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8月,毛主席接到了一份授衔名单,看到上面熟悉的人名,难免会有一些感慨。特别是其中一个人,明明就应该获得上将军衔,却拟授了少将军衔。那么这到底是谁?为何会得到毛主席如此的看重?
工作人员在看到毛主席的表情之后,走向前一看才得知,毛主席指责的是陈明仁。毛主席看着工作人员犹豫的表情必然得知这中间的蹊跷,立马就表示无论他之前曾做过什么,现在是授衔,就应该考虑自己的能力,还有功劳,如果考虑其他的,那是不是就如同蒋介石一般?工作人员在听闻之后也只能点头答应。
陈明仁是湖南人来自于一个极其普通的农民家庭,出生于1904年。在当时的岁月中,民不聊生,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生活必然是辛酸至极,但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他成长的过程中见证了心酸与苦楚,反而拥有一颗坚定的内心。在他的眼中,如今唯一的一条出路就是读书学知识才能彻底的改变命运。
因此,在他才只有8岁到9岁时,当其他人在外面玩耍时,他一直都在埋头苦学,想要改变生活的现状,想要带领父母过上幸福的生活。在1920年,他顺利的毕业,在三年之后又顺利考上大学。这是光宗耀祖的事情,但考上大学则意味着面临高昂的学费,无奈就只能回到家乡放弃上学,成为了一名很普通的教书先生。
陈明仁在长沙读书时就已经感觉到政治的变化,敏感的预测到在不久之后就会有燃烧的战火。果不其然,仅仅是间隔一年之后,全国各地就开始打响了战争。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开始创建黄埔军校,吸引全国各地的有为青年让更多的英雄加入到革命。陈明仁当时才只有20岁,但听完之后却二话不说告别家乡的父老,辞掉安稳的教书工作,一个人来到了军事学院,凭借着较高的文化素养,还有较强的身体素质,很快就迅速的进入到学堂。
没过多久,他就成为黄埔军校的第一期学员,展开了漫长的军旅生涯。在他的努力之下,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在平时的战术训练中也不会比别人差,很快就得到了蒋介石的认可。当时的蒋介石有较大的野心,总希望找到一些实力出色的学员,让这些学员留在自己的手下成为自己的左膀右臂。
慢慢的就将其当成是重点的培养对象,但蒋介石并不知晓刘尧宸,早已弃暗投明,早已加入到共产党。刘尧宸一五一十把所见所闻全部都告诉周总理,周总理认为这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应该加以教育,因此就开始灌输了共产主义理论。在后期的战场上,他果然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盼,成为一个可照的人才。
蒋介石准备围剿共产党时,他从来都不愿意参加,总是借口自己身体不舒服,因为这些做法也导致人们都开始排挤他。在后期的抗日战争中,他曾经立下汗马功劳,可惜蒋介石真正的野心并不在于赶走日本人,而是希望能获得滔天的权力。当他知晓蒋介石的真实想法之后,他就决定离开蒋介石投身到共产党的怀抱中,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确实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难怪毛主席在看到之后认为他配得上上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