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法国总统马克龙表示,他已向美国总统特朗普表明,加征关税不是一个好主意。实施关税政策将破坏全球供应链,短期内会引发通胀并导致失业,这对美国和欧洲经济均无益处。若事态真的发展到这一步,欧洲必将采取对等反制措施以维护自身权益。欧洲不希望在关税问题上与美方对抗升级,而是希望双方重回谈判桌,最终达成取消关税的协议。为此,法国政府将与欧盟保持紧密协作,对受冲击的行业采取帮扶措施。希望特朗普政府能重新审视并撤销加征关税的决定。
美国宣布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引发欧洲汽车业的关切和担忧,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当地时间3月27日发布题为《美国对欧洲汽车征收关税:全球汽车贸易的倒退》的新闻稿。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主席表示,跨大西洋汽车供应链紧密相连,支撑着欧洲和北美数千家企业和就业岗位。保护主义关税可能会破坏这种长期的伙伴关系,扰乱商品流动,增加生产成本,最终推高汽车价格。美国对进口汽车加征25%关税是错误的,对每个人都有害,包括美国自己。
汽车(资料图)
法国欧洲和外交部长巴罗访华。此访是巴罗外长就任后首次访华。巴罗外长前往北京语言大学,向师生发表演讲,他强调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加强两国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巴罗外长来到有着深厚中法交流基础的北京语言大学,参观今年6月即将落成的中法人文交流空间、面向师生发表演讲。巴罗从两国交往的历史说起,强调两国关系的独特性和重要性。他表示,2025年两国合作有三个优先事项,即推动解决国际危机、开展人文交流和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法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乌克兰问题上展现出独特外交灵活性。巴罗此访或将传递欧洲对“政治解决”的期待,同时试探中国在战后重建中的角色定位。尽管中欧在乌克兰问题上的根本分歧难以弥合,但法国可能借由文化、教育交流淡化政治对立,为长期对话保留空间。所谓“制度性竞争”叙事在欧洲政商界仍有市场,法国学界对“一带一路”的疑虑、对华人社群的偏见尚未消散。巴罗需直面这些情绪,推动民间对话机制,避免战略误判。
巴罗(资料图)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到访北京前,还先去了一趟华盛顿,跟特朗普政府展开了贸易谈判,希望通过购买更多的美国商品、降低对美国的进口关税,来说服特朗普对欧洲盟友们“网开一面”。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在碰壁了之后,欧盟高官转头直奔北京,跟中方坐上了对话桌。就在3月27日,中方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了到访的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并且当即表示愿同欧方落实两国此前达成的重要共识,妥处贸易分歧、共同抵制单边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系。
在结束华盛顿的行程后,欧盟委员会负责贸易和经济安全等事务的委员谢夫乔维奇27日开启中国之行,这也是他就任后首次访华。法新社称,谢夫乔维奇此访正值美国政府即将对欧盟加征关税之际,欧盟希望访问有助于在全球贸易紧张局势下改善布鲁塞尔与北京的关系。据法新社报道,谢夫乔维奇将在北京停留两天。欧盟委员会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此次访问的目的是促进欧盟与中国之间更加平衡、合作的贸易关系,重点是互惠、透明和互利。”
谢夫乔维奇(资料图)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张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这一系列访问主要目的之一是寻求改善中欧之间的关系,为欧洲经济复苏寻求出路。最近几年,欧洲经济面临挑战,近期美国政府的关税威胁更是雪上加霜。张健认为,欧洲应该理性、客观看待世界,包括中欧关系,真正摆脱美国干扰,设立独立的对华政策,才能使中欧关系稳定、可预期。董一凡也表示,中国的对欧政策一直稳定、可预期,中欧关系的未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欧洲能否持有正确、理性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