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陆弃

“万斯建议特朗普解雇华尔兹。”这条消息的分量,远超一场简单的人事风波。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在“泄密门”事件后成为白宫的“定时炸弹”。而提出引爆的人,不是别人,正是副总统万斯,特朗普身边最有野心、也最懂局势的人。



消息源来自《政治报》3月28日的一篇独家报道。据称,3月26日晚,副总统万斯、白宫办公厅主任怀尔斯等核心官员在一次非正式会议中,联名向特朗普提出“温和建议”:是时候考虑让华尔兹离开了。温和二字之下,一场权力清算已在白宫高层悄然展开。

这场风暴的起点,是华尔兹操作Signal聊天软件时的严重失误:他误将一名政治记者拉入了一个涉及敏感讨论的高级别工作群。这种低级错误,在国家安全层面无异于自爆核弹,引发了白宫内外的震惊与愤怒。而万斯迅速出手,说明他不仅抓住了这一失误,更精准踩中了特朗普政府权力链条中的软肋。

然而,戏剧性在于,特朗普并没有立即采纳建议。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虽然也认为华尔兹“搞砸了”,但仍决定暂时“保他不倒”。原因只有一个:不能让自由派媒体和民主党人“看笑话”。



这就是特朗普式政治的典型逻辑:不是以专业标准定夺去留,而是以舆论战和政治得失来评估人事安排。哪怕你泄密、失职、丢脸,只要你的解职可能被媒体解读为“白宫认输”,你就能暂时苟活。至于国家安全、内部信任、公众观感,通通让位于一场永不休止的“政治对抗赛”。

然而,华尔兹真的“安全”了吗?显然不是。多位消息人士坦言,白宫只是选择“风头过后再动手”。某位官员更是直言:“他们暂时会支持他,但几周后他就得走人。”换句话说,华尔兹已被列入“政治死名单”,等待的只是一个不那么尴尬的离场方式。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看似围绕“技术失误”的事件,实则正在变成一场关于特朗普权力圈层的重新洗牌。万斯此番出手,不仅仅是就事论事。他代表的是白宫内部一股“稳派”力量:表面忠诚、实则主张清除“不可靠”的政治风险源。他们看准的是,华尔兹不仅搞砸了国家安全,更搞乱了白宫的媒体攻防节奏,是个“定时失控装置”。



而特朗普迟迟不动手,更多是出于“保住权威”的战略自负。这也恰恰暴露了其领导风格的一大漏洞:凡事以个人形象为重,漠视制度机制的应急逻辑。在这种权力格局下,白宫的治理日益趋向“娱乐化”:危机变成话题,失误演成剧情,官员的命运取决于“什么时候对总统的脸面最不构成损害”。

华尔兹事件不过是最新一幕。在过去几年,特朗普政府里已经有太多高官因媒体曝光或政治算计而突然出局,从白宫通讯主任到国家安全顾问,权力更替如同宫斗翻篇。而这一次,副总统亲自登场,说明风向可能正发生根本性变化。

如果万斯的建议成功促成华尔兹下台,他将进一步巩固在白宫内部的实权地位,成为特朗普连任路径中的关键力量。这一操作也可能成为他与其他潜在竞逐者之间的胜负转折。作为一个深谙媒体舆论与体制斗争的副总统,万斯并不只是“劝退”华尔兹那么简单,他更是在为下一轮权力分配做铺垫。最终,华尔兹是否下台,已无关紧要。他只是一次次政治冲突的牺牲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