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菠萝
大家或许还记得几年前的魏则西事件,它揭开了莆田系的冰山一角,但其实在全世界任何国家,针对癌症患者的骗局都特别多。为了活下来,患者和家属几乎愿意相信任何事情。最近《纽约时报》报道的一个故事,又让我认识到了一种的骗局:洗血疗法。
这件事儿也再次证明,无论赚了多少钱,死了多少人,骗子从来不觉得自己是骗子。
(一)
2024年初,在美国的社交媒体里,开始流传出一种叫“安提瓜疗法”的东西,说对晚期癌症有奇效,一下子就吸引了患者的目光。这个疗法一个疗程的费用高达4.5万美元,也就是超过30万人民币,任何保险都不能报销。安提瓜不过是美国南边加勒比海上的一个小岛国,人口只有10万,这里能有啥抗癌的高科技?
确实,安提瓜没有高科技,但美国的富豪有!这个疗法背后的公司叫ExThera,合伙人是美国亿万富翁艾伦·夸沙。在宣传册里,他们号称是从军方获得的这种神奇的血液过滤器,能从患者血液中捕获转移出来的癌细胞,也就是“循环肿瘤细胞”。通过滤掉这些潜伏在血液中的散兵游勇,就能让患者减少复发。如果反复定期过滤,甚至能实现治愈!
至于为什么要把公司开到安提瓜,原因也很简单,美国审批流程太复杂,患者等不起,他们想尽快帮助更多人。
普通人肯定会觉得很有猫腻,但对癌症晚期患者和家属来说,这就像一根救命稻草,很有诱惑力。
美国的金姆·哈德洛女士就被这个广告深深吸引了。她丈夫戴维·哈德洛几个月前刚被诊断出晚期食管癌,癌细胞已经扩散。医生暗示剩下的日子或许不多了,但她不想放弃。所以,当听到另一个患者家属提起“安提瓜疗法”时,她就开始到处打听,最终联系到了 ExThera 公司的首席医生,对方热情地介绍了这项技术取得的惊人研究结果:仅用血液过滤,不用化疗和放疗,就有人肿瘤显著缩小。在克罗地亚的一项研究里,有三名晚期患者已经完全康复,有一名无法手术的结肠癌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已经去训练跑马拉松。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治疗能超过这种效果。”电话那头的医生言之凿凿地说。
金姆很兴奋,但为了保险起见,她还联系到了一位当地的美国医生,他已经推荐过病人去接受“安提瓜疗法”。这位医生告诉她,去接受了洗血过滤治疗的几名患者都表示“感觉超级好”。他还看到过一位肺癌患者的CT结果,肿瘤在3周内就缩小了80%!
“如果这是真的,”这位医生在电话里对金姆说,“这将是肿瘤学史上最令人兴奋的突破。”
看到连美国医生都这样说,金姆和丈夫心中都燃起希望的火焰:一定要去试试!
