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特朗普怒了,对象竟然是俄总统普京,但话音刚落,王毅外长就到了俄罗斯,这是要找我们帮忙?
(特朗普首次对普京“发怒”)
美总统特朗普对普京质疑乌总统泽连斯基领导能力,感到很生气和愤怒。此番言论与之前他对普京的态度大相径庭,特朗普想干什么?
在3月18日的电话交谈中,特朗普和普京长时间“心灵交流”。虽然双方就多个议题达成一致,但普京却对全面停火三十天的提议果断拒绝,这让特朗普颇为尴尬,毕竟他以谈判高手自居,但面对普京这样的强硬派,似乎也难以讨得便宜。
(特朗普曾在美俄通话中让步)
回顾此次交锋,特朗普在多方面做出了让步,尤其在停火问题上,他显然没有得到理想的答复。尽管他用积极口吻,描述此次通话成果,甚至强调自己促成了“俄方暂停对乌克兰能源设施的袭击”,但事实上,这种乐观的表态背后,更多的是无奈与让步。
如今的特朗普不仅“生气”,还威胁“对所有俄罗斯石油征收25%至50%的二级关税”,这真能威胁到普京吗?
对于依赖石油出口的俄罗斯而言,这一措施压力很大。但从经济角度分析,美国实施这样的高额关税将直接影响全球石油市场,进而推高油价。这不仅会对俄罗斯造成经济打击,也可能对本国经济造成反噬,特别是考虑到美国消费者对油价波动的敏感性。
(美国对俄石油加税是“双刃剑”)
并且长期来看,可能导致全球能源供需格局的调整,使得一些国家在能源政策上寻求去美元化的新途径。
可是明知“山有虎”,特朗普为何“偏向虎山行”?
他可能有三点考虑。第一,维护美国外交立场。特朗普虽希望推动俄乌停火,但作为美国总统,他仍需公开支持乌克兰的“主权”立场。普京质疑泽连斯基的合法性,可能被视为削弱美国支持的基辅政权,特朗普必须表态反对。
(特朗普曾和泽连斯基会面)
第二,施压普京加速停火谈判。特朗普近期频繁推动俄乌和谈,但普京的言论可能被解读为“破坏谈判”,特朗普的愤怒意在警告俄方不要阻碍其斡旋努力。
第三,对国内政治走向的考量。美国会内仍有强硬派要求继续援乌,特朗普需要展现对乌“支持”以避免被批评“亲俄”。同时,他可能借此向选民展示“强势领导人”形象,尤其在2028年大选前。
这里有个题外话,特朗普已经放话称,关于他希望有第三个总统任期的说法,并不是在开玩笑,所以可以想象,特朗普如今做的一切,很可能是为了“再当一届总统”。
在特朗普表态后,俄罗斯还没有回应,但这并不代表俄方会忍气吞声。未来俄罗斯可能会这做:
(俄罗斯有不少对美反制手段)
首先,淡化矛盾,维持谈判窗口。普京可重申“愿通过外交解决冲突”,避免直接激化与特朗普的矛盾。俄方已表示对停火谈判“谨慎乐观”,这一态度可延续。
其次,利用能源杠杆反制。若美国实施石油关税,俄罗斯可威胁减少对全球市场供应,推高油价,加剧美国通胀压力。俄方还可加速与印度、中国等国的能源合作,削弱美制裁效果。
第三,直接釜底抽薪,分化美乌关系。普京可继续质疑泽连斯基政府的“合法”,同时暗示愿与“更务实”的乌克兰领导人谈判,削弱西方团结。
最后一点,就是继续强化与中国、伊朗等国的合作。此举的意义在于,能通过深化与反美阵营的经济、军事合作,降低对西方体系的依赖,增强抗压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果然没让人失望,就特朗普表态的第二天。王毅外长应俄外长拉夫罗夫邀请,对俄进行访问。
(王毅外长和俄外长拉夫罗夫)
从今年开年以来中俄的互动来看,每个月都有沟通,1月和2月,中俄高层都进行了通话。2月的时候,中俄外长则在金砖外长会上碰了头,并且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还来了北京一趟。
这说明什么?中俄关系发展的成熟和稳健,而这次恰好是特朗普对普京“发火”后,王毅外长被邀请访俄,说明俄方很可能会就此事,和中方针对乌克兰问题进行对表。
当然,这可能不是最重要的目的,之前拉夫罗夫曾表示,中方高层可能会在5月访俄,普京则是在8月底后访华,所以这次王毅外长赴俄,或许是就相关问题“打前站”。
因此这样来看,俄罗斯“反击美方”的手段不少,可能并不需要过多费心,但和中方发展关系,则是被俄方列为了关键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