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报道,马来西亚正计划加强对半导体的监管,目前该国正面临美国的压力,要求其阻止对人工智能(AI)发展至关重要的芯片流入中国。马来西亚投资部长扎夫尔(Zafrul Aziz)告诉《金融时报》,美国要求马来西亚密切追踪进入该国的高端英伟达芯片流向,因为美方怀疑许多芯片最终流入了中国,并声称这违反了美国的出口规定。马来西亚蓬勃发展的数据中心行业依赖于行业领军企业英伟达的芯片,他已与马来西亚数字部部长哥宾星(Gobind Singh Deo)共同成立了一个特别工作组,以加强行业监管。

英伟达新加坡分公司贡献了其全球销售额的18%,但实际落地该国的芯片不足1%。这种"开票地与目的地分离"的操作,让美国怀疑马来西亚正成为芯片转口的跳板。马来西亚南部,巨型数据中心的灯光彻夜通明。过去18个月,这里吸引了微软、字节跳动等企业超过250亿美元投资。低廉的电价、熟练的技术工人和毗邻新加坡的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但这种繁荣也让马来西亚陷入两难:既要维持与美国的贸易关系,又难以割舍中国市场的巨大需求。



芯片(资料图)

美国就是想控制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彻底不让中国拿到高端芯片。这不是单纯的商业竞争,而是关系到全球政治格局的大博弈。美国明白,谁掌握了最先进的半导体技术,谁就能掌控未来世界的技术话语权。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现在正在快速追赶,并且有可能在技术上超过美国。美国很紧张,如果中国掌握了最先进的人工智能芯片,尤其是像英伟达这种行业领头羊生产的GPU,那中国在未来军事、科技和经济等领域可能会有巨大突破,这会让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受到更大挑战。

回顾一番,美国之所以进一步加强压制,直接原因在于3月17日,一家马来西亚的本地公司供应美国服务器结果涉嫌欺诈,涉案金额高达3.9亿美元,算是金融大案。结果新加坡媒体将这个案件跟英伟达芯片还有中国公司DeepSeek联系在了一起,新加坡当局表示这些涉案服务器可能包含英伟达芯片,而且三名嫌疑人当中也有一位中国人。美国担心其中存在“非法芯片交易”,毕竟新加坡这边的英伟达销售额基本占据全球的四分之一,一旦出现问题,那美国对中国的芯片限制就成了笑话。



芯片(资料图)

美国的半导体封锁不仅加剧了中美科技竞争,还可能对全球芯片市场产生深远影响。一方面,中国加快国产化进程,推动技术自研,长期来看有望降低对美国芯片的依赖。另一方面,美国的做法也让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半导体产业发展面临困境,使其陷入美中竞争的尴尬境地。实际上,马来西亚政府已意识到这一问题。该国贸易部长扎夫尔表示,马来西亚的数据中心行业依赖英伟达芯片,不希望因美国压力影响正常商业运作。

值得一提的是,记者27日从西湖大学获悉,由该校孵化的西湖仪器(杭州)技术有限公司成功开发出12英寸碳化硅衬底自动化激光剥离技术,解决了12英寸及以上超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切片难题。与传统的硅材料相比,碳化硅具有更宽的禁带能隙以及更高的熔点、电子迁移率和热导率,可在高温、高电压条件下稳定工作,已成为新能源和半导体产业迭代升级的关键材料。西湖大学工学院讲席教授仇旻介绍,碳化硅行业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制造更大尺寸的碳化硅衬底材料.

西湖仪器的创始团队来自西湖大学纳米光子学与仪器技术实验室,多年来深耕于微纳光电子学领域,包括微纳加工技术及仪器装备、微纳光子理论及光电器件、面向智能应用的关键理论与技术等,为西湖仪器提供了强大的创新支撑和技术储备。西湖仪器以最快速度推出了“超大尺寸碳化硅衬底激光剥离技术”,率先解决了12英寸及更大尺寸的碳化硅衬底“切片”难题。该技术能够实现对碳化硅晶锭的精准定位、均匀加工、连续剥离,具有自动化、低损耗、高效率的特点.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