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北马家军,相信绝大部分读者第一时间想起的,大都会是军阀头子马步芳,或者是他的哥哥马步青


马步芳与蒋介石合影

这两个人都是民国时期西北马家军的核心人物,曾占据一方为诸侯。

其实西北马家军中也并非全是敌人,其中一位名为马禄的旅长,就和红军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曾数次帮助红军。


马禄

不仅如此,马禄的手上,没有沾染过一滴红军战士的鲜血,更是在抗日期间击毙数千日寇,毛主席还特地亲自手书“抗日英雄”四字赠予马禄,以赞扬他的抗日精神和感谢他对红军的帮助。

不过,马禄因为和红军的密切联系,受到了马步芳的不满,他就此被撤职不再留用,直到在家乡逝世。

马禄和红军的渊源

马禄和红军的渊源,可以追溯到1935年。

当年,老蒋在得知红军即将北上抗日的消息后,为了阻击我军,立刻给马步青打电话,让他在半路堵截红军

马步青收到消息后,随即派出自己麾下的骑兵旅和步兵旅出动拦截,此时的马禄便是骑兵第一旅的旅长。


马步青

拦截部队一路开赴甘肃靖远县,在黄河沿岸设立隘口布防,意欲将红军全部拦截在黄河以南。

因此,当红军部队抵达靖远县时,马家军早已经严阵以待,在这种情况下,红军想要强渡黄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为此,红军组织了多次渡河,在攻克敌人的重重堵截后,终于顺利渡过黄河进入到了河西一带地区。

虽说已经成功渡河,但马家军的追兵却在背后猛追不放,大有要将红军就地消灭的势头,而骑兵旅旅长马禄,更是其中最积极的一个。

马禄带领骑兵第一旅猛追红军,任凭红军如何改变策略都摆脱不掉,只能一边向西进发,一边抵御马家军的追击。

最要命的是,马禄带领骑兵死咬不放,让红军连就地休整的机会都没有,甚至就连停下来吃饭喝水的时间都挤不出来。

如此情况下,红军意识到只有彻底击败追兵,才能有机会脱身,因此决定在吴家川一带和马家军交战。



几日之后,在红军周密地部署和安排下,在吴家川给了马家军沉重的一击,就此终于争取到了难得的喘息时机。

之后,红军又在一条山地区和马禄率领的部队交战,这次的交战中,红军击毙了马家军的前线指挥马廷祥,并将马禄和他的部众包围在了一条山。

马禄本以为自己会被红军抓获并处决,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红军并没有活捉他。

原本西进红军本来打算活捉马禄并处决的,但参谋长从抗日大局出发,认为马家军虽然是军阀,但对于抗日来说也是一股强大的力量,于是便和马禄进行了谈判。

谈判过后,马禄和被包围的部下也被放回,就此以后,马禄的意识里,对红军便多了一份感激和敬重。

马禄和部下离去后,红军决定在原地休整,然而还没等红军休息多久,马步青之弟马步芳麾下的一支部队,便在马步芳心腹爱将马元海的带领下从青海赶赴靖远。

马元海一到靖远,便一把拿过了统一指挥权,这样一来马步青派出的部队也由马元海指挥。


马家军

随即,马元海指挥部队向红军攻去,他和红军可没有救命之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军阀,因此红军在他的手里,损兵折将惨重。

但马禄则不同,虽然被马元海命令带领部队打击红军,可他并不像其他部队一样,对红军赶尽杀绝,反而会对被俘的红军将领以礼相待。

比如在临泽倪家营子和红军的交战中,红三十军参谋长黄鹄显被马禄的部下魏珍团所俘获。

一般来说,抓到敌方参谋长这样的高层,必须交由总指挥处置,也就是说马禄要将黄鹄显交给马元海处置,但马禄显然不会这样做。

在俘获黄鹄显后,马禄和魏珍团并未对外声张,而是将这个消息隐瞒了下来,并将他秘密安排在自己的军营中。

接下来的近一个月里,马禄始终对黄鹄显以礼相待,最后在一天夜里,亲自为黄鹄显换上一身便装,随后将他秘密放回,并帮助他回到了延安。


黄鹄显

尽管此事马禄做得很是隐秘,但还是被马元海知晓了,不过由于马禄并不属于马步芳的麾下,因此他也只能对马禄责骂一通了事。

后来马禄的顶头上司马步青知晓后,也并未处罚马禄,仅仅是严厉斥责了一顿,之后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此外,马禄还将在此前几次交战中被俘的红军战士编入自己的部队,并给他们安排了职务,如排长、班长等。

