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的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正面临任期内最严峻的军事考验。刚刚过去的周末,美伊双方剑拔弩张的态势令中东局势骤然升温,地区国家普遍感受到超预期的战争风险。
当前局势呈现两个关键发展:
1.美国方面对伊朗发出双重威胁。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若谈判无果,美军将对伊朗实施大规模轰炸。"同时宣布将启动针对伊朗经济的"终极制裁"方案。
2.根据伊媒《德黑兰时报》发布文章称,部署在地下导弹城的"流星-3"中程弹道导弹已完成燃料加注,所有发射架进入待发状态。
据数据分析指出,伊朗地下导弹基地虽长期处于五角大楼卫星监控之下,伊朗官方也曾主动披露过多个地下武器库坐标。因此若美军真的发动打击,伊朗最可能的反制措施是在导弹基地遭摧毁前,实施饱和式导弹发射。经过多年发展,伊朗已具备对美国本土实施战略打击的能力。
当前核心问题在于:特朗普的威胁究竟是虚张声势还是动真格?多数分析认为前者可能性更大,主要基于两点判断:
首先,无论是拜登政府还是特朗普政府,均未将伊朗视为首要安全威胁。《华盛顿邮报》周日曝光的特朗普政府机密文件显示,特朗普执政期间曾向军方高层下发战略指导文件,该文件由国防部长赫格塞思签署,明确指出"中国才是美国最大的战略对手"。文件特别强调:"俄罗斯、伊朗、朝鲜等次级威胁应交由北约及地区盟友应对,美军需集中资源应对印太局势。"该战略若属实,意味着对伊朗动武将打乱美国全球布局。
其次,即便要对伊采取行动,美国完全可能怂恿以色列代劳。当前中东部署的两艘航母战斗群(包括从亚太紧急调动的"卡尔文森号")更可能为以色列提供战略掩护。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正面临国内持续的反政府示威,急需通过对外强硬转移矛盾。在此背景下,以色列总理很可能乐意通过军事行动转移国内矛盾,同时向美国纳投名状。值得注意的是,若冲突演变为以伊直接对抗,伊朗最高领袖的战略压力将显著减轻。毕竟,以色列的军事行动范围和影响力相对有限,伊朗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应对。
不过,伊朗方面也并未完全关闭对话渠道。伊朗总统办公室透露,虽然最高领袖否决了直接谈判方案,但已通过第三方斡旋启动间接谈判程序。伊朗温和派认为,借助国际调解或许能为紧张局势找到降温通道。这也表明,伊朗并不希望与美国彻底走向战争,而是希望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争端。
美国将“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调往中东,这一举动无疑给中东局势增添了更多不确定性。但这场牵动全球的地缘博弈最终将如何收场,是走向战争还是回归谈判桌,值得国际社会持续关注。希望美伊双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对此,大家怎么看呢?欢迎留言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