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指鼠为鸭”的荒诞剧再添续集——曾经的“鸭脖派掌门人”江某某,从南昌高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昌东分局调至区局工作,引发全网“找茬”。
面对“升职”质疑,官方回应轻描淡写:“只是普通工作人员,没升职。”
但围观群众显然不打算买账:
“没升职?那就是平调咯?这年头犯错的代价难道就只是换个办公室继续喝茶?”
“难不成这位江局长是背锅的?”
更有人调侃道:“此人有大才啊!不但发明了新成语‘指鼠为鸭’,还给全国人民都上了一课,不升官确实有点屈才了!”
从“鸭脖局长”到“普通科员”:职级没变,但公信力更碎了
2023年那场“鼠头鸭脖”闹剧中,江局长贡献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演技:面对食堂里明晃晃的老鼠头,他戴着白手套反复端详,对着镜头斩钉截铁:“经反复对比,确认是鸭脖!”
彼时网友就调侃:“建议江局长申报诺贝尔生物学奖——毕竟发现了鸭科动物新物种,这功劳可登上人类简史!”
如今调任消息传出,吃瓜群众立刻启动“显微镜模式”:
有媒体报道称,江某某自2020年起就是二级主任科员了,“指鼠为鸭”事件是发生在2023年,可到了2024年的第四季度了,江局长好像还在参与食品检查,甚至名单排名都到第二名了。
不是说要严肃处理吗?怎么都一年了还在参与食品检查工作呢?难不成是为了推销“鸭脖”?
这次官方咬死“没升职”,却对江局长“是否降级”之事顾左右而言他,仿佛职级成了薛定谔的变量——存在,但不可观测。
“江某某已不在昌东分局工作,仍是该局一位普通工作人员,没有被升职”,这回复,确实是滴水不漏,回答了也像没回答一样,难怪大伙怨气这么大。
之所以能再次引发舆情,归根结底就是不够透明。江局长从分局局长变成区局普通职员,看似“削权”,实则更像是“退居二线”。这好比把醉酒司机调到驾校当教练——看似惩罚,实则埋雷。
官方回应越描越黑:当“冷处理”撞上“热舆情”
1. 信息打太极:“不清楚是否降级”“不方便透露级别”,却对“未升职”反复强调。这种选择性透明,就真的不能怪大众对你日日指摘了。
2. 逻辑鬼才:“调岗≠升职”的理论看似成立,但结合两年前通报中“严肃追责”的承诺,此刻的轻拿轻放反而坐实了“罚酒三杯”的猜测。有网友套用经典台词:“如果调岗有用的话,还要党纪国法干什么?”
为何公众不依不饶?
其实很简单,
当初通报说要处理责任人,如今涉事企业被顶格处罚,学校被追责,唯独江某某的处分成了“不能说的秘密”。这不禁让人怀疑:市场监管系统是否自带“护身符”?调查组两年前称要查清责任,如今却连降级都不敢公开,难免让人联想“水太深”。
若重大失职只需调岗了事,等于向全国公职人员释放危险信号——“犯错成本不过如此”。正如网友所言:“今天能指鼠为鸭,明天就敢指鹿为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