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冯德莱恩的授意下,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即将访问中国。一个特别之处在于,他这次来华,不介意用“强硬的手段”,看一看中国对于修复中欧关系有多“认真”。只不过,就连欧洲人自己都清楚,跟中国“来硬的”大概率会失败。
关于谢夫乔维奇访华的情况,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没有多说,只是表示建议向中方的主管部门进行询问。熟悉中国外交风格的朋友,对于一些事情,心里应该有些判断了。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就谢夫乔维奇访华一事,欧盟那边就在放风声了,而且暗示议程可能会更“积极”,因为美欧关系的波动,可能对中欧关系产生影响。
然而,随后有消息传出,在去中国之前,谢夫乔维奇要先去一趟美国。这就释放了微妙的信号。有分析认为,欧盟此举的用意可能是,先看一下与特朗普的会谈结果,再决定跟中国怎么谈。
近日,谢夫乔维奇果然动身前往了美国,并与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美国贸易代表格里尔、以及白宫高级经济顾问哈赛特进行了会谈。虽然根据谢夫乔维奇自己的说法,会谈是“实质性”的,但从结果来看,他似乎没能改变特朗普提高关税的计划。
【在中国,欧盟贸易专员将采取强硬态度】
据报道,在结束了与美方的会谈后,谢夫乔维奇连换衬衫的时间都没有,就坐上了飞往北京的飞机。正是在这个背景下,中国外交部被问到了相关情况。
虽然根据欧洲之前的说法,谢夫乔维奇这次访华的议程会更“积极”,但在近日,他们却突然改变了口风。
所谓“有着丰富对华事务经验”的欧洲官员称,他们想要的东西都非常“具体”,而且有着明确的清单,但中国“从来都没有回应过”。在这名欧洲官员看来,中国人正在“越来越顽固”。也有人认为,对于中欧关系,他既不乐观,也不悲观,只是“坚定”。
倒是谢夫乔维奇本人对访华持有乐观态度,即便他在之前没有与中国打过多少交道。他的意思是,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不介意用更强硬的手段。
【谢夫乔维奇不介意用“更强硬的手段”与中国打交道】
这不是欧洲人在近日第一次释放对华强硬的信号。欧盟委员会贸易副总干事普拉特不久前传达了一个意思,不要指望特朗普对欧洲咄咄逼人的做法,会让欧中关系变得融洽。
在她看来,现在有人简单地把中美欧定义为三角格局,一角拉远必然会导致另外两个角靠拢,这种想法“非常引人注目,但过于简单”。这类欧洲人认为,中国需要表现出“以更加平衡方式行事”的意愿,改善欧中关系的大门才会打开。
在中欧可能进行直接接触的背景下,欧洲释放的这些信号,无疑会让不少人感到惊诧。毕竟从正常的逻辑来讲,提前释放友好的信号,才有利于双方接下来的接触;到了这时候还态度强硬,最终有可能适得其反。
欧盟现在的做法,不仅对中欧关系起不到什么积极影响,还恰恰反映出了欧洲现在的困境。
【欧盟委员会贸易副总干事普拉特】
为什么有欧洲人近日特别强调,特朗普对欧洲的打击,不一定会让中国与欧洲走近?因为他们其实很清楚,随着特朗普开启行动,欧洲之后要疲于应对美国。而他们的精力终归是有限的,因此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有可能进一步抓住中欧关系的主动权。
在一些欧洲人看来,如果局面发展到这一步,将对他们非常不利。正因如此,为了避免对中国“露怯”,他们现在更要摆出强硬的姿态,以展示欧洲的“决心”和“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尽可能淡化美欧关系的波动,对欧洲产生的负面影响。
只不过,欧洲这番故作强硬的做法,没法从中国这里得到他们想要的结果。虽然如普拉特所言,确实不能简单地用三角关系,来解释中美欧格局。然而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美国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美欧贸易和中欧贸易,对欧盟都至关重要。
【中欧关系对欧洲非常重要】
欧洲必须明白,美欧关系出问题,不一定会让中欧走近。但如果美欧和中欧关系同时出了问题,将对欧盟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如果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一些欧洲人就能以更加理性的角度,去看待中欧关系。
说到底,有的欧洲人觉得中国“越来越顽固”,问题并不是出在中国身上。这些人能否摆正自己的态度,抛弃不切实际的想法,才是问题的关键。他们其实也很明白,对于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中国是不会接受的。某些欧洲人的“悲观”,也就从这而来。
事实上,对于欧洲近日释放对华强硬信号的做法,欧洲内部也有人表达了担忧。在那些受益于中欧合作的人看来,欧盟现在的一些做法,可能损害他们的利益。
目前,法国外长已经开启了访华之行,并与中国外长进行了会谈,整体氛围还是比较积极的。还有消息称,西班牙之后也要派人访问中国。可以看到,围绕中欧关系,欧洲内部的各种力量都在行动,至于最后会是什么结果,需要等待中欧这轮密集接触结束,我们才能得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