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4家单位入选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揭榜挂帅单位

分层分类,让社会救助更精准

近日,民政部确定56个全国社会救助创新实践揭榜挂帅单位。其中,河北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宽城满族自治县民政局、泊头市民政局、石家庄市民政局等4家单位入选。

据悉,4家单位将分别承担省域范围内居住地申办低保等社会救助、以家庭人口状况为导向补差发放低保金、探索临时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标准化建设等项目。

民政部通知要求,省级民政部门要从政策、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强统筹协调、业务指导和跟踪问效,确保在一年内圆满完成创新实践揭榜挂帅任务。

这次揭榜挂帅意味着什么?

从通知看,这是一次全面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将加快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推动社会救助从“保生存”向“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拓展,更好发挥社会救助在推进共同富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社会救助事关群众衣食冷暖,是保障基本民生、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的兜底性、基础性制度安排。近年来,河北持续将社会救助纳入民生工程,印发了关于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的若干措施,健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机制,制定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保边缘家庭认定办法和临时救助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为社会救助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此次揭榜挂帅的实践,将助推我省构建起更完善的分层分类救助体系。

宽城满族自治县的“分档救助”聚焦低保制度的精细化改革。该县将城乡低保对象细分为五档,结合家庭人口结构、劳动力状况、刚性支出等因素制定差异化补助标准。

这种分类方式解决了“低保户内部差异大、救助标准僵化”的痛点,通过动态调整机制与老年人、残疾人等专项福利政策衔接,形成多层次保障网。

泊头市探索实施的临时救助“一次审批、分阶段救助”模式,将根据救助对象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分多个阶段进行救助,以确保救助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根据该市初步方案,对因病、因灾、因学、意外事故等支出较大且持续时间较长的家庭,探索通过一次审批、分次发放的方式,定期定量发放临时救助金,阶段性保障低保、特困、低保边缘、刚性支出困难等家庭基本生活。例如,因病致困家庭可分6个月领取救助金,金额不超过当地低保标准;因灾家庭则根据灾害持续时间动态调整救助周期。

这一创新打破了传统临时救助“一刀切”的发放模式,既避免资金浪费,又确保救助的持续性和精准性。

据悉,此次社会救助揭榜挂帅创新实践,将进一步明确各级民政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能力水平和服务意识,使群众诉求渠道更畅通更快捷,打通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记者高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