在缴纳了4.5万美金后,他们很快就来到了安提瓜。即使是2月份,这里天气依然闷热,街头人声嘈杂。当他们满怀希望走进那家诊所的时候,却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医疗圣地”相距甚远:简陋的小楼、陈旧的设备、连防感染措施都没有的病房,都让人打心底感到不安。
进行安提瓜疗法的诊所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金姆曾在美国做过护士,对医疗流程很熟悉。只是短短时间,她就发现了这个诊所里频频出现的小纰漏:护士不给剪纱布的剪刀消毒,抽完血后随手就把物品丢到一旁,有护士进病房前不洗手,只在衣服上擦两把了事……
这些显然都是非常不好的信号,但对丈夫活下去的渴望,以及已经付出的成本和代价,让她选择心存侥幸,对这些都视而不见。她给丈夫说:“既然已经来到这里了,那就别往坏处想。”
其实,这句话更是说给自己听的。
(二)
他们办理好诊所的手续后,很快就开始了第一疗程的洗血计划。一个疗程,要连洗三次。
万万没想到,洗血过滤的过程远比预想中要痛苦。
每次,医生首先要在戴维的锁骨下方或腹股沟处切开一个口子,插入透析导管。由于当地医疗影像设备不行,医生都是直接凭手感下刀。更糟糕的是,由于护士水平不行,操作生疏,导管经常抽不出血,需要反复调换位置,戴维脸色苍白,金姆从没看过丈夫那么痛,喊得那么惨过。
插好管就进入了“洗血过滤环节”,透析机缓缓把戴维的血吸进透明滤筒,里面装了上千万颗特制的微珠,据说能像磁铁一样把循环肿瘤细胞“吸走”,剩下的血再送回到体内。虽然满怀希望,但每次洗血结束后,戴维都看起来都比之前更疲惫。
戴维接受洗血过滤的仪器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等第一个疗程结束,两口子回到了美国家里。但很快,种种迹象就表明戴维的癌症正在加速扩散。
血液中的肿瘤标记物水平比之前翻了六倍,而戴维的背上冒出了一个难看的肿块,不久后,耳朵上、头皮上又接连长出了新肿瘤。戴维还出现了呼吸困难。到急诊检查发现肺部积液严重,医生从他肺部放出了一升多红棕色的液体。
金姆担心丈夫的情况,打电话给ExThera公司的医生寻求建议。对方告诉他,做完洗血治疗后感觉更糟是个好迹象!因为这说明他“产生了很强的免疫激活反应”。
当她问是否应该做点化疗来控制肿瘤进展的时候,对方说最好不要,因为化疗会削弱免疫系统,与过滤器的治疗原理冲突。
医生还神秘兮兮地告诉金姆一件“绝对不能对外说”的消息:有英国医生联系她,说想用这款过滤器为凯瑟琳王妃治病,因为王妃得了结肠癌。
这当然是纯属瞎编,无稽之谈。但在当时,金姆大脑已经无法思考,并不想去求实,而是愿意相信任何“积极的信息”。
就这样,虽然第一次治疗没有取得想象中的效果,但金姆觉得,可能要多洗几次才会看到效果。所以不久,他们就决定再次飞往安提瓜做新一轮洗血。这时候,戴维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
身体越来越虚弱的戴维
图片来源:New York Times
4月7号,他们到了诊所,很快就开始了第二轮的洗血。这次情况依然糟糕,到第二次过滤时,戴维突然脉搏飙升,开始急促喘息,检查显示他血液指标极低。护士们赶紧手忙脚乱把他转到重症监护室,医生给他输了血,但呼吸状况没有得到显著改善,他在监护室里勉强维持。
4月8号,医生告诉金姆,她丈夫正在走向生命的终点,让他们考虑尽快回美国。
金姆万万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为了不让丈夫客死他乡,她只能开始寻找回国途径。由于戴维身体情况无法乘坐普通的商业飞机,金姆万般无奈之下,只能想办法私人包机回国。但就算她愿意付钱,听到情况这么严重,前面找的三个飞行员都不肯接单,直到第四个才肯在他们带好足够多氧气罐的情况下起飞。
4月9号,她们登上了回美国的飞机。高压氧气罐里不断流出的氧气,仿佛象征着他们为延续生命所做的一切努力。
4月10号凌晨2点,载着俩人的私人飞机终于在佛罗里达一处机场降落。金姆在机场附近租了辆车,直接把戴维送到当地最好医院的急诊室,她知道医院不能拒收急诊患者。医生及时为戴维抽了胸膜积液,暂时帮他缓解了呼吸困难。但坏消息是,他肝上、肾上腺、骨骼乃至软组织的各处肿瘤都在生长、扩散。除提供临终关怀外,医生已经无能为力。
