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上方的“关注”按钮,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抗战爆发后,徐海东从山西战场打到河北战场,连轴转了大半年,奔波数千里,因过度劳累连续吐血。



毛主席便强命他到延安养病,刚能起床他就找到伟人说:“我要上战场,一打仗我就没病了。”后来毛主席见他身体确有好转后,便单独找他商谈。

伟人说:

“组织决定让你到华中新四军江北指挥所去,但要以国民党少将的身份,以检查组的名义出行,后续还有三个任务,第一向东发展,打进大别山。”



说到这,伟人笑了笑:

“我也算是放虎归山,第二你负责第四支队,所有带去的干部包括你自己,都是副职,还有最后一个……”

伟人拿过手边纸笔,刷刷写过几行字,给徐海东看过后,就把那纸放在蜡烛上燃成灰烬。

毛主席又郑重叮嘱道

“这些绝对保密,特别是第三条一定要万无一失。”

那么徐海东这一行会发生哪些故事呢?最重要的任务又是什么?

大秘书小少将

1939年9月15日,徐海东穿着土布少将服,带着一行人,从延安出发先到了西安,因为他们此次出行是经老蒋批准的检查组,所以全部都是公开行动。


徐海东

大家抵达西安时腹中都有些饥饿,恰巧路边有个西餐厅,众人觉得很稀奇于是便劝说徐海东请大家“开一次洋荤”。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徐海东的少将身份在国民党内部有一定分量,也给足了经费,所以他爽快地招呼大家走进了西餐厅。

徐海东准备落座时,他的秘书胡服麻利地替他挪开椅子,徐海东一下子有点慌了,只见胡服若有似无看了徐海东一眼。

徐海东便神色如常坐定后,顺手拿过一张满是英文的菜单交给身边的秘书说:

“胡秘书,你留过洋,这些东西你熟,给我们参谋下。”

胡服笑眯眯地双手接过开始点菜,不多会服务员便端上来餐盘、面包、牛奶和白手巾。

徐海东见了这些东西,惊讶道:

“这是给我们吃的?这不是小孩吃的吗,还有围嘴布呢!”

他的话引得众人哄堂大笑,近旁的服务员也露出鄙夷的表情。



这时胡服镇定自若地帮徐海冬一一摆好餐具,低声讲解各种食物的吃法,他文质彬彬,见多识广的样子连服务员也不禁连连称奇。

他们都悄悄议论:

“这个少将太老土了,他的秘书倒像是喝过洋墨水的。”

晚上众人入住七贤庄西安八路军办事处,胡服端来一壶茶水给徐海东送过去,徐海东开门一看连忙双手接过茶壶,慌不迭地说道

“您别这样,下次我自己来就成。”

胡服见四处无人,赶紧把门关紧道:

“现在是在外面,请注意身份,我是你的秘书,秘书就是要端茶倒水的。”

原来胡服竟是大名鼎鼎的刘少奇同志,而平安护送刘少奇到华东敌后方去就是徐海东此行最重要的任务,当时国共虽然联合抗日,但老蒋“贼心不死”,一直“小动作不断”。


刘少奇同志

我党为后续考虑,决定成立中原局,刘少奇就是中原局书记,他身份特殊不易公开露面,因此化名胡服作为徐海东秘书一职出行。

刘少奇同志有多年的地下工作经验,沉着冷静,一路上秘书做得非常称职,不论是给徐海东端茶倒水,还是脱穿衣物都非常行云流水。

但徐海东面对大领导为自己服务,是非常“不自然”,一个劲地抓耳挠腮说比打仗还为难。

因此刘少奇才会提醒他要注意身份,出门演戏要自然,白天刘少奇是徐海东的秘书,晚上徐海东就是刘少奇的警卫员,二人房屋紧邻。



刘少奇知道徐海东是从刀山火海里杀出来的猛将,只是性格粗狂、焦躁,所以晚上一有空就会给他讲解各种方针政策,战术要点,与敌人斗争技术方法。

徐海东自小家境贫寒,入党前不仅大字不识,还当过11年的窑工,但他极其骁勇善战,经常带队冲锋被人誉为“徐老虎”。

在二人朝夕相伴的日子里,刘少奇同志对他教诲颇多,多年后徐海东忆起此事也道:

