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车上路一路绿灯畅行,可以说是每个车主最期待的事情。伴随太原市多条路段陆续实现绿波通行,很多市民已经体验到这种“畅通无阻”的感觉了。3月30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太原市交警支队获悉,“绿波”升级了,太原市首个区域绿波协调——义井片区也实现绿波通行了。
区域绿波协调是什么?
交警解释,区域绿波协调是一种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在确保区域内每条道路绿波的基础上,将区域内横向、纵向道路的绿波带之间进行协调,使区域内横向和纵向道路均能取得较好的绿波优化效果。区域绿波协调主要适用于商业区、学校或医院周边路网、路网密集的生活区等交通流量关联性较高的交通子区,通过实施区域绿波协调能够有效提升这些区域的整体通行效率。
目前,太原交警针对义井片区路网,完成了首个区域绿波协调设计优化。义井片区,位于太原市晋源区北侧,周边有义井街、和平南路、千峰南路、南屯路、长兴北街、长兴南街等6条道路纵横交错。片区内有不少学校,如第十六中学校、太原技师学院等,还有太原化工集团职工医院、河西农副产品市场、住宅区等。义井街为双向2车道,其他路段为双向4车道至双向6车道,高峰期片区内通行压力大。
本次选取区域内道路条件较好的6条道路做区域绿波协调优化,路段最长距离约1.9km,最短距离约0.6km,区域内共计17个路口,高峰期车流量较大。义井片区内,纵向路段和平南路、千峰南路、南屯路原已设计有绿波,涉及路口时段均已统一,但横向路段义井街、长兴北街、长兴南街没有做协调设计,交叉路段各相邻路口同一时段内周期不完全相同,无法产生稳定的协调效果,增加了通行停车次数及行车时间。实线区域绿波协调之后,可有效缓解交通压力。
不同路段绿波时速也不同
在义井片区,哪些路段、如何通行可以实现绿波通行呢?太原交警详解了这一区域的设计。
交警部门设置了多时段配时方案,设计精细化时段划分,统一信号周期。根据区域路网道路交通运行情况的调研信息及全天小时流量分析,各路口总体分为夜间、早平峰、早高峰、平峰、晚高峰、晚平峰共计6个时段。结合每个路口实际车流通行需求调整绿信比,计算确定协调信号周期。
根据区域方案设计,结合互联网交通数据,采用区域型“绿波”协调控制的理念,将区域内长兴南街、南屯路、千峰南路等6条道路和路口进行联合协调控制设计,共涉及16个联合协调路口。共设计双向绿波协调5条,单向绿波协调1条,以减少区域道路停车次数,提高平均车速。
根据设计时速,长兴南街东西双向协调,时速为35km-40km;千峰南路早高峰、平峰北向南,晚高峰南向北,时速为30km45km;长兴北街东西双向协调,时速为40km-45km;义井街东西双向协调,时速为35km-40km;和平南路南北双向协调,时速为35km-40km;南屯路南北双向协调,时速为35km-45km。保持这个速度,即可实现绿波通行。
绿波之后通行有什么变化?
实现区域绿波协调后,义井片区的通行有什么变化?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那就让数字来说话吧。
交警部门进行了浮动车数据对比,优化后全天协调通行效果均有提升,早高峰区域内道路双向停车次数由17次调整为11次即可通过,平峰期由21次调整为10次通过,晚高峰由16次调整为13次通过。
区域内整体停车次数较优化前减少58.82%,行程时间较优化前减少16.17%,行车速度较优化前提升12.42%。
互联网的数据对比,也有很大的变化。根据百度平台数据对比显示,优化后,区域内路段早高峰拥堵指数由1.49下降为1.33,晚高峰由2.16下降为1.77,平峰期车流较小,基本持平。路口早晚高峰平均停车次数由1.32下降为1.24。
绿波通行有讲究
太原陆续新增这么多绿波路段,大家可能会有疑惑:“为什么我没有赶上绿波呢?”科普来啦。
交警介绍,在确定的交通线路上,按照安全行驶的车辆速度,对沿线的交通信号灯进行协调控制,使车辆进入该路段后,按照设定的车速行驶,就会以最少的停车次数通过多个路口,从而减少全程的通行时间。
是不是在绿波路段怎么“跑”都可以?这可不行。绿波路段都根据道路实际情况,设置推荐车速,受红绿灯之间的距离及限速等条件的影响,只有在推荐的车速区间范围内才能享受到绿波带来的便利,速度太快或太慢都不能赶上绿波。绿波道路在实际应用中也会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各个路口之间的距离有远有近,绿灯的放行时间不能无限制拉长,为保证整体的通行体验,在停车次数减少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可避免的停车点。部分路段交通情况复杂,如交通流量大、车辆违停、超速、随意变道等情况,都会干扰驾驶人正常行驶,从而错过绿波时间遇红灯停车。
来源:山西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