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票公益金持续注入全国社保基金助力筑牢民生之基
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支柱。福彩公益金始终肩负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社会承诺,持续为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注入力量。这一机制的运行,不仅体现了国家对民生福祉的高度重视,更彰显了全社会共建共享的发展理念。
共绘民生保障新图景
2000年,为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未雨绸缪,决定成立全国社保基金,同时设立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负责管理运营全国社保基金。
“全国社保基金是国家战略储备基金,肩负着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期社会保障支出的重要使命。”社保基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它的功能定位是补充和调剂社会保障支出,确保在未来财政压力加大的情况下,社会保障体系仍能稳健运行。”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指出,全国社保基金与社会保险基金在资金运作模式上存在明显区别。“社会保险基金主要依赖个人缴费和财政补贴,资金流动较为刚性,主要用于当期社保待遇的支付。而全国社保基金则是面向未来的战略储备基金,其核心任务是积累资金,并通过多元化投资实现保值增值,以在未来社保支出压力加大时提供财政缓冲。”
长期以来,全国社保基金始终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责任投资的理念,采用多元化投资策略,以提高整体回报率。截至2023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权益达2.65万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达到7.36%,显著高于同期CPI平均涨幅(约2.3%),实现了基金资产的保值增值。
社保基金的稳健运营,不仅意味着资金实现了持续增值,更在关键时刻发挥了重要的社会效益。2009年四川地震灾后重建时,全国社保基金迅速拨出6.80亿元工伤保险金补助,为灾区民众带去了及时的帮助。2020年,为了弥补部分地方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缺口,全国社保基金从收益中调拨500亿元专项资金,有力地支持了地方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维护了社会稳定。
彩票公益金的社会乘数效应
以福彩公益金为主要组成部分的中央彩票公益金多年来持续注入全国社保基金,为壮大我国养老财富储备、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社保基金理事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彩票公益金的注入,为社保基金的稳健发展提供了持续支持。这部分资金在基金总规模中占据重要比重。”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全国社保基金总权益中,彩票公益金贡献了4612.32亿元,占中央财政累计净拨入的40.39%。
2001年,国家调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将更多资金用于社会保障。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规范彩票管理的通知》,超过民政和体育部门使用基数的彩票公益金,大部分上交财政部,纳入全国社保基金。2006年,《财政部关于调整彩票公益金分配政策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分配比例,中央集中的彩票公益金按照60%用于全国社保基金,30%用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其余10%分别由民政部和国家体育总局安排使用。
彩票公益金对社保基金的支持,不仅是资金的补充,更是一种社会价值的放大。它通过制度性安排将社会闲散资金转化为长期稳定的民生保障资源,实现了“聚沙成塔”的规模效应。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机制激发了公众参与公益的热情。当人们意识到购买彩票既是娱乐消费,也是助力国家社会保障事业时,公益行为便成为一种自觉。这是“全民参与、全民受益”的良性循环。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彩票公益金广泛用于社会福利及社会公益事业,并通过持续注入全国社保基金,进一步夯实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资金来源基础。自2002年以来,彩票公益金持续稳定补充全国社保基金,并随着彩票发行规模的扩大而稳步增长。“十四五”期间,彩票公益金累计补充社保基金1024.09亿元,年均注入341.36亿元,为全国社保基金的长期稳健运营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央彩票公益金与社保基金的深度融合,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生动实践,也是全体人民携手向善的温暖见证。每一张彩票,都是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每一笔公益金,都在书写大爱无疆的篇章。
彩票公益金助力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让群众生活更多彩
云南怒江州,作为全国唯一的傈僳族自治州,曾深陷“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困境,许多贫困群众长期居住在高山峻岭、峡谷缝隙之间。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怒江州开展了大规模的易地扶贫搬迁行动,让10.2万贫困群众告别大山,进城入镇集中安置。
如今,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彩票公益金成为推动怒江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蓬勃发展的关键力量,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提升、文化教育发展以及特殊人群关怀等多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为安置点的稳定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的目标注入强大动力。
如何切实为安置区的老年人和儿童提供社会服务,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融入搬迁安置区生活、提升生活品质,成为了新时代的重点工作之一。
