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听闻中,除了香火鼎盛的北山之巅,吉林市直到解放后还有很多庙会。只是由于那特殊的十年,传统文化遭受严重的摧残,待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又恰逢城市建设飞速发展,曾经庙观庵堂的消失,毁掉了老城区内庙会文化复兴的土壤,故而许多曾经吉林城的文化记述,在如今看来已是历史,已是故事,已是传奇。

虽然“曲水流觞”之类的雅俗似乎并未在吉林城真正流行过,但解放前的农历三月初三当日,吉林城内外绝不缺少热闹可供观瞻。当年,从北关到老城内,数座寺庙会举行各具文化特质的庙会活动。首当其冲的当属真武庙庙会。据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三月三日,城北元天岭真武庙会演剧报赛。所谓“报赛”是古代在农事前后举行敬神谢神的祭祀,能因请剧团唱戏烘托祭祀气氛而被记入地方史料,可见这场庙会的规模和影响是很大的。

庙会主角真武大帝又称玄天大帝(清代避康熙帝名讳,改称元天大帝)、真武荡魔大帝,在道教传说中拥有斩妖除魔的无上法力,因而在民间收获大量信众。三月三是传说中真武大帝的诞辰,故而被民间视为重要的节日,称为“真武大帝圣诞”。不过,在民间传说中,农历三月初三过生日的并非真武大帝一人,中华民族最为崇敬的轩辕大帝——黄帝,也是在这天过生日!

祭祀轩辕大帝的寺庙叫三皇庙,三皇庙祭祀传说中的三皇,即:天皇太昊伏羲、地皇炎帝神农、人皇黄帝轩辕。在旧时的吉林城内外各有一处三皇庙,即北山的三皇庙(现在的药王庙)和通天街北的三皇庙(今华南小区俭朴胡同)。吉林城历史上有名的三皇会庙会发生在通天街北。

在吉林城的历史上,古庙中带“三”字的很多,如三义庙、三官庙,最近几年传统文化复兴,我听过有人把三官庙和三皇庙混淆一谈,其实三官庙(今青岛街宝宣胡同附近)供奉的是“三元大帝”,即上元天官、中元地官、下元水官,并非伏羲、神农和轩辕等三皇。

吉林城内的三皇庙在解放前被贬称为“瞎子庙”,是城乡间盲人占卜者行会所在地(由推选出的会长管理庙产和从业人员)。每年的三皇庙庙会是这个行会的“强制性”聚会祭神之日,“不到者罚”(《永吉县志》)。照理说,算卦占卜者聚会三皇庙,应该与操弄八卦河图的伏羲有关,跟轩辕大帝的生日扯不上什么关系。其实,之所以要在三月三举办庙会,和伏羲也没关,而是与瑶池蟠桃会有关。

在《东北岁时节俗研究》中引民国版《沈阳县志》记载:“三月三日,相传为西王母蟠桃会期。是日,瞽者(盲人)醵饮于三皇庙。”另外,民国版《长春县志》也记载:“三月初三日旧俗,是日瞽者会饮于三皇庙”,民国版《怀德县志》记为“瞽者于是日聚饮”。通过众多记载可见聚会在吉林城内三皇庙的盲人占卜者,三月三开会之际要喝酒敬神,大有对瑶池神仙会的模仿和致敬之意。但是在解放前的吉林城,致敬蟠桃会的庙会主场并非三皇庙,而是在桃源山下。

在东北民间,祭祀王母娘娘的道观一般被认为是对应瑶池、蟠桃园的所在。据民国版《永吉县志》记载,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吉林城所兴建蟠桃宫为省城道教司,民国时改为道教丛林,是全省道教总机关——无论龙门派、蓬莱派、华山派、金山派、尹希派、金辉派、随山派都在此登记,接受管理。此道观祭祀丘处机真人,但主祭的神仙则是王母娘娘。所以《吉林市城区文物志》记载“解放前农历三月三为庙会”,是吉林城遥祝蟠桃会圆满成功的主场。

另据记载,吉林城在三月三还有“灵仙堂会”,这或许是玄天岭下灵仙府祭祀胡三太爷和胡三太奶的日子,但记载含糊,不知史料中“多到此烧香许愿”是否与“灵仙堂会”有关,故在题目中只提三场庙会。

妓女

其实按传统说法,三月三的标准称呼是“上巳日”。清末诗人沈兆褆在其《吉林纪事诗》中记述:“上巳日,城北玄天岭真武庙会,演剧报赛,是日三皇仙人堂会,城乡瞽者,均往祭神。”同时,结合自己所见吉林上巳日庙会盛况,沈兆褆还赋诗一首:

演剧酬神三月三,玄天岭下共停骖。仙人不为盲人会,有瞽齐来醵饮甘

根据诗人的描述,看来吉林城的盲人占卜者们聚会时,确实都喝酒了。









本文为优雅的胡子原创文章,其他自媒体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特别鸣谢贾大为先生对本人撰写此文给予的支持和鼓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