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幸运儿而已

在刘永乐吼那一嗓子没一会儿之后,合伙人就把现场视频丢了过来,说永乐是好哥们儿,问我要不要马上连线一下做个专访。我想了想,拒绝了,尽管我相信一旦做了,肯定会为我们带来大量流量。

一是我向来不喜欢和当时还在情绪上的人对话,那个时候,人的脑子通常不清醒,也很难说出什么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二是在这样的特殊场景下,媒体去推波助澜,有可能会捧杀一个人。

我怕他飘。见过太多飘过的人,后来都不是慢悠悠着陆的,而是以惨烈的姿态坠地。

事情过了一段时间后,我和永乐在昆明聊天,问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最近压力大不大?

他说,还好。除了央媒和云南的官媒外,他至少拒绝了全国各省市30多家媒体的采访要求,还拒绝了所有云南咖啡企业邀请他去观摩,以及给他寄礼物的请求。

他知道流量不是、也不会是自己的,只是一个现象而已,不能把它当成一个风口去追,怕自己摔下来。

听完这些,我放心了,他没飘,足够清醒。

刘永乐并没有什么特别传奇的商业故事。来自湖南邵阳的一个小山村,高中毕业后就没继续读书,18岁闯荡江湖,搬过砖、开过广告公司,后来进军餐饮业。1987年出生,喜欢看NBA。

尽管早年就尝试过把咖啡和餐饮结合在一起玩,但他的主业从来不是咖啡,是丽江阿婆情腊排骨火锅。但现在人人都叫他“丽江咖啡哥”,他暂时也没有想好:

要不要把咖啡作为第二曲线来发展。

不过他还是把自己在短视频上的Title改成了“丽江咖啡哥刘永乐”,理由是自己不会拿这件事去做任何商业化的东西,只是为了避免有人冒充他做坏事。

我和他都不想过多谈论丽江的事,而是多聊聊其他,比如咖啡产业和旅居。

他说,如果是云南的政府和咖啡产业需要他,他愿意为之站出来宣传。但如果不是,希望人们忘记他。因为他发现,平静下来之后,所发生的事其实和自己没有任何关系。

自己就只是个幸运儿,仅此而已。

1

财哥:我们一般不愿意去蹭热点,有时候会害人。

刘永乐:对,是的。我觉得还是聊点更深度的东西,别老是想着把那段话反复去播,没有意义。没有任何意义。你每传播一次,就把我抛在风口上一次。因为它只是一个现象,但不能当成一个风口去追。

财哥:当时心里紧张不?

刘永乐:不紧张,就是很自然的感情流露。后来回过神来,有一点激动。这样的事,不激动是不可能的,特别是后面两天短视频平台上到处都是你时。但后来就冷静下来了。

财哥:出名以后,父母、亲友有什么反应?

刘永乐:他们肯定是为我骄傲。我一个农村出来的孩子,从底层一路逆袭上来,父母本身就为我骄傲。再加上这次的机缘巧合,我就是那个幸运儿。

这相当于是什么呢?你一直在打一口井,希望它出水,结果突然之间给你来了一条河,就这种感觉。结果现在我突然发现,还给你来了一艘船,你就是船上那个人。但船越跑越快,风浪越来越大,你站在船上:

稍微不小心就掉出去了。

财哥:心里有没有过一丝害怕?

刘永乐:当然有啊。所以现在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尽量淡化下来。

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事,其实和我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所有机缘走到了一起。媒体和企业邀约,一概拒绝。之所以会和你聊,是因为看了你们的号,觉得不是那种不负责任的自媒体。

其实我和咖啡还是有点缘分。2016年我在湖南开第一家快餐店的时候,就想过把餐饮和咖啡结合起来。因为那时候很多餐饮店环境都很Low,尤其是快餐店。

那我为什么不可以把快餐的环境变好一点?而且我当时还是第一个把米粉和咖啡融合在一起,打造粉咖概念的人。所以我和咖啡之间还是有些渊源。

但这次云南咖啡被推到一个新高度后,我也在想两个点:一是把云南咖啡作为我们的伴手礼业务去开展,看能不能做成第二曲线,并且要做有品质且性价比高的咖啡;二是如果云南咖啡产业需要我帮忙做推广,我也愿意。

但我不会利用这波流量去做自己个人的事,比如直播、打赏当网红,我自己的企业年营收也上亿:

干嘛要做这么Low的事情?