“那一路上少奇同志对我教育帮助颇多,我以前性子急,盲打莽撞,工作方法生硬,是少奇同志给我讲共产党员应有的修养,令我终生难忘。”

一路风波

刘少奇和徐海东一行人在西安时,也恰逢日军频繁空袭,每次警报一响,徐海东就赶紧拉着刘少奇躲到防空洞下。



在大家慌慌张张之时,刘少奇总是步履不乱,等他们走到时也只剩下门口的位置了,但是警报一解除,二人总是第一个走出来。

刘少奇这时总说:

“这样很好,晚进早出很方便。”

其性格之沉稳由此可见。

但西安并不是久留之地,除了空袭外,国民党特务耳目众多,当然,对于勇敢的共产党人来说飞机大炮都无惧。

可让徐海东抓耳挠腮的却是那些各路记者的死缠烂打,和没完没了的国民党内部应酬。

先来说记者这茬,之前徐海东就有过被美国记者斯诺跟踪三天三夜,把自己家底都交代得一清二楚的经历。

到了西安后因为之前徐海东在抗日战场上功勋卓越,也是吸引不少记者的注意力,大家对他是围追堵截,争先恐后让他讲述打战时的每个细节。



徐海东是根本招架不住,一来是怕记者里混进去国民党特务,暴露刘少奇同志的行踪,二来他又是个直肠子,担心自己的话被记者乱加工。

再加上徐海东到了西安后,是备受“礼遇”,几乎每天都有不同级别的国民党军政人员前去拜访。

大家都想看看这个威震大别山的“徐老虎”到底长什么样,的确,徐海东当年在大别山“徐老虎”的名号绝对不是无中生有。

他那时堪称是国民党反动派的噩梦,蒋介石提起此人都恨得咬牙切齿说:“徐海东不死,我觉都睡不好。”

那时徐海东的项上人头可是价值10万大洋,但再多的赏银也没有人敢去跟徐老虎硬碰硬,由此可见徐战斗时之骁勇。



话说一行人结束西安的行程,向洛阳出发时,徐海东是结结实实地长出一口气,转头高兴对刘少奇说:

“总算是平安出来了,还好没有人认出你的身份。”

可谁承想他们刚到洛阳城,麻烦就接踵而至。

洛阳“遇险”

徐海东带领检查组刚到洛阳时,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官卫立煌就提出想要拜会徐海东,哪承想卫立煌家里出了点事情,于是他离开洛阳回老家办事了。

出发前他为了不失礼数,特意派参谋长郭寄峤代替自己上门去拜访徐海东,郭寄峤得到命令后便立即出发到徐海东处。


郭寄峤

刘少奇等人并未被提前通知此事,郭寄峤一进门就看到正在散步的刘少奇,他们二人之前因工作有过交集,彼此比较熟悉。

郭寄峤知道刘少奇是中共高官,见到刘少奇后他眼前一亮,赶紧上前一步率先伸出双手说道:

“不知道刘先生也在阿,我方应该早点来拜访,失礼了。”

这下子院子里的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本来演了一路的戏,突然冷不丁地被人认出,这后面的戏还怎么唱?

没想到刘少奇同志面不改色,同样有力地回握了对方的手说:

“你我能再次重逢,的确很难得,郭寄峤是我们的老朋友了,咱们关系一直很好。”

郭寄峤本就是聪明人,一点就透,再加上他也觉察出院子里不同寻常的气氛,于是便顺水推舟地说:

“刘先生说得没错,既然是熟人见面,那咱们就不用公家那一套,我在家里安排宴席,为刘先生等人接风洗尘,您意下如何。”



接着刘少奇和徐海东便前去赴宴,二人出发前其他同志很担心对方会不安好心,但刘少奇同志镇定地安慰大家说: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事情还远没有到那一步。”