福贡县上帕镇泽福社区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居住着众多从大山深处搬迁而来的群众,随着社区的发展,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为了让老年人能够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养老服务,彩票公益金助力社区建设了居家养老服务中心。
上帕镇泽福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立足“惠民、便民、利民”宗旨,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了助餐、助洁、助医、助娱等多样化服务。服务中心内设有娱乐室、阅览室、休息室及卫生间等,各室窗明几净,阳光通透,还摆放着绿植,为老年人营造了舒适的环境。在这里,老人们可以相约下棋、看书、聊天、喝茶、跳舞,享受周到体贴的服务。社区还组建了老年协会、老年志愿服务队,由老党员牵头开展各类活动,并安排专人建立老人健康档案管理,以“社工+志愿者+邻里帮”的模式为社区老人开展服务,满足老年人自娱自乐的生活需求。
为做好全州辖区内孤弃儿童的接收、养育、送养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服务等工作,怒江州儿童福利院于2022年3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孤弃儿童提供一个温暖的家。在福利院发展过程中,各级彩票公益金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2-2024年,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下达40万元,用于福利院的维修维护、设备采购和医疗物资采购;省级彩票公益金下达256万元,用于采购康复设施设备以及档案室改造;州级彩票公益金补助儿童福利院项目资金73万元,用于儿童福利院安置生活补助、购买社工服务、院内维修维护和设施设备采购等。
在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福利院得以为儿童提供了更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怒江州儿童福利院工作人员刘建琴说:“通过使用公益金购买社工服务,丰富了儿童的在院生活,加强了儿童的假期陪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儿童体会到陪伴的温暖。通过康复器材的购置及使用,为残疾儿童提供更专业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减轻了他们因疾病带来的痛苦,尽可能地让他们享受正常生活。”
通过持续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养老和儿童服务设施的建设以及加强易地搬迁安置点托幼机构的建设,怒江州不仅帮助搬迁群众更好地适应新环境、融入新社区、乐享新家园,更为外出务工群众解决了“一老一小”后顾之忧,让他们真正“顾得上家、挣得了钱”。
在文化教育发展领域,彩票公益金为怒江州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为农村孩子打开了一扇通往多元知识和兴趣培养的大门。
泸水市格力小学便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作为一所位于搬迁安置点的学校,学校乡村少年宫建设项目在彩票公益金的助力下开展得有声有色。秉持“尊重个性,培养全面,发挥特长”的理念,学校致力于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社团活动,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学校把原有的艺体兴趣小组和少年宫社团进行有机整合,开设了绘画、书法、声乐、合唱、篮球、乒乓球、足球、经典诵读等多达27个社团,涵盖了艺术、体育、文学等多个领域,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发展空间。
泸水市上江镇中心完小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项目同样在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按照“既注重发挥教师特长,又注重学生兴趣”的原则进行项目设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活动项目,努力为学生打造一个充满活力和乐趣的学习与成长环境。此外,学校还注重挖掘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将民族舞蹈、民间手工艺、国画等特色项目融入到少年宫活动中,让学生在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增强对家乡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彩票公益金守护无“陷”未来
2025年2月24日至2月28日,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出生缺陷救助项目”各项目省级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完成了本年度第8批遗传代谢病患儿救助复审工作,本次复核通过119人。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自2014年开始实施以来,不断丰富项目内容、增加救助病种、扩大救助范围,让越来越多的家庭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爱。2024年,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公益项目规范深入实施,惠及家庭增至347万个,当年共救助31007名出生缺陷患儿。
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的支持下,出生缺陷救助项目与检测项目联动,形成了“即筛、即治、即救”全链条服务流程,创新了慈善救助和健康帮扶路径,树立了我国疾病救助的公益典范。2023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荣获民政部颁发的第十二届“中华慈善奖”。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对于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发挥了哪些作用?在实施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问题?还面临哪些困难?对此,中国出生缺陷干预救助基金会秘书长薛敬洁一一作出解答。
《国家彩票》:“十二五”至“十四五”时期,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为何持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成效如何?
