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2016年,在中国教育品牌“一土教育”的品牌会议中,作为创始人的李一诺接受了采访。
她有着相当丰富的国外留学和工作经验,如今回到中国,建设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是因为在中国本土教育中看到了许多缺陷和不足。
虽然个人的能力有限,她也想尽最大可能作出改善。
说起李一诺,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传奇女人,在受教育阶段,她的履历可谓是无比光辉。
保送清华,拿到国外留学的全额奖学金,学历和学识都让别人甘拜下风。
她曾担任过全球知名咨询公司麦肯锡的高层领导,也曾替世界首富比尔盖茨花钱。
她的故事,是由女性创造的成就,李一诺有着怎样的成长故事?现在,她又一手为自己创造了怎样的生活?
独立自强,目标明确
李一诺从小就是一个目标十分明确的姑娘,她母亲和外婆都有着共同的判断。
从这两位长辈的身上,她也看到了一个独立女性无法遮掩的光辉,她们是她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也是她永远的表率和榜样。
1978年,李一诺出生在山东济南,她的父母感情并不亲密,她也随时生活在家庭即将破裂的阴影当中。
可即便如此,在外婆和母亲两位女性长辈的影响下,她没有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反而建立起了积极的三观。
从外婆的身上,她真切体会到了“活到老学到老”这六个字。
外婆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小时候没有条件接受教育,就只能自己偷偷旁听。
幸好外婆天资聪颖,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动了长辈和老师,获得了和其他男孩子一样进入学堂的权利。
她这一生都在学习,年轻时为了事业而学习,始终在精进自己的能力。
退休之后,她又为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而学习,听音乐,画国画,练书法,外婆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而有趣。
外婆的生活方式,也深深感染着李一诺。
从母亲的身上,她看到了独立,看到了坚韧,看到了自强不息。
她父亲是一个并没有太多担当的普通男人,父母的共同话题很少,母亲也无法从父亲身上获得足够多的情绪价值。
在她12岁那年,父母正式离婚,她也跟着母亲搬进了一个小小的阁楼当中。
还记得那天,母亲用相当正式的语气告诉她,从今往后,她们母女二人可能会吃许多苦,但是无论如何,她们都不能选择放弃。
一个单亲妈妈,一边需要抚养自己年幼的孩子,一边需要在事业上迎头赶上,一定需要付出超出常人许多倍的努力。
好在,李一诺是个特别省心的女儿。
在妈妈忙着工作时,她会贴心地分担家务,有时还能帮妈妈解决一些基础问题,她的聪明和机灵,在此时已经显露出来。
在妈妈和外婆的身上,她看到了生活的更多可能性。
以前人们总说,女性应当为家庭服务,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中国社会中也根深蒂固。
但是李一诺却看到,女性在事业中有无限可能,有不输给任何男人的魄力和才华。
她的妈妈后来成为了企业的高层领导,成为受人尊敬的总工程师,也给女儿起到了表率作用。
在先天优势和家庭环境的双重加持之下,18岁的李一诺已经表现出超过同龄人的优秀。
高三那年,她也以年级第一的成绩成功被保送到清华大学,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考验,她不用参加,就已经赢在了起跑线上。
在进入大学前,她从来都是同龄人当中的佼佼者,可是进入大学后,身边的所有同学都是学神和学霸,她也深切体会到什么叫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周围的环境越是紧绷,背负的压力越是巨大,她越是拥有更大的动力,也越是刻苦和努力。
她没有忙着谈恋爱,没有忙着参加各种各样的娱乐活动,她几乎把自己所有的时间都花在了图书馆和自习室,也在朝着自己的未来方向而不断努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23岁的李一诺成功获得了美国加州大学的全额奖学金。
女儿即将独自一人远赴国外,妈妈自然有着万分的不舍,也自然会牵肠挂肚。
不过,她从来不愿意成为女儿成长路上的绊脚石,更不愿意束缚孩子的自由发展。
在国外几年里,李一诺的眼界得到了开拓,思维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她真正学会了独立生活和独立思考,也真正拥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
硕士留学期间,她意识到自己对社会实践更感兴趣,长时间留在学校深造学业,固然可以获得某一方面的发展,但那并不是她的追求。
2005年,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李一诺,刚从校园中走出,就向麦肯锡咨询公司投递了简历。
麦肯锡,这是一家企业咨询领域的龙头公司,这家公司的名字就是它屹立不倒的金字招牌 。
能够进入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天才,还是那些愿意付出百分之两百努力和汗水的天才。
虽然知道应聘的挑战性极大,但李一诺还是想要尽力尝试。
从最开始的笔试到无领导小组面试,再到复试和领导直接面试,李一诺过五关斩六将,终于拿到了麦肯锡公司发出的为数不多的offer。
在众多的员工当中,她是非常罕见的非专业对口人员,而且在工作的办公室里,她是唯一一个亚洲面孔。
众所周知,欧美国家的部分大型企业内部,种族文化氛围非常浓烈。
能够成为与众多白种人直接竞争的亚洲人士,这足以证明李一诺的优秀和非同凡响。
因为自己在专业基础上有所欠缺,所以进入公司后,她总是格外努力,格外拼命。
每天晚上十二点的办公室,有她的一盏灯亮着,每天早晨天不亮,她就会赶到办公室做表格,分析数据。
天道酬勤,这句话从来不是假话,勤能补拙,这句话也从来不是虚言,更何况,李一诺从来不是愚笨之人。
很快,她就成为了新一批入职员工当中的佼佼者。
追寻内心,从未停止
麦肯锡是一个企业文化非常复杂的公司,阶级斗争,种族冲突,性别歧视,种种不公平因素根深蒂固存在着。
