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据环球网报道,外交部边界与海洋事务司司长洪亮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秘戴国澜,于北京共同主持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 33 次会议。此次会议的召开,瞬间吸引全球目光,也让中印局势再成焦点,中印关系走向,正悄然生变。
莫迪(资料图)
近期,莫迪总理对中印关系表态频繁。在做客莱克斯・弗里德曼播客节目时,他强调两国历史渊源深厚,应通过对话解决问题,还希望中印保持 “健康且自然” 的竞争,确保分歧不升级为争端 。此前,2024 年 4 月,莫迪在接受美国《新闻周刊》专访时,就表明印中需解决边境问题,以克服双边关系干扰;同年 10 月中印领导人喀山会见后,莫迪在社交媒体表示,印中关系对两国人民及地区、全球和平稳定意义重大。
回顾往昔,中印关系曾有 “龙象共舞” 的美好期许。经贸领域,双方曾频繁往来,大量中国商品进入印度市场,印度特色产品也在中国收获诸多消费者青睐,双方在信息技术等产业合作紧密。但 2020 年边境冲突,如一道裂痕,让双边关系陷入紧张,边境局势一度剑拔弩张,两国经贸、人文交流等均受冲击,互信基础动摇。
莫迪(资料图)
印度 “印度制造” 计划的受挫,也是当下局势变化的一大背景。2020 年,莫迪政府推出规模达 230 亿美元的 “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期望借此推动 14 个领域制造业企业在印度国内扩大生产,以取代 “中国制造” 。但现实却给印度沉重一击,路透社援引 4 名印度政府官员消息爆料,该计划 4 年努力付诸东流,未能实现目标,且不再延期。这一失败,让印度意识到仅靠自身或西方,难以实现工业振兴。
在这样的形势下,印度态度出现转变。印度外长苏杰生近期表示,在可预见未来,印中虽有问题,但能以和平方式解决,印方提出分歧不应演变为争端,竞争不应变成冲突 。《新印度快报》报道,苏杰生还称自去年 10 月以来,两国关系改善,双方正努力修复 2020 年事件造成的损伤。
此次中印边境事务磋商和协调工作机制第 33 次会议,双方外交、国防、内政、移民等多部门代表参会,以积极、建设性和前瞻性态度,就划界谈判、边境管控、机制建设、跨境交流合作等达成的共识全面深入交换意见,还同意采取切实有效措施维护中印边境地区和平安宁 。国防部新闻局局长、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吴谦大校也指出,中国军队愿与印方一道,落实边境问题解决方案,为两国两军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莫迪(资料图)
从国际环境看,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地区冲突时有发生,全球经济复苏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中印作为亚洲大国,携手合作,对地区稳定、世界和平意义非凡。且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影响力提升,中印合作也符合广大发展中国家共同期待。
但中印关系改善之路,并非一马平川。过去几年,印度以 “国家安全” 为由,封杀 300 多款中国 App,扣押小米 48 亿元资产,对在印中企高管签证设置重重障碍 。如今印度虽有改善关系表态,实际行动却仍显迟疑,在经贸限制、边境开发巡查等方面,仍未完全改变原有做法。
中印谈判桌前,莫迪政府态度转变,释放强烈信号。但要让中印关系重回正轨,实现 “龙象共舞” 美好愿景,印方需拿出更多实际行动,摒弃过往不当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共同为两国 28 亿多人民福祉、为地区与世界和平稳定繁荣而努力。未来中印关系走向,全球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