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昨天30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突然对"老友"普京发起激烈指责:"尽管我们私交甚笃,但我现在非常愤怒,他应该清楚我的态度!"这位向来以"亲俄"著称的政治人物,突然威胁将俄罗斯石油进口关税提升至50%,其态度的戏剧性转变是特朗普接连遭遇两个噩耗后心态的彻底崩塌。
首先是普京于近日提出的乌克兰选举倡议——俄总统建议联合国主导推动乌合法选举,以便与"合法政府"展开谈判。该提议遭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明确回绝,后者强调泽连斯基政府作为主权国家政权的合法性。此举在特朗普看来构成三重打击:首当其冲的是普京绕开美方直接对话联合国的外交策略,被视作对特朗普斡旋者地位的公然漠视;其次,安理会框架下中国的存在令华盛顿担忧东方力量介入欧洲事务;更深层的战略考量在于,美方认定俄罗斯正借机制造谈判障碍以延续对乌战事。
另一打击来自泽连斯基的立场突变。在美方精心准备的新版矿产协议待签之际,乌总统突然宣称"不会将美援视为债务",彻底推翻此前谈判基础。这意味着美国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可能无法换取任何战略资源回报,使特朗普团队数月斡旋成果化为泡影。普京和泽连斯基任何一方他都没搞定,再这样下去,美国的脸面都要丢光了。
面对俄乌双方的"背刺"行为,特朗普陷入双重困境。根据资料显示,目前俄罗斯头上早已有好几万的制裁,新增能源关税不过是象征性举措。真正具有威慑力的全面军援乌克兰方案,却因需向欧洲妥协而遭特朗普阵营排斥——这与美国保守派主张的"战略收缩"路线形成根本冲突。
另外,中国的态度在此轮博弈中的立场引发关注。对于普京提议的联合国介入方案,北京始终保持缄默,实际上认同联合国对泽连斯基政府合法性的认定。由中巴主导的国际和平小组与特朗普团队的调停路线存在本质分歧,双方在停战框架设计上难以形成合力。
当前局势暴露出美国地缘战略的深层矛盾:既要维持对俄压制,又不愿深度卷入欧洲事务;既想掌控乌克兰棋局,又吝于支付战略成本。这种摇摆立场导致特朗普的"交易型外交"在莫斯科与基辅双重夹击下进退失据。后续局势会如何发展,是各方势力继续僵持,还是会出现新的转机,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