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

人民网伦敦3月30日电 (记者许立群)3月29日,云南白族青年艺术家阿紫香的个展《景泰蓝·丝路鎏金》在伦敦开幕。此次展览不仅是以当代艺术手法展出的景泰蓝现代展,更是一次跨越数百年的崭新的文化对话。

展览以丝绸之路为灵感,展现了景泰蓝在文化交汇中的重要角色。展厅里,景泰蓝器物伫立于沙埋立柱之上,如同大漠中的烽燧,见证着文化的交汇;而散落的船只在风沙之间游移,隐喻着时间的流转。掐丝化作流线,釉彩映射时间,沙粒承载记忆,历史在此新生。

景泰蓝,学名“铜胎掐丝珐琅”,其制作过程复杂,主要工序包括前期设计、制胎、掐丝、点蓝、烧蓝、打磨和镀金。景泰蓝并非单纯指代某一色彩,而是中国独具特色且享有盛誉的金属工艺品类别之一。历史上,景泰蓝制品曾长期作为皇室御用之物,其设计繁复精美,质地贵重。明清时期,不论是工艺、造型还是色彩运用上,景泰蓝都达到了鼎盛。解放后,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景泰蓝开启了新的艺术生命。

据介绍,阿紫香是一位中国白族艺术家,师从工艺美术大师霍铁辉,专注于景泰蓝、雕塑、油画等多媒介创作。阿紫香的作品不仅传承了传统技法,也融入了现代设计理念和故乡语汇。作为云南大理凤羽的形象大使,阿紫香对家乡如数家珍。她介绍,凤羽在西汉时就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地,是滇西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也是徐霞客驻留最久的一个地方,现被列为云南省第一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古镇。她说,“小时候,我常常看到一些阿嬷做扎染,那些蓝色的纹路就像洱海的波浪,涟漪在白色的棉布上,这种蓝白相间的颜色对我有很大的冲击力,所以我把这种颜色运用到景泰蓝创作中,谱写我对家乡的记忆。”

本次展览还特别设置了互动工作坊,观众可以亲手体验掐丝、点蓝等工艺,让景泰蓝不再遥不可及,而成为可以感受、创造、交流的文化载体。

展览策展方TiTi.POEM 是一支年轻的团队,成员皆来自皇家艺术学院、中央圣马丁、格拉斯哥艺术学院等英国顶尖艺术院校,致力于推动艺术与文化的跨界融合。

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公使衔参赞李立言在开幕致辞中表示,文化艺术交流对于深化中英相互了解发挥着重要作用。他鼓励中国年轻艺术家们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成为连接中英两国人民的桥梁。


展厅一角。欧阳开宇摄


阿紫香与景泰蓝作品。欧阳开宇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