果然宴席上郭寄峤安排的滴水不漏,没有多余的外人,就连之前说好出席的卫立煌也不见人影,仿佛无形中有一种潜在的“默契”。

饭局上众人推杯换盏期间,还交换了不少国共联合抗日的意见,并且这次宴请过后,刘少奇在洛阳出现的消息并没有传出去,由此可以看出卫立煌、郭寄峤对我党人士还算友好。



洛阳一行结束后,刘少奇和徐海东带着一行人便乘坐三辆卡车离开,哪知大家就在将出城门时又遇上了“变故”。

有用的军服

守城的国民党宪兵看见卡车队浩浩荡荡开过来后,便拉起路障,提出要例行检查,大家心中暗道不好,难道秘密被发现了?

等刘少奇神色自若地下车后,没想到那些宪兵却将他绕了过去,拿起长枪对着车座和后车厢是一个劲地乱捣,这下大家明白了原来对方找的不是人,而是东西。

但刘少奇同志所坐的卡车上确实藏有我党的机密文件,如果此时被找到岂不前功尽弃。

恰逢千钧一发之时,徐海东从卡车副驾驶上也跳了下来,他大喊道:

“你们有几个脑袋,居然敢翻我的东西,都不要命了。”



这时眼尖的宪兵连长上下一打量徐海东的少将军服,立马谄媚地来到他身旁说:

“报告长官,实在是我们眼瞎了,没看出是您的车。”

徐海东揪过他的衣领,一把甩到地上怒斥道:

“既然认出了我徐老虎,还不放行,你还在愣什么。”

宪兵队长尖嘴猴腮的脸吓得煞白,他一边连滚带爬地走远了,一边狂喊:

“赶紧放行,你们不要命了,真是吃饱了撑的,动作快点。”

大家上车后,旁人也不禁打趣道徐海东的地位今非昔比,徐海东哈哈一笑指了指自己的衣服说:

“我还是头一次觉得这东西还有点用处。”



众人说笑间车辆稳稳地驶出洛阳城,当月的25日他们来到竹沟、值得一提的是,在刘少奇一行人到达竹沟后,或因一路奔波徐海东病情突然加重。

他以前就有过吐血的情况,上战场也都是带病杀敌,刘少奇立即决定大家原地休息几天,等徐海东病情稳定后再出发。

但徐海东当时病到连路都走不了,于是他的“秘书”刘少奇便派人在军医处拿了两副担架,大家轮换着把徐海东抬往目的地。

2个月后一行人顺利到达新四军的游击支队司令部,淮北涡阳县。

12月中旬,徐海东将刘少奇等人送至安徽定远县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驻地,至此他的第三个任务也圆满完成了。



神奇的是徐海东本是靠着担架到的江北指挥地,哪承想遇到军务繁重,军情紧急时,他又神奇地恢复了健康,他又笑着对大伙说:

“我说我一能打仗,病就好了,你们还不信,这下子心服口服了吧。”

接着徐海东也回归自己的岗位,任职新四军指挥部副指挥兼四队司令,带领部队上阵杀敌去了。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徐海东在华中战场的首战也是他人生的最后一役了,战后总结会议时,他突然大咳血,当场昏倒。

自那以后徐老虎再也没能亲临战场,战事焦灼时,也只能躺在担架上指挥,到了抗战后期,日伪军多次扫荡时,都想抓住这个老病号。



但徐海东战场经验实在是很丰富,他往往听到枪响,就知道敌人在哪个位置,然后指挥大家往哪里走,不管往东还是往西,最后都能给敌人绕一圈,绕到他们身后,成功解围。

就连他的警卫员也忍不住赞叹道

“我们首长就是躺着,也比日寇看的高,看的远。”

结语

1945年一直躺在担架上的徐海东听见日本投降的消息后,高兴地呼道:

“我这个老病号终于把小日本熬垮了。”

历经数年,虽然将军不能再上战场,但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并没有忘记他,伟人曾专门给他发过一封电报,嘱咐他安心养病,其他什么也不要多想。



徐海东一生负伤9次,身上有17处枪眼,几次一只脚踏进鬼门关,又奇迹般地恢复,1955年全国授衔仪式上,徐海东被授予大将军衔。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