财哥:那有没有想过把“丽江咖啡哥”做成一个IP或品牌?

刘永乐:我已经把短视频平台上的名字改成这个了。因为我担心会被别人先注册,因为难免会有人去蹭这个流量。我做传媒公司出身,还是有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我自己用不用没关系,先把它保护起来,避免别人给这个名字带来一些伤害。至于以后会不会用这个IP,是下一步的事情。我现在也没有重点去往这方面考虑。

2

财哥:想了解一下你个人经历。

刘永乐:我18岁高中毕业后,就没有上大学。在当地的中石化上过几个月的班,但后来还是想经商,然后去餐厅做了服务员,用几个月的时间做到餐厅经理。大概半年后,又跟着舅舅去贵州做工程,干了差不多一年。

20岁开始自己创业——做广告公司,是全国第一批和国铁集团合作的广告公司。公司现在还在,已经18年了。

公司确实很赚钱,但有两点让我比较痛苦:一是始终是乙方,应酬不断;二是账也难收,天天都是应收款。所以我还是觉得要找一个现金流充足、且不总是做孙子的行业。

想来想去,就觉得餐饮比较合适,2016年就下场了。

第一,当时餐饮行业出现不少食品安全问题,但反过来看,当一个行业有巨大问题的时候,就一定有巨大的机会。就是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够获得成功。

第二,餐饮业现金流丰富。第三,这个行业永远是甲方,都是供应商来找我,不用看人脸色。

结果没想到,一干就干火了。第一个店在湖南娄底,第二年就去了长沙,第三年去了上海。干到2019年,丽江这边现在的合伙人认识我,发现我做餐饮像开挂了一样,就邀请我来丽江一起做。从2016年到2019年,连续邀请了3年,后来我就来考察。

我觉得还不错。一是我本身就喜欢丽江,之前来旅游过好多次;二是当地人都非常好;三是觉得丽江的餐饮有巨大的机会。因为丽江餐饮当时还是比较落后,当我用长沙和上海的餐饮思维去看丽江:

就像一个NBA选手看小学生打球一样。

然后就来了,结果第二年就遇到疫情。但我这个人的性格是,一旦选择了,就不会因为碰到一点困难就撤。反而在疫情这几年,我还不断加大投资,花更多的精力在丽江。

所以疫情三年反而在丽江这边跑出来了,然后我也把长沙和上海的股份都退了。所以,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我之前把大部分精力放在长沙和上海,结果并不如人意。丽江只花了30%的精力,却遍地繁花。

财哥:都是命。

刘永乐:就是这种感觉,和云南还是有缘。

财哥:以后准备长住丽江?

刘永乐:一半一半,因为家人还在长沙。丽江的教育、医疗条件相对更弱,把父母、小孩全接过来也不合适。

财哥:你也算是新云南人,对云南的旅居怎么看?

