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环球时报3月25日消息,美国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宣布对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的国家加征25%关税,这一被称为"二级制裁"的新政,直接剑指中国--这个长期占据委内瑞拉石油出口60%份额的战略伙伴。对此,中国方面迅速作出反应,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坚决反对",指责美国滥用单边制裁破坏国际秩序。这场看似突然的经济战,实则是美委关系二十年对抗的延续,更是中美全球战略竞争的重要缩影。
自查韦斯时代起,委内瑞拉就因石油资源与美国结下难解的梁子。美国通过制裁、扶持反对派、军事威胁等手段,试图推翻马杜罗政权。2024年9月发生的"猎鹰专机扣押事件",将这种对抗推向新高度。美国以违反制裁为由,在多米尼加扣押马杜罗专机,甚至动用战时法律驱逐委内瑞拉黑帮,这种超常规手段暴露了其对拉美后院的绝对控制欲。历史数据显示,美国对委内瑞拉的制裁已持续20年,累计实施超过3000项制裁措施,涉及能源、金融、贸易等多个领域。
尽管2022年曾短暂放松制裁,但2024年恢复制裁后,美国进一步收紧石油出口限制,试图切断马杜罗政府的经济命脉。作为全球最大石油进口国,中国自2009年起成为委内瑞拉最大债权国,累计投资超过600亿美元,换取每年约50万桶的石油供应。这种经济纽带不仅保障了中国能源安全,更成为中美博弈的重要筹码。美国此次关税新政,本质上是针对中国的"精准打击"。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从委内瑞拉进口石油占其总产量的62%,远超其他国家。美国试图通过经济胁迫,迫使中国减少甚至停止进口委石油,从而削弱马杜罗政权的财政基础。
这种"长臂管辖"策略,与美国在华为、TikTok事件中采取的手段如出一辙,凸显其"全政府遏制"战略的连贯性。美国的制裁新政正在重塑全球能源贸易版图。委内瑞拉近海油田探明储量达3030亿桶,占全球总量的17%,其石油出口对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至关重要。美国的关税威胁,可能迫使这些国家转向中东、非洲等替代市场,加剧全球能源供应链的碎片化。
对中国而言,应对策略可以多管齐下。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深化与拉美国家的能源合作,分散进口风险;另一方面,加快新能源技术研发,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更重要的是,中国需在国际舞台上强化"不干涉内政"原则,联合俄罗斯、印度等国构建多边反制裁机制,对冲美国单边主义压力。
委内瑞拉危机折射出中美在拉美的战略竞争进入新阶段。美国试图通过"印太+拉美"双轨战略,遏制中国影响力扩张;中国则依托经济合作与基础设施投资,逐步打破美国传统势力范围。历史经验表明,拉美国家对大国干预始终保持警惕。巴西、阿根廷等国已明确表示不选边站队,呼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这种中间路线,为中美提供了缓和矛盾的可能性。
然而,在美国国内政治极化加剧、中国崛起压力持续增大的背景下,双方在委内瑞拉问题上的对抗可能长期化。美国对委内瑞拉的新政,既是对中国的战略威慑,也是其全球霸权焦虑的集中体现。面对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国需要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坚决维护自身利益,又要避免陷入对抗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