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胜男(左)到居民家中走访,耐心倾听居民需求。
在珠海街道顺康路社区书香泮城小区,总能看到一个扎着马尾、步履匆匆的身影,她便是社区工作者、“80后”党员郑胜男,上了年纪的居民们都亲切地称她“亲闺女”。担任社区两委成员4年来,郑胜男始终坚持“群众事无小事”的工作理念,用脚步丈量民情,以真情化解矛盾,在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诠释着新时代党员的使命担当。她工作记录本上“把心交给群众”六个大字,正是她工作的真实写照。
“一对一”上门帮扶,情暖独居老人
“大姨,今天给您包了荠菜馅饺子。”3月23日11时,郑胜男提着保温饭盒敲响了书香泮城小区独居老人王明兰的家门。这样的温馨场景,已经持续了三年。
面对辖区居民老龄化率较高的现状,郑胜男创新提出开展“党员关爱行动”,积极推动社区18名党员与独居老人建立“一对一”帮扶。在她的工作日志中,详细记录着多位帮扶老人的健康状况、用药清单和特殊需求。每周三次探视、每月两次义诊,这些看似平常的安排,却实实在在地构建起社区养老服务的温暖网络。
提及郑胜男的关怀,王明兰老人满是感动:“小郑是个好闺女,我腿脚不方便,她主动帮我办低保,还经常来看我,帮我打扫卫生、洗衣做饭。我跟她念叨想吃野菜窝头,她还特地回老家挖野菜给我做,真是比亲闺女还贴心。有时候她工作忙,好几天不能过来,我就会想她,想和她说说话。”
在郑胜男的努力推动下,顺康路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已发展成为多功能的“银龄乐园”。棋牌室里的积分兑换榜,记载着老人们的欢乐。李大爷用象棋比赛赢得的积分换了牛奶,赵奶奶用剪纸作品兑换了调料。这些用党建经费购置的“小奖品”,让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更加丰富也更加充实了。
组建巾帼服务队,精准施策解难题
“以前电动车上楼充电像打游击,现在安装了梯控系统让我们感到踏实了。”站在崭新的充电车棚前,居民刘建军感慨道。这个困扰居民多年的安全隐患得以消除,离不开郑胜男带领的“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不懈努力。
针对社区治理中的痛点问题,郑胜男组建了一支由9名女性党员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建立“发现问题-形成提案-协商议事-跟进落实”闭环工作机制。2024年累计提交《关于新建充电车棚的建议》《关于高层安装梯控的建议》《关于建立独居老人关爱机制的建议》等17份建议,成功推动解决民生问题32件。
在整治飞线充电和电动车上楼问题时,郑胜男充分展现出基层工作者的智慧。她先带领党员逐户统计充电需求,随后召开多场议事会,邀请物业工作人员、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共同商讨解决方案。最终促成物业投资5.5万元安装梯控系统,并引入第三方新安装27处充电车棚,彻底消除了电动车上楼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郑胜男深知全职妈妈的不易。面对小区部分女性居民产后抑郁问题,她多次耐心做思想工作,促进家庭和睦。同时,她牵头组建了“妈妈课堂”,不仅助力全职妈妈就业,还联合心理老师为她们疏导情绪,搭建交友平台,给予全职妈妈们关怀与支持。
用心用情化纠纷,共筑和谐邻里情
“多亏了社区工作人员,现在我成了孩子的数学家教,之前的矛盾都化解啦。”书香泮城小区居民李波(化名)感慨道。今年2月,李波因楼上邻居家的孩子制造噪音与邻居发生激烈冲突,郑胜男得知后,主动介入调解。她多次协调,引导双方换位思考,最终让两家握手言和,解开了心结。这场持续数日的邻里纠纷,在郑胜男“情理法交融”的调解下,最终变成了一段暖心故事。
这样的调解故事在郑胜男的笔记本里还有很多。她总结出“五步调解法”:降温处理控局面、分别倾听理脉络、寻找共情切入点、依法依规讲道理、跟踪回访固成效。凭借这套方法,面对社区多发的矛盾问题,郑胜男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妥善化解,让社区邻里关系愈发和谐。她常说:“社区工作就像绣花,既要针脚绵密更要图案美丽。”
除了调解矛盾,郑胜男还是社区治理的“多面手”。作为孤寡老人的“亲闺女”,她为老人送去温暖关怀;身为全职妈妈的“好朋友”,她给大家提供支持与帮助。在去年9月街道组织的篮球联赛中,她带领“顺康队”勇夺冠军。队员们称赞:“郑队长训练讲战术,休息聊家常,让我们团结一心夺取胜利。”
从解决家长里短的纠纷,到组织社区文体活动,郑胜男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党员的责任担当,在平凡岗位上,为社区居民创造着更美好的生活。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董梅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