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周雪松

3月28日—30日,新能源汽车领域阵容最强、影响最大的盛会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2025)在京举办,来自有关部门、相关企业和国际组织的领导、嘉宾以及专家学者出席会议,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交流,凝聚共识,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我国新能源汽车已经进入市场驱动的稳定发展期,AI驱动将成为未来车企的底层竞争力。

据介绍,有关部门正在编制新一轮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以及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等前期工作,激发汽车市场新动能。


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把握好“四个转变”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表示,2024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到了1286.6万辆,我们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汽车产业的转型升级,电动化、智能化的转型驱动着汽车产业的供应链和产业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下一步,我们应继续推动氢能高速发展,新能源汽车的赛道还需要继续扩展,要持续加强电池研发攻关,继续以深层化的人工智能发展来构建云端计算平台,开展大模型的训练,最后的目标是实现智能网联汽车的“具身智能”。

万钢强调,对于汽车产业来说,我们还要继续推进绿色、低碳、智能制造的前沿创新技术和产业化应用,向产业智能化发展。要坚定信心,携手实现合作共赢。需要深化国际合作,让科技创新的成果更好惠及各国人民。

陈清泰表示,当前全球各大车企、零部件企业、科技公司纷纷加强研发投入,布局以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为代表的智能化装置。汽车产业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支点、竞争焦点,正在向智能化转移。

他认为,汽车产品的智能属性已经越来越强。进入新发展阶段,新一代通信技术、消费电子、互联网、人工智能等跨界技术与汽车行业的耦合程度会越来越深、边界越来越模糊。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辛国斌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的主要方向,并持续为世界经济增长注入新动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考察新能源汽车产业,强调中国坚持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速推进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和相关产业发展。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举措,部署巩固扩大产业领先优势、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工作。党中央一系列决策部署为我们乘势而上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行动指南,我们一定要抓好贯彻落实。

为加速产业转型升级,辛国斌建议行业企业重点把握好四个转变:从注重规模增长向注重规模和效益双提升转变;从应用技术创新向底层技术创新转变;从汽车产业向多产业融合转变;从单纯出售产品向提升全生命周期服务能力转变。

同时他强调,值此“十四五”收官、“十五五”启航之际,作为汽车行业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抓紧编制新时期智能网联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加强部门协同,完善支持政策,持续巩固扩大产业竞争优势,扎实推动我国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

带动消费升级,对经济社会转型意义重大

据辛国斌介绍,在扩大汽车消费方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编制新一轮汽车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落实好汽车以旧换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政策,加力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持续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和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制定促进换电模式发展指导意见,激发汽车市场新动能。

商务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盛秋平表示,2024年,新能源汽车延续快速增长态势,产销量首次突破千万辆大关;电动汽车出口首次跨越200万辆,推动汽车整体出口达到641万辆,同比增长23%,再次成为全球汽车出口第一大国。为带动消费升级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今年1—2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同比增长33.5%,依然是稳外贸的一个亮点。中国新能源汽车以良好的质量和先进的技术,逐步得到国际消费者认可,为世界汽车产业发展和全球绿色低碳转型作出了中国贡献。

2025年,商务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提振消费,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对外开放、对内放开”,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多措并举推动构建新能源汽车新发展格局。

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延伸汽车消费链条,开展汽车流通消费改革试点。我们将按照成熟一批、启动一批的原则,分批确定试点城市名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全面激发汽车消费市场的活力。

“当前汽车全球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汽车供应链的合作基础不易改变。”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在致辞时表示,共同建设互融共生的供应链体系是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的重要基础。同时,汽车服务体系的互认互通也不容忽视,在充电网络建设、电池回收流通及售后服务保障等方面,合作空间广阔,合作大于竞争。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刘杨指出,汽车产业绿色化、低碳化对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意义重大,建议开放协同创新,加强国际合作;带动上下游企业绿色转型,减少碳排放、构建绿色产业链与供应链;开展产品碳足迹管理,加快核算标准研制与基础数据支撑,助力碳足迹核算认证。

联合国亚太经社会交通运输处长Katrin Luger表示,亚太地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面临挑战,尤其是气候行动目标。全球约25%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交通运输行业,亚太地区排放量占全球41%左右,未来25年可能增长近48%-50%。汽车电动化转型和交通方式向公共交通转变至关重要,中国在电动汽车发展和公共交通电动化方面的经验值得借鉴。

图片来源:摄图网授权

总 监 制丨王 辉车海刚

监 制丨陈 波 王 彧 杨玉洋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曹 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