刘永乐:我觉得很好,云南的旅居有天然的土壤。

从产业角度看,云南本来就主打旅游。那旅游的核心是什么?和做餐饮一样,讲究来客数、复购率、客单价。换成旅游,就是有多少人愿意来、愿意来几天、每天消费多少钱。

所以,我觉得“旅居云南”这个概念,对产业发展肯定有很好的推动。本来我只来旅个游,待三五天,那么现在旅个居,时间可能就变成半个月了。相当于在旅游的基础上,复购次数可以增加3~ 5倍。

另一个,对于旅居客,云南也要多维度思考问题。一是从发展本地经济的角度考虑,二是考虑客户体验感。在云南生活确实很舒服,东南西北各个区域都有各自的特点,能够涵盖所有层次的人群,很多元化,雪山、湖泊、草原应有尽有,空气质量又很好,菜品又很新鲜,没有污染。你深入了解云南之后,真的会发现:

云南就是那个老天追着喂饭吃的孩子。

因此,云南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更多的传播方式,让全国和全球人民都知道,云南不只有大理和丽江,其他地方也很好。

以前我也不了解云南,但深入下来后,你会发现,光把云南游一遍,就可能需要花费你好几年的时间。每个市县甚至每个村,都有自己的特点,就像一本百科全书。

3

财哥:还是说回咖啡,毕竟你因此出名。准备怎么去推广云南咖啡?

刘永乐:我的核心主业是餐饮,当务之急是我不断思考怎么把餐饮从一个亿的营收,干到两个亿。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确定咖啡能为我们助力,或者说有很大的成长机会,我会把更多精力放在咖啡这个赛道上。

但就现在而言,我还没深度思考过这个问题。

如果非要我现在给个答案,我可能会从咖啡的文化打造上着手,去讲世界咖啡的大格局、中国和云南咖啡有哪些特点和成长点之类的。

财哥:我们也跟不少云南咖啡企业聊过,我个人认为,云南没打造出特别成功的品牌来。

刘永乐:我也算对咖啡行业比较了解,存在几个问题。

一是国内咖啡豆的产量,现在远远跟不上需求量。全球的咖啡豆产量约1000万吨出头,而代表中国的云南产量14万多吨,但中国市场现在的需求量是30万顿,那么还有一半以上依赖进口。

而且,云南的咖啡并非全部消化在国内,还有很多出口到国外。所以中国很多的咖啡企业还在用大量的越南、巴西豆,这些地方的咖啡豆便宜且产量巨大,所以云南的咖啡豆相比之下并无明显的优势。

二是咖啡豆的定价权不在中国,在纽约和伦敦。所以中国不会有主导地位。我认为,云南咖啡唯一的出路就是走高价值路线,做精品咖啡,争取与非洲的高品质咖啡齐名。

也就是用云南咖啡豆做出来的产品,一定不是卖9块9一杯的,而是卖16块9、19块9、 20多块钱一杯的咖啡。

我觉得这是云南咖啡未来要做的一个事情。这次宣传力度已经起来了,接下来就是怎么从品质上提升,从品牌上进行包装和文化输出。我觉得从这些方面去着手:

才是最大的机会。

对,就是要进行文化输出,占领用户认知。在这个事情没讲清楚之前,这波流量过后,云南咖啡一样不会有太大改变。

央视问我,云南咖啡的品质怎么样?我说我一直认为云南咖啡就是世界上最顶级的咖啡。我们自己一定要坚定地这样认为,别人才会相信。如果自己都不自信,别人凭什么相信?

因为喝咖啡这件事,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事。8万的拉菲好喝吗?不一定,只是喝个身份认同感。中国绝大多数人是不懂咖啡的,不说20%,可能只有2%真正懂。那么接下来,就是用这2%的人去影响那98%的人。只要他们说云南咖啡好,其他人就都认为好了。

而且云南咖啡豆确实可以,在国际上的打分都是八九十分的水平。而且云南的咖啡确实有很大的成长空间。全球60亿人口,中国占了四分之一,但现在中国喝咖啡的人数才3亿人,复购的人数才1亿人,那么如果说未来中国10亿人都喝咖啡,就有10倍的空间。

而且,现在中国的咖啡豆消耗量,仅占全世界的2.5%。如果占到25%,也还有10倍成长空间。中国咖啡产业现在产值约2600亿,在未来一定是个万亿级产业。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云南咖啡产业:

都有巨大的成长空间。

云财财出品

未经授权 禁止转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