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宇、蓝阳丰
3月29日,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安溪畲族乡召开的一场新闻发布会,揭开了这个人口不足三千的“小乡镇”如何以“千万工程”为笔,在33.5平方公里的山水间绘就共富图景。
安溪畲族乡位于云和县城以南7.5公里,群山环抱间,户籍人口仅2609人。这个民族乡镇凭借“千万工程”和“乡村运营”的巧思,蹚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的共富新路——2024年,全乡3个行政村集体总收入突破410万元,村民人均月增收超3000元。藏在深山的梯田、竹林,甚至老宅,都成了“流量密码”。
“以前村里年轻人往外跑,现在不少人都回来了!”村民蓝大姐一边忙着打包麻糍,一边笑着说。她的转变,源于安溪畲族乡的一场“资源唤醒计划”——2024年,乡里引入专业运营团队,将闲置农房改造成研学工坊,废弃仓库变身“时光隧道”书吧,山间的野生箬叶更被开发成“共富工坊”的原料。一年间,全乡盘活闲置资产2处,开发出雪梨酒、黄粿等6大农创产品,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超14%。
在黄处畲寨,一场“儿童文学+畲族文化”的融合试验正开花结果。2024年,省文化特派员徐达带领30多名孩子排演实景儿童剧《守护云和雪梨村》。如今,村口的儿童文学交流中心、畲族服饰旅拍基地成了网红打卡点,村民老雷感慨:“以前觉得文化是‘虚’的,现在它真能换来真金白银!”
除了深耕文化产业特色外,安溪乡建立引育专业人才机制,完善利益共享机制。推出“新乡人”“原乡人”“归乡人”三乡人引育计划,通过创业补贴、技能培训、校地合作等政策,一年内吸引5名高校毕业生扎根,新增2支农创客团队。曾经“藏在深闺”的云和雪梨,如今年销售额突破30万元。乡里还与丽水学院合作开设电商直播课,培养出首批“雪梨带货达人”。
安溪乡的振兴之路,还藏着“抱团发展”的智慧。2024年,乡里打破村域界限,将安溪、下武、黄处三村组成“耘梦畲乡”共富片区,整合土地、农房与文旅资源,推出红色研学、康养度假等5条精品线路。2024年国庆期间,串联三村的“亲子定向赛”吸引150余个家庭参与,市集上的畲族手工艺品半天售罄。
这种“组团思维”同样惠及民生服务。针对山区留守老人,乡里推出“红色代办+延时服务”,将便民服务半径缩短至500米;新建3个共享澡堂、实现长者送餐全覆盖,老人们直呼“比城里还方便”。
站在新的起点,安溪畲族乡有了更大胆的规划:年内将推进黄处村露营基地、严山村红色研学综合体建设,打造“战斗黄家地,忠勇严山村”红色文化线路;依托千亩箬叶林,建设“一叶香”共富工坊示范点;深化与浙江师范大学的合作,让更多儿童文学IP在这里落地生根。
“乡村振兴不是‘复制粘贴’,而是找到属于自己的DNA。”安溪乡党委书记说。从“靠山吃山”到“运营山水”,这个浙南畲乡正用一场生动的实践证明:小乡镇,亦能蹚出共富大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