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是一个很自傲的人,早些年间在井冈山时,他的态度就比较高,他当团长时,对政委何挺颖很是不屑,后来何挺颖牺牲,党组织派了谢唯俊继任,可林彪也对他看的不顺眼,最终将他挤走。

事实上,在林彪的革命生涯中,可以说真正获得他欣赏的人,简直是凤毛麟角,如果仔细来说的,应该是只有两个人。



这两个人,其中一位,当然是新中国的首任空军司令员刘亚楼,1945年,刘亚楼到东北做林彪的参谋长时,林彪不仅亲自在门口去接,而且还高谈阔论,对刘亚楼说:“你一个人顶我三个参谋长。”

能让林彪这么自傲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可见刘亚楼的特殊之处,实际上,很多人并不知道的是,林彪对一个叫苏静的人,也另眼相待,林彪曾公开的表示:苏静一人能顶十万雄兵。

苏静做了什么事,会让林彪这么一个自傲的人,说出这样的话呢?

数百张地图



苏静是福建龙海人,早些年间,由于家境尚可,他读过私塾,小学,后来又考入了漳州第八中学,也正是这段读书的经历,让苏静成为了一个“文化人”,这也影响了他后来的革命生涯。

在漳州读书时,苏静已经是一位有着远大追求的青年,他在接触了先进的革命思想后,当即就被折服,内心一直都向往,后来到1932年,红军入漳,22岁的苏静,毫无疑问的报名参加了红军。

参加了红军,苏静的命运,从此也就改变了。



众所周知,红军闹革命的将领,其实很多文化水平都不高,苏静作为一名读过小学,中学的“文化人”,他一参军,就被红一军团政治部主任罗荣桓看中,将他分配到了政治部工作,自此,苏静告别了家乡。

1934年中央红军长征时,苏静已经是红一军团司令部侦察科的一名参谋了,他的任务,主要就是为本军团绘制红军路线图,以及侦察前进路线。

别小看这两个任务,要知道在当时的长征中,这两个任务是相当危险且重要的。



大部队每到一个地方,苏静总是要带着几个人到前方去探路,然后再绘制地图,经过军团首长审阅后,再下发到各个部队。

苏静在当时可谓是责任重大,如果他稍有不慎,很有可能就会给红军带来难以预料的损失,好在苏静对革命有着忠诚的信仰,而且他的能力也强,基本没有出过错,而在当时那样困难的情况下,苏静不知疲倦,绘制了多达数百张的地图。

如今,幸存的几部地图,都被珍藏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成为了历史的见证。



后来红军过草地,也是苏静找到了一位藏族老太太做向导,这才使得红军战士们有惊无险的走出了草地,当时红一军团的政委,后来的元帅聂荣臻对这件事记忆犹新,多年后,他在自己的回忆录,对苏静进行了高度评价:“红军过草地,苏静同志在前面开路是有功的。”

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句话,但足以看出当年苏静的作用,是很大的。

而在红一军团,苏静不仅引得聂荣臻的赏识,也让军团长林彪尤其刮目相看。

老马多识图



1935年12月的一天,苏静跟随林彪,左权等人前往瓦窑堡地区侦察地形,却不料突然误入了一片荒漠,眼看天色将晚,大家都很着急。

左权喊道:“苏静,你的点子多,你说怎么办?”

苏静听后慢慢的下马,并且将缰绳给松开,众人看着不知所措,林彪却是看出了什么,苏静使用的,可不就是“老马识途”的典故吗?



事实证明,苏静的判断是正确的,也是这匹马,带着他们走出了荒漠,经此一事,林彪对苏静那简直是相当满意。

后来抗战全面爆发后,很多人都降职使用,林彪作为八路军115师的师长,他深知苏静的能力和作用,所以,在他的一再支持下,苏静不仅没有被降职,反而是被委以重任,当上了115师司令部侦察科的科长。

说白了,苏静能够获得林彪如此青睐,那可都是他自己挣来的,而他对林彪的惊喜,也不仅于此。

机智获取敌人密电



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进行第二次合作后,国民党方面往115师派了一名“高参”,进行联络事宜,说是“高参”,实际上更像是特务,来监督八路军。

