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不易,请随手关注赞赏!

作者:毅品文团队毅叔,欢迎转发!

上午刚下飞机的法国外交部长巴罗,下午就在北京发表了一场引发国际舆论热议的公开演讲。他强调,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复杂多变的当下,法中两国需要构建“强大的伙伴关系”

这句话一出,现场不少西方记者都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甚至有人私下嘀咕,这听起来更像是巴罗部长在美国访问期间会说的话。



要知道,就在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访美时,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高调宣称“法国是美国最古老的盟友”,但法方并未对此做出同等力度的回应。

而根据现场消息,巴罗部长在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会谈时就坦诚地指出,面对当前国际局势中日益增多的不确定性和抬头的地方保护主义,法中两国必须进一步“加强战略协调”,以负责任的大国姿态,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值得注意的是,“战略协调”这四个字,在以往的语境中,更多地出现在中俄双边关系中。法国外长如此表态,其背后深意引人深思。也难怪法新社在随后的深度分析报道中指出,巴罗此行很可能成为“改变欧洲乃至世界格局”的关键外交事件。

那么,究竟是什么促使法国在外交政策上做出如此引人注目的转变呢?我们认为,近年来发生的两件大事——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和持续升级的俄乌冲突,是重要的催化剂。



首先,近年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推行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对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盟友也毫不手软。例如,美国此前曾对欧盟的钢铁和铝制品加征关税,甚至威胁对欧洲的汽车产业采取类似措施。这些举动无疑直接损害了法国和欧盟的经济利益,让欧洲国家切身体会到了“盟友”关系并非牢不可破。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持续,欧洲努力摆脱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背景下,为了确保经济的真正复苏和多元化发展,加强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拓展更广阔的市场,成为了欧盟,特别是法国的重要选择。

根据欧盟统计局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欧盟与中国的贸易额再创新高,中国继续保持欧盟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这充分说明,在当前的全球经济格局下,中欧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互利共赢是双方的主旋律。

此外,在代表未来科技发展方向的人工智能领域,欧洲也面临着被中美两国拉开差距的风险。《2024全球人工智能指数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科研产出和应用普及方面均处于领先地位,而欧洲整体表现相对滞后。为了不在未来的科技竞争中掉队,法国自然希望能够与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合作,共享发展机遇。



其次,美国在处理俄乌冲突问题上的态度,也让欧洲,特别是法国感到不安。尽管美国是乌克兰重要的军事援助国,但其与俄罗斯之间的互动也时常引发欧洲盟友的疑虑。近期,关于美国可能绕开欧洲,单独与俄罗斯就乌克兰问题进行谈判的消息甚嚣尘上,这无疑让一直希望在欧洲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法国感到被边缘化。

虽然目前美俄之间的谈判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但这已经暴露出美国在处理国际事务时,有时会优先考虑自身利益,而忽略盟友关切。面对这种情况,法国认为欧洲需要发出自己的声音,争取在未来的和平进程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然而,美国政府似乎并未改变其“拒绝欧洲上桌”的政策,这使得法国和欧盟不得不将目光转向东方,寻求新的战略伙伴。



如果法国真的像其公开表态那样,致力于与中国建立“强大的伙伴关系”,那么这无疑将对当前的国际和欧洲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美国、俄罗斯以及其他主要国家,势必会对巴罗的此次中国之行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解读,以判断这一新的动向将如何影响未来的国际关系走向。

总而言之,法国外长此次访华的表态,以及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法国外交政策的转变,是当前复杂国际形势下各国战略调整的一个缩影。在全球性挑战日益增多的今天,加强对话与合作,构建更加平衡和稳定的国际关系,符合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法国与中国能否真正建立起“强大的伙伴关系”,让我们拭目以待。喜欢本文的朋友还请多多分享转发,大家有什么有趣见解,欢迎订阅本号并在下方留言讨论!(本文为毅叔说世界系列,感兴趣的朋友,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战争史,收看全部毅叔说世界系列原创文章)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