薛敬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作为加强“一老一小”服务、全力保障0—18岁儿童健康、补齐出生缺陷防治和干预救助工作短板、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需要逐渐增加救助病种、扩大出生缺陷检测量和覆盖范围,并持续加强出生缺陷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
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与5年前相比,全国因出生缺陷导致的婴儿死亡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均降低30%以上,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出生缺陷疾病发生率均降低约23%。显而易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投入的持续增加为防治出生缺陷、守护无“陷”未来发挥了巨大作用。
《国家彩票》:当前,我国新生儿出生缺陷防控形势是怎样的?
薛敬洁:当前,尽管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在逐年下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因此每年新增的出生缺陷患儿的绝对数量仍较多。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难以覆盖全部新生儿,出生缺陷救助的人次难以满足实际需求,每年项目实施到年底都会出现资金缺口,仍有许多符合救助条件的患儿还未得到救助。2015年至2023年,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共检测的280多万例新生儿,还不及2023年全年出生人口902万人的三分之一,7.6万人次的救助量也是杯水车薪。目前,我们救助的疾病种类一共有285种,还有很多出生缺陷疾病没有覆盖到。希望能继续加大项目资金投入量,让更多患儿受益。
《国家彩票》:请谈谈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的医疗救助体系。
薛敬洁:随着项目的实施,基金会正不断推进出生缺陷干预救助服务体系架构。全国已有45家项目管理机构和939家实施机构;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包含9家管理机构、41家检测机构和1701家采血机构;产前筛查与诊断补助试点项目包含364家产前筛查机构和39家产前诊断机构,形成了上下联动、多方发力、综合施策的出生缺陷干预救助服务体系雏形。
项目实施范围覆盖我国31个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现了每个省有一个项目管理单位,每个地级市有项目实施单位。
项目管理单位由当地的卫生健康委遴选,一般都是省妇幼保健院、省儿童医院作为项目管理单位,项目实施单位包括当地的综合医院、妇幼保健院及儿童医院。在项目实施单位确诊病情之后,患儿家长可以在线上或线下填写申请救助材料,项目实施单位将收集好的患儿资料初审通过后,报给该省的项目管理机构,由管理机构组织专家团队对患儿情况进行复审。审核完毕之后,患儿的资料就会转交基金会,由我们再进行复核及公示。公示通过之后,基金会向国家卫生健康委申请救助金,向患儿拨付救助金。
《国家彩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的实施,缓解或解决了哪些现实需求?
薛敬洁: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出生缺陷干预救助项目实施,有效减轻了出生缺陷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促进了患儿及时就医和尽早治疗康复,有效防止了病程发展和致残致死等严重后果的发生。以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为例,申请救助的患儿人均医疗费用约3.83万元,基本医保结合救助项目报销,平均每名患儿可报销医疗费用的83.02%。
我们统计发现,在接受项目救助的出生缺陷患儿中,以6岁以下患儿为主,占患儿总数的75.48%,年龄为7至12岁和13至18岁的患儿分别占总患儿数的17.79%和6.73%。在项目的支持下,大部分患儿都可以尽早接受诊断、治疗及康复。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新生儿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项目,推动了当地政府重视支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的筛查工作,实现了出生缺陷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也有效减少了出生缺陷发生。项目实施以来,有280多万新生儿接受了多种遗传代谢病检测。这些新生儿的家庭成员和亲友通过参加检测认知了遗传代谢病,成为我国出生缺陷防治宣传的生力军。如果以每个新生儿有直系亲属和亲友10人计,这个出生缺陷防治宣传队伍就达2800万人之众,对出生缺陷防控有深远影响。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产前筛查与产前诊断补助试点项目,既护佑了妇幼健康,实现孕期出生缺陷的早发现、早诊断,也有效减少了严重出生缺陷的发生。
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的出生缺陷防治宣传和健康教育项目,有力提升了社会公众出生缺陷防治、优生优育意识和健康素养,有力促进了健康中国建设。
(来源:“中国福利彩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