面对这一“毒蛇”,林彪很是棘手,而且随着时间流逝,这位高参已经对司令部的一些电报人员进行了“金钱攻势”,将一名译电员都拉下了水。

这一切都难逃苏静法眼,几天后,苏静不仅悄悄处理了这位译电员,而且也想出了该如何对付这名高参。



一天晚上,苏静专门邀请高参赴宴,这位高参也知道苏静在115师司令部地位还算高,他也有意套取苏静身上的“情报”,因此他欣然赴宴。

当天晚上,苏静与这位高参频频举杯,不一会儿,他就有了醉意,这位高参见状欣喜,就开始“套取”情报,此时的苏静也开始“漏嘴”,他说出了一些情报。

实际上,这位高参不知道的是,这一切,都是苏静设的一个局。



从苏静嘴里获取情报后,这位高参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屋子里,等到夜半三更无人时,他开始用电台将搜集到的情报发送给上级,他不知道的是,苏静此时就在他的屋子外站着,而苏静也凭着这位高参传递情报的“滴答”声,判断出了他的电码。

回去后,苏静再通过与之前截取的电码进行对比,经过反复的论证,苏静破获了敌人的电报密码,经过这件事,林彪对苏静,那可真是越来越满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1938年林彪在山西被友军误伤时,苏静就在他的身边,也是苏静第一时间将林彪送往了医院。

一个人顶十万雄兵



1945年抗战胜利后,林彪被党组织派到了东北,领导东北的武装军事力量,可这个时候的战场情况,很明显是“敌众我寡”

由于形势不佳,林彪也不得不率领部队一直撤退,从山海关退到了松花江以北地区,面对这一困境,不仅林彪内心烦躁,而且基层的战士们也是牢骚不断。

甚至有人说:“是不是林总吃了几年的洋面包,不会打仗了?”



林彪当然也听过这些传言,他唯一能够做得到的,只是沉默相对,此时的苏静,担任着司令部情报处处长,林彪不得已,找来了苏静,明确的告诉他,让苏静尽力协助,打个胜仗,恢复士气。

苏静没有辜负林彪的期望,他亲自带着100多名侦察人员,在白山黑水间四处游走,1946年2月的一天,苏静获取重要情报,敌人有两个团脱离了大部分,来到了秀水河子,立主力至少有三天的路程。

林彪得知后相当高兴,他亲自在一线进行了对敌人的伏击。



这一仗,很显然,是我军取得了胜利,看似只歼灭了敌人两个团,战果不大,但是战略意义影响尤其大,战士们也恢复了士气,林彪也是长时间以来,终于“扬眉吐气”了。

苏静对此,还不是很“满足”,不久,在苏静准确的情报下,林彪指挥部队又在大洼地区,一举歼灭了4000多名敌人,这一下,部队战士们的士气,更高涨了。

而林彪对苏静,也是越来越满意,他对秘书季宗权说:“苏静一个人能顶十万兵。”



林彪是一个自傲的人,苏静能够获得林彪如此高度的评价,也可见苏静,那真的是太优秀了,众所周知,林彪是一个喜欢越级指挥到师的人,而林彪之所以敢这样,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苏静的情报工作,正是他强大的后盾。

也正是苏静能力强,所以在之后辽沈战役时,林彪专门派苏静前往塔山地区督战,由此可见林彪对苏静的信任,是有多高了吧。

东北解放后,四野挥师南下,到“平津战役”,特别是和平解放北平一事,苏静再次做出了重要贡献。

敢扣押毛主席的信



解放战争初期,国民党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很自大,他说,如果共产党赢了,他甘愿为毛主席执鞭牵马,事实证明,人民才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主要力量。

1949年初,解放军兵临北京城下,毛主席在此期间,用林彪与罗荣桓的名义,给傅作义写了一封信,措辞比较严厉,苏静担心傅作义看到信的内容后,会影响两军之间的谈判。

为此,苏静建议林彪,罗荣桓两位首长,暂时扣押毛主席的信。



林彪,罗荣桓得知后,当即表示同意,所以在后来,这封信传到最后一个人的手里,这个人就是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

值得一提的是,傅作义虽然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可傅冬菊却是实打实的共产党员。

直到1949年2月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封信,傅作义看后,果然是相当紧张。



好在这个时候,北平已经和平解放,不过傅作义也担心共产党说话不算数,对严厉对待自己,所以,傅作义的一些部队,开始急躁起来。

林彪见状,赶忙对傅作义进行了安抚,这才解决了这件事,不过傅作义本人心里仍有担忧,他又专门前往西柏坡,向毛主席当面认错,毛主席夸赞傅作义对和平解放北京做出了大贡献,在抗战中也为中华民族立功,傅作义心里的包袱,这才全部落地。



苏静在和平解放北京一事上,再次立下大功。

新中国成立后,苏静被授予了中将军衔,作为一名从未亲自指挥打仗的将领,能够被授予中将,已经是不低了,后来苏静又相继担任要职总参谋部军务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等职,由此可见党组织对他的信任与器重。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