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红星新闻报道,有报道披露,现任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金)”)总统费利克斯·齐塞克迪曾在今年2月致信特朗普,希望在平定反政府武装“M23运动”的过程中获得美国的军事支持。作为交换条件,齐塞克迪提议美国将获得刚果(金)的关键矿产,这将“有助于美国在航空航天、汽车、数据中心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全球竞争力。”齐塞克迪的发言人也证实了这一报道的真实性,但未透露信件的具体细节。



刚果(金)矿山(资料图)

近期,刚果(金)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M23运动”激烈战斗,M23运动摧枯拉朽占领了刚果(金)东部大片领土。而刚果(金)政府指责卢旺达在支持M23运动,只不过卢旺达对此予以否认。双方从1月23日开打,M23运动打了3个小时就拿下对方的司令部,之后几十公里的急行军插入,刚果金刚组织的防线立刻被撕裂,丢掉大片东部领土,节节败退。此时,刚果金想着让美国参与,但这无异于引狼入室。

刚果(金)未开发矿产估值达24万亿美元,全球71%的钴、大量铜锂资源在此。M23占领区恰是矿产核心带,美企若接手将冲击现有供应链格局。中国企业在刚果(金)掌控70%钴产量,若美企借协议重返(如自由港麦克莫兰),中资主导地位或遭瓦解。美媒分析,美军直接参战可能激化与卢旺达矛盾。齐塞克迪被批“用主权换安全”,反对派指责其牺牲国民资源,而支持者认为只有美军介入才能终结十年动乱。



刚果(金)战乱(资料图)

相比之下,中国模式形成鲜明对比。在过去20年里,中企通过基建投资和雇佣本地劳工建立了一定程度上的互信关系。但是最近情况发生变化:齐塞克迪开始推动去中国化,不惜采取强索股权和默许暴徒袭击中企这样的激烈举措。这背后有西方煽动的影子,资源民族主义的概念被包装得如此华丽,却忽略了实际操作中的风险和代价。而讽刺的是,美国自身项目却因资金短缺频频烂尾,用行动证明其双标态度。

金融界消息,有投资者在互动平台向腾远钴业提问:近日,刚果将实施4个月的钴产品出口管制,请问公司在刚果的子公司生产的钴产品,在管制期间子公司发往国内的钴产品是按出口算还是按公司内部物资调拨算,也就是往国内母公司发钴产品是否受到出口管制限制?公司回答表示:刚果金政府出台政策,暂时中止刚果金钴出口4个月,在三个月内对该措施进行评估,并在评估结束后做出新的决定。



美国在非洲的军事基地(资料图)

刚果(金)危机的未来走向,充满了不确定性。美国是否会接受刚果(金)的提议?如果协议达成,美国将如何干预刚果(金)的内政?这将对刚果(金)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地区安全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这场危机也反映出非洲大陆面临的复杂挑战。贫困、冲突、腐败以及对资源的争夺,都是非洲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而大国之间的博弈,更是加剧了这些挑战,使得非洲国家的命运更加扑朔迷离。

纽约大学高级研究员贾森·斯特恩斯指出,刚果(金)和平进程被多个相互交错的地区机制和国家主导,呈现出“多轨道、碎片化”的特征。关于如何整合“罗安达进程”和“内罗毕进程”,相关地区组织与刚果(金)政府之间存在明显分歧。在近日举行的东非共同体外长及防长联合会议上,刚果(金)和相关地区组织就合并后的“罗安达/内罗毕进程”提出不同的协调人人选。联合国一名高级官员表示,相关地区组织成员利益诉求不同、相互角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