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9岁的黄令仪突发心梗倒在实验室,手术台上,她颤抖着抓住助手的手:U盘里的设计图一定要交给小张医生说她必须静养,可她却偷偷把药藏在口袋里,继续参加每一场技术讨论会。


有次讲到激动处,她颤巍巍地站起来:我今年86岁了,就想活着看见中国芯站在世界之巅!女儿跪在病床前哭着求她退休,黄令仪却把存折拍在桌上:这些钱够请十个护工,但中国芯等不起!

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在她5岁那年,日军的轰炸机炸毁她的家乡,母亲抱着她躲进红薯窖,她问母亲:“为什么坏人要炸我们?”

母亲瑟瑟发抖:“因为咱们太弱了。”这句话像钢钉扎进她心里‌,84年后,她让美国总统签署芯片禁令时双手发抖。

1958年,中国连晶体管都要进口,22岁的黄令仪看到这个现状后,拿着半导体教材在图书馆一呆就是一整天,她一定要让我们国家用上自己设计的半导体。

1960年,黄令仪第一次见到计算机,那是一台苏联援助的庞然大物,足足占满了60平方米的房间,当听说这台“大铁盒子”每秒能算30次时,她惊讶得瞪大了眼睛。

后来她才知道,美国的计算机已经快得像火箭,每秒能算一百万次,那时,她才意识到我们国家和苏联以及美国的区别:“我们的计算机就像骑自行车,人家都开上火箭了


见此,她暗暗发誓:“我也要让中国有自己的超级大脑!”可是,很快中苏关系发生变化,苏联专家撤走,她亲眼看见老师蹲在空荡荡的实验室抹眼泪。

她再一次觉得自力更生的重要性,只要我们自己掌握技术,才能不用再有求于人,也不用害怕别人随时毁约了。

因此,黄令仪像发了疯一样学习和研究,即使是在特殊年代里,黄令仪被关进牛棚,没有纸笔,她便折下树枝当笔,在土地上画满了密密麻麻的电路。

看守的人发现后,掀翻毁掉她的图纸,她就趁着月光用指甲重新刻,每一道刻痕,都是她对科技的渴望。

改革开放后,黄令仪终于能光明正大搞研究了,可当时的条件有限,连计算器都不够用,她只能带着团队搬来几十把算盘,噼里啪啦的声音从清晨响到深夜。

有次算错一个小数点,大家重打了三天三夜,最后算盘珠子都崩得到处乱飞,直到找到正确答案,黄令仪拍着桌子大笑:“咱们的算盘打赢了计算机!”

1990年,黄令仪去美国硅谷访问,经历了她人生最痛的时刻,她看到超市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芯片,标价只要几美元,大家可以随意购买,可当时中国买这些芯片,却比黄金还贵,还要动用国家的外汇储备。

得知这个事实的她,蹲在异国街头哭得像个孩子:我们的计算机,还在用别人淘汰的芯片,总有一天,这里要印中国字。


之后,黄令仪更是疯魔了似的,一头扎进芯片研究中,2005年,黄令仪突然灵感闪现,她抓起餐厅的纸巾,用口红画出了“三级流水线动态补偿”设计。

正是这个设计图,让龙芯2号的性能一下子提高了3倍,当第一片芯片点亮屏幕时,大家都欢呼起来,黄令仪举着放大镜,看着显微镜下的芯片纹路,眼泪止不住地流。

没人比她更清楚,这些细细的纹路,背后是多少人熬了多少个日夜才熬出来的,现在这些纹路就像刻在指甲盖上的万里长城,让人一眼爱上。

后来这个用口红画的设计,真的让中国芯追上了外国芯片的脚步,然而,2015年,黄令仪在实验室突然倒下,被送到医院做手术。

却不想,她刚脱离危险,她就偷偷把药片塞进白大褂,溜回实验室继续工作,女儿得知后,跪下来哭着求她说妈,退休回家吧!

黄令仪知道女儿的好意,但她怎么割舍得下呢?但她不想拖女儿后退,所以她掏出存折啪地拍在桌上:“我的身体我清楚,这些钱够请十个护工照顾我了,但中国芯真的等不起!

护士后来发现,她的病历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芯片参数,在她的笔记本扉页,写着一行小字:“我愿做芯片上的晶体管,只要还能通电,就要继续工作。”

每次有年轻人来请教,她说:“记住,咱们不是在造芯片,是在给祖国打造通往未来的钥匙。”直到现在,她还保持着凌晨四点工作的习惯,她的台灯总是院里最早亮起的星星,窗台上摆满了各种芯片模型。


有人问她累不累,她说:时间不够用啊,我要和死神赛跑。她的房间里,最显眼的不是存折,而是满满当当的书柜和实验记录,她常说:“芯片虽小,却连着国家的未来。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继续战斗。

从用树枝在泥土上画电路,到在餐巾纸上写奇迹;从打算盘打到手指发麻,到握着U盘与死神赛跑,真正的英雄,不一定穿着铠甲他们可能是像黄令仪这样头发花白的科学家

爱八卦爱写各种人物故事!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静静喝糖水」

如果该内容对你有帮助,请点亮文章右下角的赞和在看

2025年让我们一起

解锁更多人物故事,总有一个是你喜欢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