在之后马禄跟随马家军前往前线战场时,他又将这些红军战士全都送回了延安。

从那天被红军放回开始,马禄就不曾杀害过一名红军战士,哪怕是俘获也以礼相待,最后找机会送回红军部队,这样的作风马禄一直坚持到被撤职。

以抗日为己任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也开始统一战线共同抗日,马家军也参与到了抗日中来。



老蒋从马家军中抽调部分力量,组成了骑兵暂编师,师长由马彪担任,马禄则继续担任旅长一职。

整顿军备后,马禄率先率部赶赴抗日前线,并于8月下旬抵达甘肃兰州。

当马禄率部队进入兰州时,受到了兰州百姓的热烈欢迎,时任甘肃省主席的贺耀祖更是亲自迎接马禄。

如此规模的迎接,不仅让马禄部队的士气大涨,更让马禄设身处地地体会到了红军战士们被百姓爱戴的感觉。

从此刻开始,马禄内心以抗日为己任的意志空前坚定,也让他对红军的了解更深入了一些。

离开兰州后,马禄率部进发咸阳。刚一抵达咸阳,马禄便派遣一支骑兵队伍渡过黄河,向驻扎在山西运城的日寇发动突袭。

在这场突袭行动之前,运城的日寇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潼关的安全得以受到保障,而控制住潼关这个黄河渡口,马禄就可以拒日寇于黄河之外。

马禄在驻扎咸阳期间,除了打击日寇外,还曾率部剿灭了盘旋在周边地区的日本浪人以及由汉奸组成的匪徒部队,极大地保卫了百姓的人身安全。



几个月后,马禄接到上级命令,随即率部进发河南开封、商丘一带,奔赴那里打击日寇。

商丘地处河南的东部,日寇占据商丘后,便可以以此为据点向西进发,从而逐步蚕食占据河南。

为了防止日寇向西进发,马禄率部在兰封县、商丘一带进行阻击,期间和日寇交战无数,击毙了数千日军,给日寇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也阻碍了日寇西进的步伐。

然而,就在马禄打算一鼓作气向日寇发起总攻时,却接到了调遣令,他被调任郑州以西一带待命。

就这样,马禄的计划不得不暂时搁置,率领部队向西进发,如果马禄的计划能够顺利实行,那驻扎在商丘一带的日寇,必将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