4月16号,金姆把戴维接回了老家,让他能和家人一起度过生命最后一段时光。两天后,戴维去世。
(三)
接受“安提瓜疗法”的人,并不只有戴维一人。
金姆在网上有个群,里面都是癌症患者的家属,都是女性,她们戏称自己为“癌症妻子俱乐部”。她们会在群里交流给丈夫治病的心得,包括各种医学进展以及听来的各种偏方。“安提瓜疗法”就是其中的一种。
最终,除了金姆和戴维一家,还有两个经济条件好的家庭也同时来到了安提瓜,都缴纳了4.5万美金后,开始了洗血疗法。这两位患者一个叫约翰,一个叫布莱恩,都得了晚期直肠癌,癌细胞已经转移。这三个家庭的几个人本来素未谋面,最终却因为渴望奇迹,都不远千里,来到了同一个诊所。
约翰的过滤治疗也很不顺,放置透析导管的那条静脉里形成了血栓,同时出现肿瘤溶解综合征:肿瘤细胞大量崩解,释放的化学物质迅速涌入血液,超过身体的代谢和排出能力。最终,他在4月24号去世——只比戴维晚6天。
而布莱恩相对要幸运一点,至少完成了三次洗血,而且刚开始他自我感觉还有点好转。但不久,他的肿瘤指标就又飙升到治疗前的五倍,肝脏转移灶也在扩散,最终还是又回到了高剂量化疗。
除了他们几位,至少还有另外四名患者在接受“安提瓜疗法”后去世。
金姆说,虽然她不确定洗血是否加速了她丈夫的去世,但当她如今回头看,安提瓜公司宣传的神奇疗效对癌症末期患者和家人就像毒品一般,让她上瘾。“我觉得自己被这些人彻底骗了!”
她现在能做的,只剩下将自己的真实经历告诉更多人,让想要抓住救命稻草的病友们更谨慎看待这些“海外神奇疗法”。她希望不再有人重蹈他们的覆辙。
(四)
尽管近几十年医学在很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但当癌症到了最晚期,可供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依然有限。面对严峻的死亡威胁,很多人会愿意尝试任何有希望的治疗。各国都有大量“非主流疗法”盛行,就是利用了大家的绝望心理。
有人给患者注射未经证实的干细胞或免疫细胞,号称是新型细胞疗法;有人声称自己有一台机器,可以通过恢复细胞平衡来治愈癌症。这些疗法共同特点是都没有靠谱数据,没有获批上市,但往往收费昂贵。除了多骗钱,更是利用了大家“贵的就是好的”的心理。
10万块一次的抗癌疗法,远比1百块一次的看起来像真的。
后来调查发现,“安提瓜疗法”诊所大肆宣传的克罗地亚研究,只不过是一个毫无影响力的冷门杂志《Blood Purification》上的一个特别短的论文,记录了10位接受过滤治疗的患者,说血液中肿瘤细胞数量有所下降,但肿瘤症状是否有好转,患者是否还活着,只字未提。
至于号称的三人痊愈,一人还去跑马拉松的案例,根本找不到任何证据。
当初那个信誓旦旦给金姆推荐“安提瓜疗法”,说去过的患者感觉都很好,还看到过一位肺癌患者3周内肿瘤缩小了80%的那个美国医生呢?
现在也完全改口了!
他说不推荐患者去治疗,因为没看到有人出现任何好转迹象。
几位患者接连离世,并没有影响安提瓜洗血疗法的运作。推销这个疗法的人,并没有受到什么惩罚,也完全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任何事情。
戴维等人去世后,媒体去采访他的主治医生,得到的回答依然是:“我对诊所提供的高水平医疗质量非常自信。” 公司则发表声明说,“诊所安全且运转良好”。
他们在仓库中囤了几千个过滤器,继续对外宣传说他们可以为癌症患者做血液过滤。
而新一批的癌症患者,在网络上看到广告或被熟人介绍,又抱着对生的渴望和期待,从世界各地踏上了这座小岛。
参考文献:
1.https://www.nytimes.com/2025/01/23/business/exthera-cancer-blood-filtering-device.html
2.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blog-post/killing-cancer-patients-once-payments-cl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