是外来物种非洲大蜗牛,从外观上看它个头一点也不小,成年之后它们的后壳能长到7-8厘米,有的甚至超过20厘米,比一只成年人的手还长。

它的壳是狭窄的锥形,颜色以黄色和深黄色为主,上面布满褐色花纹,像是大自然给它划上了一层迷雾。

非洲大蜗牛喜欢潮湿的地方,白天躲在阴暗的角落,比如草丛、墙角、下水道,等到晚上或者雨后才出来活动。



到了冬天或者天气太干,它们会缩进壳里,用一层白膜把壳口封住,只留个小孔呼吸,像给自己盖了个保护罩,等天气暖和了再爬出来。

它们不挑食,庄稼、树叶、花卉,甚至纸张和同伴的尸体,只要能下嘴,它们都来者不拒。

据说它能祸害的植物多达500多种,食量还特别大,每天能吃掉相当于自己体重十分之一的东西。



更厉害的是它的繁殖能力,非洲大蜗牛是雌雄同体,意思是每只蜗牛都能产卵。

它们长到5个月就能开始交配,每年能产4次卵,一次少则30粒,多则700粒。

一只蜗牛活个5-6年,算下来一辈子能产下6000粒卵。



卵埋在潮湿的土里或者枯草堆中,孵化出来后,幼螺三四天就开始吃东西,5-6个月就长成成螺。

南方气候暖和的地方,这种蜗牛繁殖得更快。

1966年一个美国小孩从夏威夷带了三只非洲大蜗牛回迈阿密,7年后,这三只蜗牛的后代竟然发展成了一个17000只的大家族,当地政府每年得花几百万美元去扑杀,可见它们的繁殖能力有多恐怖。



非洲大蜗牛原产非洲东部,但如今在亚洲、美洲、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湿热地区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在中国,它主要分布在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海南和台湾这些南方省份。

只要温度在23-30℃,它们就能活得舒舒服服,温度太低或者太高,它们就缩回壳里休眠。

而非洲大蜗牛之所以能传到这么远的地方,可不是靠自己慢慢爬过来的。



引进物种的可怕之处

1931年厦门大学从南洋引进植物时,非洲大蜗牛就偷偷藏在上面,跟着来了中国。

后来还有人觉得它肉多味美,特意买回家当菜吃,或者当宠物养,这就是有意引进了,然而这些举动带来的麻烦远远超乎想象。

非洲大蜗牛一到新地方,就开始大肆扩张。它吃得多,拉得也多,黏液到处都是,本土的植物和蜗牛根本竞争不过它。



比如在云南边境,农民种的十字花科蔬菜被它啃得没法收成,最后只能改种红薯和芋头。

它还不光吃叶子,连花卉都被它糟蹋得不成样子,黏液一沾上,花就没法看了。

农作物被它啃光,花卉被它毁容,经济损失一年比一年大。



更重要的是它的食谱太广了,从蔬菜到果树,从草本到木本,甚至饿急了还能啃水泥,简直是个“吃货破坏王”。

因为这些危害,它被列为中国首批16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不过非洲大蜗牛最让人害怕的,不是它对庄稼的破坏,而是它对人健康的威胁。



天生的病原体

它身上带着不少寄生虫和病原体,尤其是广州管圆线虫。

这种寄生虫细得像线,平时住在老鼠的肺动脉里,产卵后幼虫随着粪便排到外面,被非洲大蜗牛吃进去后,就在蜗牛体内发育。

人类要是吃了没煮熟的蜗牛,或者吃了被蜗牛爬过的蔬菜水果,甚至喝了被污染的水,这些幼虫就会钻进人体。



它们最喜欢往人的中枢神经系统跑,引发一种叫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的病。

得了这病的人,头痛得像要炸开,脖子僵硬得动不了,还会恶心呕吐,发烧到40℃都有可能,严重时甚至昏迷不醒。

1999年,台湾一家6口人因为吃了被非洲大蜗牛爬过的蔬菜,结果全家感染,最后发展成脑膜炎。



2018年澳大利亚一个19岁的橄榄球球员生吃了一只非洲大蜗牛,感染后四肢瘫痪,治了8年后还是走了。

广州的调查发现,当地非洲大蜗牛身上带广州管圆线虫的比例高达27.3%到44.2%,一只蜗牛可能藏着上百条寄生虫,连它爬过的黏液里都可能有病菌。

轻轻摸一下,皮肤就可能肿起来,长水疱,痒得让人抓狂。



更麻烦的是,就算你把蜗牛煮熟了,也不一定安全。

因为在对这些蜗牛进行处理的时候,寄生虫和病菌可能沾到手上、案板上、水池里,高温杀不死这些潜在威胁。

那位南宁的业主觉得自己年年吃都没事,可谁知道他是不是一直在冒险?



非洲大蜗牛的黏液也不是摆设,随便碰一下,病菌就可能通过手传到嘴和眼睛,等于给寄生虫开了扇门。

轻则皮肤发炎,重则全身发热,性命不保。这种蜗牛在非洲当地确实有人吃,但那里的饮食习惯和环境跟中国不一样,照搬过来风险太大了。

不过面对这种蜗牛,大家也不是没有针对的办法。



预防办法

通常来说野外的东西,尤其是蜗牛之类的动物,最好在发现时就不要拿手触碰,更别提带回家吃了。

即便是养殖的螺类、虾蟹,也得煮透了再下嘴,高温至少能灭掉大部分寄生虫。

如果不小心摸到了非洲大蜗牛,别犹豫赶紧洗手,最好去医院消消毒。



身体要是发热头痛,马上找医生,告诉他们你可能接触过这种蜗牛,别拖着当成小感冒。

要是在社区里发现了它们,也可以撒点盐上去,这样就能让它脱水死掉,简单又有效。家里草丛、垃圾堆这些潮湿地方,也得常清理,别给它藏身的地方。



非洲大蜗牛看着不起眼,却是个十足的“多面手”。它能在自然界里横行霸道,也能悄无声息地威胁到人的健康。

这也提醒我们外来的东西不一定都友好,猎奇的心思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信息来源:
人民资讯《南宁一小区业主捡非洲大蜗牛煮来吃,专家这样建议》
光明网《这种蜗牛是“毒王”,不能摸更不能吃!》
丰城市人民政府《蕉坑乡提醒:碰一下发烧到40℃?紧急提醒:近期频繁出现!别碰,别吃!》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