从小就崇尚公平与正义的李一诺,自然看不惯这样的场面,她暂时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切,但她愿意朝着能够改变现状的方向努力。
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她也谈到过自己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那时候我对很多东西都看不惯,所以我就想,只有我成为了领导,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现有的局面才会根据我的心意来改变。就算是为了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我也得朝着高层奋斗。”
她是一个目标性和执行能力很强的人,一旦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她就可以付出一切去达到目的。
2011年,始终勤勉的李一诺成为了麦肯锡全球董事会的合伙人,她真正成为了规则的制定者,也能够按照自己的心意,规划业务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此时的她,已经成长为众多职业女性的楷模,不过面对大家的虚心求教,她却始终坚持着一个观点,那就是坚决不灌毒鸡汤。
所谓的成功学,所谓的职场打拼技巧,其实只是一些大而化之的套话。
每个人拥有不同的处境和个人特征,所以大家也需要根据自己的行为特质,养成一套专属的职场逻辑。
这一点,她只能提供底层参考,真正的建设,需要每个人自己的思考。
2015年,在高层打拼了四年多的李一诺,又有了新的目标。
这一年,她有幸和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先生见面,也了解到了对方的胸襟和格局。
比尔盖茨告诉她,自己的手下有一个慈善基金会,专门负责关注全世界范围内不平等的医疗卫生和教育问题。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在完成了发挥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任务后,自然而然会开始关注整个社会,会承担起属于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比尔盖茨基金会,做的正是一件这样的事。
他们关注着非洲等世界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疾病问题,关注着众多失学儿童,关注着因战争而流离失所的人群。
他们所做的事,除了在满足工作的需求之外,更会满足自我精神境界提升的需求,此时的李一诺认为,这也是她的需求。
所以她毅然决然放弃了年薪百万美元的高薪工作,放弃了好不容易打拼来的麦肯锡高层领导职位,放弃了自己积蓄的一切资源,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基金会。
从一个为自己赚钱的人,变成一个替世界首富花钱的人,身份和经历的转变,让李一诺无数次感叹命运的神奇。
当初的坚决奋斗,如今的决然退出,从始至终都是为了自己的初心和理想。
在人生打拼的道路上,那座处在李一诺前方的灯塔,始终十分明亮,指引着她前行。
随着基金会工作的开展,她也逐渐把自己的事业重心转回到国内。
国内社会存在着许多急需关注的社会问题,国内也存在着一大批等待帮助的弱势群体,这些人,这些事,都是李一诺工作的意义。
兼顾家庭,重视教育
李一诺是一位相当具有人生智慧的女性,她并不能算是完全意义上的事业女性,因为她同样非常重视自己的家庭。
她有着灵魂伴侣一般的丈夫,也有着三个活泼捣蛋的孩子。
他们总是能在她工作疲惫时,给予她莫大的能量,让她拥有重新出发的勇气。
选择从麦肯锡离职,加入比尔盖茨基金会时,她的丈夫给了她很多鼓励。
他认为,人在不同的阶段,肯定会有着不同的价值选择和取向。
在刚从学校毕业时,大多数人会选择高薪工作,因为经济利益是社会上存在的最普遍的利益。
但是在事业达到一定的成就后,人们会更加关注内心的需求,关注社会责任感和贡献,选择转型,也没什么值得指摘的地方。
正是因为获得了家人毫无保留地肯定和支持,李一诺才能十分果断选择人生不同的赛道,选择从美国回到国内。
回国后不久,她的大儿子就到了上学的年龄,当务之急,是为孩子寻找一个教育质量相对较高的学校。
在找学校和找老师的过程中,李一诺渐渐发现了中国教育存在的巨大问题。
大多数公立学校,确实能够培养出传统意义上的学霸,但是这些学霸大多因应试而生,综合素质和全面发展的能力相对较为欠缺。
这一点,她从前做学生时并没有深刻的认知,如今转换思维,站在家长的立场上看,才能看到巨大的漏洞。
而一些收费较高的私立学校,往往又过于注重现代化教育,忽视了对于学生传统文化的灌输和引导。
即便是在现代化学校上学,每一位学生最本质的身份也是中国人。
他们在接受西方教育的熏陶时,也应当明确中国文化的存在感。
一味崇洋媚外,也并不是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
如果找不到好的教育品牌,那么我何不选择按照自己的构思,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教育品牌呢?抱着这样的想法,李一诺开始了她在教育领域的深耕。
2016年,她创立了“一土教育”,当时她还在基金会中工作,所以只能抽出空余时间来完成教育品牌创办工作。
一直到2020年,她才选择从基金会辞职,全身心投入到教育品牌建设工作当中。
她认为,教育是一个民族最重要的领域,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希望,教育和国家的人才培养体系直接挂钩,也和国家的建设质量直接挂钩。
从环境的适应者,变成品牌规则的制定者,她又一次完成了身份上的转变。
在职场上的三次较大的变动,每一次都遵循着她的本心。
少女时期养成的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素质,始终影响着她的人生。
结语:
家庭教育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实在不容忽视。
虽然李一诺生活在一个破碎的家庭里,但她的外婆和她的母亲给予她的教育力量,足以令她终身受益。
在职场打拼之路上,她始终明确自己的目标,每一步都走得清晰明确。
她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赢家,拥有美满的家庭,拥有热爱的事业,还拥有不懈发展的动力和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