后撤到郑州以西后,虽说是待命,但马禄显然不会就地等待,恰巧此时有汉奸带领日寇突袭黄河沿岸的村寨,打算占据村寨后向洛阳进发。

马禄得知后,立刻带领部下出击,在村寨外围和日寇展开激烈交战。这场交战中,马禄一马当先,亲手击毙数十名日军,将所有的村寨夺了回来。



交战结束后,共有上千名日寇和伪军被击毙,马禄成功阻止了日寇的计划,否则一旦日军夺取洛阳,后果将不堪设想。

时间来到1939年春,马禄从郑州调往陕西耀县,此时八路军也在耀县一带驻扎,马禄抵达后,与八路军和平共处,就此开创了一段佳话。

毛主席手书“抗日英雄”相赠

驻扎耀县期间,马禄多次主动向八路军提供援助,不仅为我军提供粮食外,还援助了大批弹药,为八路军的抗日提供了坚实有力的帮助。

不仅如此,马禄还数次配合八路军同日寇作战,在两方的配合下,日寇损失惨重,不得不放慢了侵略的推进。

自从一条山战役后,马禄的名声也在我军内部开始流传,战士们都知道马家军中有一个“自己人”,就连朱德、毛泽东等中央领导都知道了马禄此人。

当时,朱德在返回延安的途中,经过了马禄所驻扎的根据地。马禄得知后,亲自将朱德迎接到军营中热情接待。



席间,马禄同朱德畅聊许久,也提及了自己和红军的渊源,两人推杯换盏,直到分别。

送走朱德之后,马禄又先后接待了贺龙、秦邦宪等中央领导,每次他都设宴款待,一是为了感谢当年的不杀之恩,二来是为了和八路军增进感情,共同为抗日奋斗。

不久后,马禄再度接到上级调令,要求他率部进驻绥德,然而从马禄目前驻地前往绥德的路上,需要途径一个名为“西茹子”的村庄,恰巧不巧的是,这个村子正是八路军所驻扎的地方。

因此,当马禄率部抵达西茹子村外时,就被负责警备的八路军战士给拦住了,并将情况汇报给了上级。

上级领导得知后,决定派遣一名同志和马禄谈判,希望他能够率部绕道前往绥德,这名负责谈判的同志是郭化若


郭化若

于是在西茹子村外的一处地方,郭化若和马禄开始了谈判。

郭化若首先提出,村内驻扎着我军众多将士,若马禄率部进村,势必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随后郭化若将一封周恩来的信函交给马禄,希望他能够改道延川前往绥德。

郭化若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尽管此时国共合作抗日,八路军不少将士也都知晓马禄的名声,但两方的关系还没有好到让马禄率部大摇大摆地进入八路军的驻地。

马禄自然深知这一点,立刻回应道:我部前往绥德实为奉命所行,目的纯为抵御日寇,并无半点对八路军敌意。

或许是为了表达诚意,马禄随后主动接受了郭化若的提议,并立刻修书一封,派遣部下白慕真携信前往延安面见毛主席,之后便引军撤退。

白慕真抵达延安后,将信件交给了毛主席。马禄在信中再次重申了自己率部前往绥德的原因,并提及了希望和八路军团结抗日的心愿。

与此同时,马禄也向国民政府驻西安军区司令将鼎文致电,希望取消进驻绥德的调令。

而在延安,毛主席等人深谙马禄所想,不仅亲自向白慕真表达了谢意,还亲自手书“抗日英雄”四字,交由白慕真转赠马禄。



这段故事后来广为流传,不仅成为了马禄人生中记忆深刻的一幕,也是马禄和我军交好的最好见证。

然而,当马禄和八路军交好的消息传开后,老蒋自然坐不住了,他随即派遣部下来到马禄军中督察,以调查消息是否属实。

果不其然,在走访调查之后,马禄和八路军的往来被证实,他也被扣上了帽子,不仅军职被撤销,还被发配回了甘肃,此后都没有被重新启用。

被撤职后,马禄回到甘肃永登县四渠村,此后便一直居住在这里,尽管被撤了职,但马禄还是尽己所能地帮助着百姓。

早在1935年时,马禄还在马步青麾下担任旅长时,就曾为四渠村的百姓们修建了一条长达15公里的公路。

在此之前,四渠村通往青海等地的路途毗邻大通河,山间全是崎岖的小路,交通条件十分恶劣。

马禄在进驻四渠村后,立刻开始着手修建公路,在他的动员下,一条15公里的公路在四渠村百姓和马禄部众的共同努力下落成,就此彻底改变了四渠村恶劣的交通条件。

由于四渠村地处偏僻,村民多以回族为主,且受教育水平普遍低下,马禄来到此地后,主持修建了四渠小学,让村民家长的孩子入读,以此来提高四渠村的教育水平,而且这所小学,至今依然存在。


甘肃永登县四渠小学

除此之外,马禄在四渠村还整顿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筹建清真寺等,为四渠村的建设投入了大量的心血,因此马禄在当地有着不俗的口碑。

被撤职回到四渠后,马禄继续投身于建设四渠中来,直到1946年10月,52岁的马禄因病逝世。

马禄的一生,虽然始终身在军阀势力麾下,但他却用行动诠释了“道不同也可为谋”,势力立场虽不同,但马禄却和红军战士们、你我都有着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